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地與功夫。

文章內容

  2014-10-04 21:27:51
以下為個人看法,對錯與他人無關。

見地是什麼?就是我們對一切的認識,我們是迷惑者,佛陀是覺悟者。中間有很多的層次階段,我們和佛陀的差距就是我們一直在錯認。這個錯認的多少,或者是偏差度,就是這個見地的高低。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點擊: 0 | 評論: 52 | 分類: 缺省 | 論壇: 菩提樹下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1. 車老板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4 22:18:57

    老兄說得沒錯,我認為沒錯。 我繼續紙上談談兵。

    見地從凡夫到佛陀智慧不同, 有個次第,見解次第, 即各種見解, 如三士道, 三乘人等。
    持續能力凡夫到佛陀有個不同, 有個次第, 是為定力次第, 描述間斷不間斷, 如九住心。

    從凡夫到佛,兩個次第都要完成。 只完成一個肯定不行。 實際上只在一個次第上走,另外一個不相應跟步, 這一個也是走不到究竟的。 但是每個次第上都有個重要裡程碑。 慧次第上就是開悟; 定力次第上為九住或四禪八定,便可算告一段落。

    單修四禪八定不能究竟, 這個不用說, 一般都知道。 如果我不敬,把佛法順入八定序列觀察, 因加入了佛陀智慧, 定力可超四禪八定, 使定力究極究竟, 這才出現無出入定之說, 即是不退轉, 比一切外道定力都強。 這時,整個的修行,便只是個定力次第而已。 禪宗沒那麼說,但以禪名了宗。 密教不那麼說, 其經典卻常名三摩地經, 其次第常將三摩地至於最後。 這些說明點問題的, 都屬此類。

    開佛知見的開悟,見同於佛,同樣也未究極, 在見次第上還在中間,而且在見上搞已經沒效率了。 後跟的主要是加入定力繼續推進。 大的道次第,禪宗的二入,也都是此意。 當持續力(也就是定力)跟上來後, 見解方可究極。 那麼整個次第就是一個見解次第。

    如果在次第上認同後者,便會說禪定是輔助; 而如果認同前者, 同樣可以說佛慧是輔助的。 不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沒有偏離佛法而成外道, 都未離三法印。 好了,我們還是這樣說比較折中: 究極,定就是慧,慧就是定, 缺一不可, 沒有誰重要誰不重要的。 但是這是對成佛而言。

    如果考慮到路上的方向感, 速度快慢等因素, 開悟還是越早越好。 這方才有禪宗, 猛講開悟, 卻又以禪名宗; 密宗, 擅談入密速度快。 :) 。 凡講哪個重要哪個是輔助, 都是對究竟前而言, 有針對而言。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成佛, 那麼定慧都重要, 兩個次第都要走下去。 無定非究竟慧, 無慧非究竟定。 究竟, 就沒法分開定慧了, 也不是雙運。
  2. 車老板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6 22:56:27

    定力, 就是恒定能力唄。恒定在一個目標上幾秒鍾, 一牽就跑,那就不叫定力了。 牽跑了,拉回來, 再跑再拉, 目標還是在變換, 腦子還是雜亂, 因為目標多了嘛。 如果在一個目標上不跑, 相續不斷,恒定, 就叫有定力。 有定力,雖然衡量時是以間斷不間斷來講的, 實際是在說心清淨程度, 是不是雜亂。 間斷處不是空白, 之所以間斷, 是跑別的目標上去了。 雜亂,好像是橫向的內容, 其程度,卻以順序的間歇不間歇來講, 這個不間歇是相對的, 幾小時幾天幾月, 不能是幾劫。

    經歷九住心,達到無間歇甚至無功用時, 定力按說究極了。 但是沒有究極, 上面還有四禪八定。 從初禪到四禪, 都是無間歇水准, 但是逐次舍離些什麼, 從而定力繼續逐級加深。 也就是說, 專注於某目標可以無間歇時, 對專注目標的調整, 還能繼續提升定力。 調整到非想非非想了, 外道就不懂怎麼繼續調整了, 其恒定力加長到以劫計算了,但還是會退下來的, 也還是相對的無間歇。

    佛教還能繼續調整心態或目標, 使無間歇不再是相對的了。

    整個佛法的修持, 即可說從頭至尾就是搞定個無間歇, 也可以說從頭至尾都在料理心清淨或心態或智慧。 唯佛心態究極清淨,唯佛絕對無間歇, 唯佛無上智慧。

    定,好像在修持續; 慧(廣義的)好像在調整所緣或心態, 但二者實在是一回事, 始終是分不開的。 密切到慧力高低, 可完全用定的水平來衡量, 反之亦然。 狹義的慧專指佛教無我慧, 不包括四禪八定階段所言的慧,如對尋伺喜樂等擾動的覺知及舍離。 即便越過四禪八定的慧, 直接來無我慧, 其程度照樣用定的間歇不間歇衡量。 不論怎麼來, 定就是少不了了。 這在藏傳中比較明顯, 如六支瑜伽之最後一支為三摩地。

    止觀怎麼能不雙運呢, 根本都分不開的, 就是只說一個,那個都在裡面了。 不過這也是紙上談兵, 太粗了, 只是希望做個引子,避免對慧能“定慧等”“唯論見性”之類的說法在理解上誤差太大。
  3.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19:58:45

    積木 寫道:
    以下為個人看法,對錯與他人無關。

    見地是什麼?就是我們對一切的認識,我們是迷惑者,佛陀是覺悟者。中間有很多的層次階段,我們和佛陀的差距就是我們一直在錯認。這個錯認的多少,或者是偏差度,就是這個見地的高低。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我這裡有個問題,沒有認識無明前,念頭是否都要除掉?或者說是否要除掉所有的念頭才能破無明?

    念頭是意塵,它的起滅和外境有關,比如有人說大海,我們會出現大海這個念頭。念頭不是意識,意識裡的內容是念頭。多少人修行都在去念頭,還有的人以睡覺做不做夢來判斷修行的成就,念頭是去不掉的,如同看見一個杯子,杯子是個色塵,我們修行成了看見一個杯子非要讓它看不見,這都修錯了。妄念的妄是沒有的以為有叫妄,比如妄語是有說沒有,沒有說有就是妄語。意識就是妄,它把自性遮蓋了的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妄的心,無明就是原動力,於了了分明中一念認了明,產生了意識,並一直錯認了下去,這個意識根本是個虛妄,我們認賊為子,因此產生了各種煩惱生死輪回。修行去的是這個妄,比如貪嗔癡等都是因妄產生的,所以修行要去掉這些。
  4. 積木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0:55:27

    huzi 寫道:
    積木 寫道:
    以下為個人看法,對錯與他人無關。

    見地是什麼?就是我們對一切的認識,我們是迷惑者,佛陀是覺悟者。中間有很多的層次階段,我們和佛陀的差距就是我們一直在錯認。這個錯認的多少,或者是偏差度,就是這個見地的高低。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我這裡有個問題,沒有認識無明前,念頭是否都要除掉?或者說是否要除掉所有的念頭才能破無明?

    念頭是意塵,它的起滅和外境有關,比如有人說大海,我們會出現大海這個念頭。念頭不是意識,意識裡的內容是念頭。多少人修行都在去念頭,還有的人以睡覺做不做夢來判斷修行的成就,念頭是去不掉的,如同看見一個杯子,杯子是個色塵,我們修行成了看見一個杯子非要讓它看不見,這都修錯了。妄念的妄是沒有的以為有叫妄,比如妄語是有說沒有,沒有說有就是妄語。意識就是妄,它把自性遮蓋了的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妄的心,無明就是原動力,於了了分明中一念認了明,產生了意識,並一直錯認了下去,這個意識根本是個虛妄,我們認賊為子,因此產生了各種煩惱生死輪回。修行去的是這個妄,比如貪嗔癡等都是因妄產生的,所以修行要去掉這些。


    說實話我沒看明白說的什麼。

    無明破盡,念頭都是妙用。如果破不盡,還是妄想執著。
  5. 車老板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1:03:36

    huzi 寫道:
    積木 寫道:
    以下為個人看法,對錯與他人無關。

    見地是什麼?就是我們對一切的認識,我們是迷惑者,佛陀是覺悟者。中間有很多的層次階段,我們和佛陀的差距就是我們一直在錯認。這個錯認的多少,或者是偏差度,就是這個見地的高低。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我這裡有個問題,沒有認識無明前,念頭是否都要除掉?或者說是否要除掉所有的念頭才能破無明?

    念頭是意塵,它的起滅和外境有關,比如有人說大海,我們會出現大海這個念頭。念頭不是意識,意識裡的內容是念頭。多少人修行都在去念頭,還有的人以睡覺做不做夢來判斷修行的成就,念頭是去不掉的,如同看見一個杯子,杯子是個色塵,我們修行成了看見一個杯子非要讓它看不見,這都修錯了。妄念的妄是沒有的以為有叫妄,比如妄語是有說沒有,沒有說有就是妄語。意識就是妄,它把自性遮蓋了的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妄的心,無明就是原動力,於了了分明中一念認了明,產生了意識,並一直錯認了下去,這個意識根本是個虛妄,我們認賊為子,因此產生了各種煩惱生死輪回。修行去的是這個妄,比如貪嗔癡等都是因妄產生的,所以修行要去掉這些。


    師兄, 您沒用徹底。 上面您要去掉的”妄“,也是妄; 您的”去掉“也是妄, 都是多余的妄認和動作, 都是閒鬧騰。 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 我先幫您往裡挖挖。
  6.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1:10:56

    車老板 寫道:
    huzi 寫道:
    積木 寫道:
    以下為個人看法,對錯與他人無關。

    見地是什麼?就是我們對一切的認識,我們是迷惑者,佛陀是覺悟者。中間有很多的層次階段,我們和佛陀的差距就是我們一直在錯認。這個錯認的多少,或者是偏差度,就是這個見地的高低。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我這裡有個問題,沒有認識無明前,念頭是否都要除掉?或者說是否要除掉所有的念頭才能破無明?

    念頭是意塵,它的起滅和外境有關,比如有人說大海,我們會出現大海這個念頭。念頭不是意識,意識裡的內容是念頭。多少人修行都在去念頭,還有的人以睡覺做不做夢來判斷修行的成就,念頭是去不掉的,如同看見一個杯子,杯子是個色塵,我們修行成了看見一個杯子非要讓它看不見,這都修錯了。妄念的妄是沒有的以為有叫妄,比如妄語是有說沒有,沒有說有就是妄語。意識就是妄,它把自性遮蓋了的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妄的心,無明就是原動力,於了了分明中一念認了明,產生了意識,並一直錯認了下去,這個意識根本是個虛妄,我們認賊為子,因此產生了各種煩惱生死輪回。修行去的是這個妄,比如貪嗔癡等都是因妄產生的,所以修行要去掉這些。


    師兄, 您沒用徹底。 上面您要去掉的”妄“,也是妄; 您的”去掉“也是妄, 都是多余的妄認和動作, 都是閒鬧騰。 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 我先幫您往裡挖挖。


    可能對你來說,去掉妄也是個妄。在我這兒目前還不是,還是得閒鬧騰鬧騰。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請師兄給指指路!
  7.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1:17:47

    積木 寫道:
    huzi 寫道:
    積木 寫道:
    以下為個人看法,對錯與他人無關。

    見地是什麼?就是我們對一切的認識,我們是迷惑者,佛陀是覺悟者。中間有很多的層次階段,我們和佛陀的差距就是我們一直在錯認。這個錯認的多少,或者是偏差度,就是這個見地的高低。

    功夫是什麼呢,我們在見地的基礎上,能保持住我們在那個相對偏差度比較低的時候。這個也就是做功夫的地方。

    定力越深,那麼觀察自己內心的能力越強,對偏差的認識也就越清晰。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所有的念頭都是在無明的基礎上起來的。我們凡夫的所謂正念,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用妄念作意去模仿那個正念。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我這裡有個問題,沒有認識無明前,念頭是否都要除掉?或者說是否要除掉所有的念頭才能破無明?

    念頭是意塵,它的起滅和外境有關,比如有人說大海,我們會出現大海這個念頭。念頭不是意識,意識裡的內容是念頭。多少人修行都在去念頭,還有的人以睡覺做不做夢來判斷修行的成就,念頭是去不掉的,如同看見一個杯子,杯子是個色塵,我們修行成了看見一個杯子非要讓它看不見,這都修錯了。妄念的妄是沒有的以為有叫妄,比如妄語是有說沒有,沒有說有就是妄語。意識就是妄,它把自性遮蓋了的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妄的心,無明就是原動力,於了了分明中一念認了明,產生了意識,並一直錯認了下去,這個意識根本是個虛妄,我們認賊為子,因此產生了各種煩惱生死輪回。修行去的是這個妄,比如貪嗔癡等都是因妄產生的,所以修行要去掉這些。


    說實話我沒看明白說的什麼。

    無明破盡,念頭都是妙用。如果破不盡,還是妄想執著。


    我想說的是,破無明前後,念頭都還是念頭,念頭根本不是妄想執著,念頭和破不破無明沒關系。破無明後轉識成智,轉的是識不是念頭。比如一個杯子,破了無明以後是不是要把這個杯子轉成花瓶呢?
  8. 車老板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1:19:26

    huzi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huzi 寫道:
    “在沒有認識無明之前,一切念都是妄念”我這裡有個問題,沒有認識無明前,念頭是否都要除掉?或者說是否要除掉所有的念頭才能破無明?

    念頭是意塵,它的起滅和外境有關,比如有人說大海,我們會出現大海這個念頭。念頭不是意識,意識裡的內容是念頭。多少人修行都在去念頭,還有的人以睡覺做不做夢來判斷修行的成就,念頭是去不掉的,如同看見一個杯子,杯子是個色塵,我們修行成了看見一個杯子非要讓它看不見,這都修錯了。妄念的妄是沒有的以為有叫妄,比如妄語是有說沒有,沒有說有就是妄語。意識就是妄,它把自性遮蓋了的同時建立了一個虛妄的心,無明就是原動力,於了了分明中一念認了明,產生了意識,並一直錯認了下去,這個意識根本是個虛妄,我們認賊為子,因此產生了各種煩惱生死輪回。修行去的是這個妄,比如貪嗔癡等都是因妄產生的,所以修行要去掉這些。


    師兄, 您沒用徹底。 上面您要去掉的”妄“,也是妄; 您的”去掉“也是妄, 都是多余的妄認和動作, 都是閒鬧騰。 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 我先幫您往裡挖挖。


    可能對你來說,去掉妄也是個妄。在我這兒目前還不是,還是得閒鬧騰鬧騰。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請師兄給指指路!


    那麼是不是無明對您目前還不是妄呢,還需要鬧騰鬧騰才能知道其為妄? 如果無明為妄沒疑問,我就不吃飽撐的多話了,討論是沒用的了; 如果還不是或不夠妄,我們繼續討論,討論下去我認為還有用。  
  9. huzi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1:27:53

    車老板 寫道:
    huzi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師兄, 您沒用徹底。 上面您要去掉的”妄“,也是妄; 您的”去掉“也是妄, 都是多余的妄認和動作, 都是閒鬧騰。 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 我先幫您往裡挖挖。


    可能對你來說,去掉妄也是個妄。在我這兒目前還不是,還是得閒鬧騰鬧騰。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請師兄給指指路!


    那麼是不是無明對您目前還不是妄呢,還需要鬧騰鬧騰才能知道其為妄? 如果無明為妄沒疑問,我就不吃飽撐的多話了,討論是沒用的了; 如果還不是或不夠妄,我們繼續討論,討論下去我認為還有用。  


    對我目前是理上挺妄的,事上還不夠妄。事上不夠妄,按理說不能說理上挺妄,可是我還就堅信是個妄。兄弟再幫著挖挖
  10. 車老板 說道: Re: 見地與功夫。

    2014-10-07 21:39:22

    huzi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huzi 寫道:
    可能對你來說,去掉妄也是個妄。在我這兒目前還不是,還是得閒鬧騰鬧騰。對”妄“您只會講,不會做。請師兄給指指路!


    那麼是不是無明對您目前還不是妄呢,還需要鬧騰鬧騰才能知道其為妄? 如果無明為妄沒疑問,我就不吃飽撐的多話了,討論是沒用的了; 如果還不是或不夠妄,我們繼續討論,討論下去我認為還有用。  


    對我目前是理上挺妄的,事上還不夠妄。事上不夠妄,按理說不能說理上挺妄,可是我還就堅信是個妄。兄弟再幫著挖挖


    理上也不夠妄,您覺得很信很清楚,實際不夠。 整個佛法那麼龐大,就為個“斷疑生信”。還是按裡面說的走,我是沒本事說得比那更好。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