淨慧長老:禪的分類

文章內容

  2014-10-05 11:23:36
昨天我們講了修定的三個要領。今天我們接著講禪的種類。我們說參禪、修禪,禪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學了教理,知道梵語“禪那”,此雲思維修,亦名靜慮。這個定義我們都能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實際上怎麼去體會它,仍然有十萬八千裡的距離。我經常這樣來概括禪:禪是一種方法,是一條道路,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受用。要從這四個方面認真地去體會,禪才會有實際的內容,才會使我們有一種親切的感受。禪應該是我們生命的全部,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是佛法的全部。

  佛經上對禪有各種各樣的分類。關於禪的分類,在各種經論上講得很清楚。關於禪的層次,在許多講禪的經論上都講到四禪八定等等。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圭峰宗密禪師,他所著的《禪源諸詮集都序》,把禪分為五大類。這五大類分出來以後,有人說他分得對,當然也有人說他分得有欠妥當。從禪真正的界定來看,圭峰禪師把禪分為五類,這種判攝在今天仍然有它實際的意義。圭峰禪師把禪分為哪五類呢?就是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

  (一)所謂外道禪,圭峰禪師是這樣來定義的,他說:“帶異計欣上厭下而修者,為外道禪。”什麼叫做異計呢?就是動機不純。欣上厭下,就是有欣厭之心,想高的,厭低的;想好的,厭壞的。我們看現在的種種氣功,那裡面也有禪,如果沒有禪,它的那些功能就出不來。因為它想追求一種特殊的功能,所以說它動機不純。古代印度的外道所修的禪定,他們也能夠獲得種種的特異功能,甚至是神通,但是他們不能見性,不能了生死,所以他們不能出三界。這是邪定,不是正定。這是心游道外,所以說它是外道的禪。外道禪把佛教以外的一切哲學、宗教所主張的禪包括無遺。

  (二)什麼是凡夫禪呢?凡夫禪應該說比外道禪進了一步,就是正信因果,亦依欣厭而修,也就是以修人天福報為目的的四禪八定。因為要升天,如果沒有禪定,只能升到欲界天;有了禪定,才能升到色界、無色界天。色界、無色界是因為定力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層次。真正要升到色界、無色界,也是很了不起的,那也需要正信因果,才能達到這一步。但它同時具有欣厭之心,如果沒有欣厭之心,也就不可能舍下界而趨上界,舍初禪而趨二禪。正因為它有欣厭之心,才能一步一步地提升。欣厭之心就是取舍之心。因為它沒有明白修禪的目的是什麼,它沒有出三界,還在三界之內,還在六道輪回之中,所以說它是凡夫禪。

  凡夫禪應該說是出世間禪的基礎,也是佛教所鼓勵的人天法門或者說人天乘所修的禪定。佛教不主張我們去修外道禪,但鼓勵我們修人天乘。因為修人天乘也是善法,所謂五乘法門,其中就包括人天乘。而且在修有漏的四禪八定時,有多次機會可以證得無漏,出離三界,因此,四禪八定是一切禪的根本。

  (三)什麼是小乘禪呢?就是以破除我執所得到的真理去修,是為小乘禪。大家知道小乘也是了不起的,能夠做到我空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什麼叫做我空呢?就是認識到我們的主觀世界、我們的生命是苦、空、無常、無我的。根據這個道理來修禪,就是小乘禪。為什麼說它是小乘呢?因為它只能自度。小乘就好比一個小型的運載工具,它只能一個人乘坐,就像自行車一樣,自行車有時還能帶一個人,但只能是短途,長途還是不行。乘就是一個工具,乘此工具而達到一個目的,這就是乘的作用。

  (四)什麼是大乘禪呢?就是以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這就是大乘禪。就是人空,法也空,了知一切的事物都是緣起性空,包括它所證得的一切禪定智慧也是因緣所生法。不起執著,一起執著,就有取舍心;有取舍心,就有欣厭心;有欣厭心,就不能出三界,就不能生起真正無我的大悲心。沒有平等無我的大悲心,就不能普度眾生。所以大乘就像一個容量巨大的運載工具,既能把自己運到涅槃彼岸,也能把一切有緣的眾生運到涅槃彼岸。

  大乘和小乘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區別,就是小乘證得了涅槃而住涅槃,大乘證得了涅槃而不住涅槃。當然大乘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不住生死而又現生死相。現生死相是為了度眾生,因為不現生死相,不到人間出生入死,就無法度眾生。有生死相,但又不被生死所染污,所轉化,這就是大乘的本領。大乘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所以才有這麼大的功能,廣度一切眾生。由此可見,大乘禪在這樣一種境界中完全是一種受用。在修的時候,它表現的是一種定;在證的時候,它表現的是一種智慧;在用的時候,是禪定和智慧的統一。禪定和智慧統一了,那就是禪的真正的境界,真正的受用。

  (五)什麼叫做最上乘禪?圭峰禪師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也叫做一行三昧,或真如三昧,或如來清淨禪。這正是一切禪的根本,達摩門下所傳的就是這個禪。印度佛教所傳的禪,有凡夫禪、小乘禪和大乘禪,只有達摩祖師到中國以後,所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個禪,才是最上乘禪。凡夫禪、小乘禪和大乘禪都要依四禪八定而修,只有最上乘禪不依四禪八定而修,它是一種頓悟。頓悟是不立階級、直接了當的 。

  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這五種禪包括了一切禪。從我們柏林寺來說,它的傳統應該是修頓悟禪的。我現在教大家數息,是頓悟禪,還是次第禪?是小乘禪,還是大乘禪?我覺得數息只是我們止息妄想、集中心力的一個方法。我們每個人的自心本來是清淨的,是沒有煩惱的,一切的智慧本自具足,我們的心與佛無二無別,只是我們現在還有許多的妄想,還有許多的無明煩惱,我們只有借助一切的方便和工具,把自心所有的這些附加物洗滌幹淨,我們自心本有的佛性才能顯露出來。這和最上乘禪的目標還是一致的,只是在下手的功夫上找一個最穩妥的方法。經過了這個階段,我們的妄想逐步地淡化了,我們的定性逐步地堅定了,我們自然就可以找到一個頓悟自心的法門和方法。所以說我現在教給大家的這個方法和趙州祖庭本身的傳統並不違背。希望各位能夠提起精神,鼓足勇氣,在這個21天當中,真正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淨慧長老禪七開示

  1999年1月4日
點擊: 0 | 評論: 68 | 分類: 缺省 | 論壇: 菩提樹下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1. 來去 說道: 無題

    2014-10-05 12:50:54

    隨喜贊歎!
  2. 來去 說道: Re: 淨慧長老:禪的分類

    2014-10-05 15:59:18



    祖師禪: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祖:於念無念——》在“見聞覺知”念上,沒有“意識心”念。

    黃檗禪師: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亦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

    其實祖師禪,在功夫上,是高過以“九住心”修“緣廣大境”的。

    因為要說明問題,空口無憑,只找到了生根活佛的那一段文字,也算是夠用了。

    感覺上,九住心的功夫————》根識還沒有分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祖師禪————》根識分開,有寂照和海印的功夫。

    八識規矩頌:愚者難分根與識。

    修的次第都一樣,看當下的念頭,調伏妄念。
    祖師禪:無念。隨著無念的功夫深入,自會分開根與識。

    個人認為:分開根與識,算是破本參。

    繼續往下修,才能開悟,證得一切智。開悟後,還要再修,得後得智。

    還是那句話,六根門頭(緣廣大境)好修行。

    阿彌陀佛!

  3. 來去 說道: 無題

    2014-10-05 16:20:04

    九住心:調伏念頭。

    祖師禪:於念“無念”。
  4. 來去 說道: Re: 淨慧長老:禪的分類

    2014-10-05 17:03:53


    大乘和小乘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區別,就是小乘證得了涅槃而住涅槃,大乘證得了涅槃而不住涅槃。
    ---摘自一樓

    小乘是住涅槃,大乘是不住涅槃,是心無所住。

    所以,小乘涅槃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不是斷滅了。

    金剛經:菩薩於法不說斷滅相。

    感覺論壇上有的師兄有斷滅的觀點。

    還是學楞嚴經和金剛經吧。

    “知見無見,即是涅槃”,“生死即涅槃”。

  5. 積木 說道: 無題

    2014-10-05 19:28:24

    分開根識,能所在不在?
  6. 來去 說道: 無題

    2014-10-05 19:44:30

    凡夫通常是以識心為本位,認意識心為“我”,為“能”。

    所以,不起念時,沒有了能所。

    但是好像也有別的“能”的定義。
  7. 來去 說道: 無題

    2014-10-05 19:59:56

    積木 寫道:
    分開根識,能所在不在?


    根識分開後,根有寂照功能。
    色聲香味觸法,受想行識“全體現”,包括自己的念頭,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法,可控可用的一法。當然,要做到顯現“行和識”,那功夫又會深很多。
  8. 積木 說道: 無題

    2014-10-05 20:11:32

    八識和根什麼關系?
  9. 來去 說道: 無題

    2014-10-05 20:13:54

    所謂沒有能所,是說這個識心“能”是虛妄的。

    所謂無我,也是說識心“我”,五蘊“我”是虛妄的,。
  10. 積木 說道: 無題

    2014-10-05 20:16:45

    來去 寫道:
    所謂沒有能所,是說這個識心“能”是虛妄的。

    所謂無我,也是說識心“我”,五蘊“我”是虛妄的,。


    不明白。這個根有能嗎?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