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極限挑戰之旅開啟!嫦娥五號… 

文章內容

2020-11-24 03:20:45
0
  • 全部
  • 最新消息
文章雖然系長,但是很有價值,故不願放過某一部份不貼出來(所以全部一齊來)

120秒回顧 從“長五”發射到“嫦五”入軌全過程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關鍵詞:垂直轉運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關鍵詞:加注推進劑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關鍵詞:回轉平台打開11月23日22時30分許,長征五號發射塔架一聯回轉平台打開;24日0時13分起,三聯、二聯回轉平台先後打開,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全部露出。關鍵詞:點火發射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關鍵詞:星箭分離11月24日5時7分許,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分離。關鍵詞:太陽翼展開11月24日5時31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太陽翼展開;5時4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太陽翼展開。關鍵詞:發射圓滿成功隨後,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飛行正常,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准確進入預定軌道,嫦娥五號任務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監制丨陸毅制片人丨席羅曦 張奇斌【編輯:黃鈺涵】 [詳情]

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23日 21:28“太空快遞小哥”助嫦娥五號赴月球“挖土”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23日 16:37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 NASA這樣“祝賀”

  原標題: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NASA這樣“祝賀”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式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隨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官方推特賬號上對中國航天取得的新突破進行了一番點評。 NASA稱,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升空,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國和前蘇聯獲取月面樣本的行列。我們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中國探月工程所獲的的數據,以增進我們對於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所做的那樣。 據此前報道,中國的探月工程一直在向全世界敞開合作的大門,在之前的嫦娥四號探月任務中,就包含了由荷蘭、德國、瑞典、沙特科學家參與研制的4台科學載荷。 而在嫦娥四號發射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軌道器(LRO)團隊與嫦娥四號工程團隊科學家進行了密切溝通,商討利用美方在月球軌道運行的LRO衛星觀測嫦娥四號著陸,開展科學研究。為此,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衛星的軌道數據,中方團隊向LRO團隊提供了著陸時間和落點位置。 中國國家航天局也曾表示,願與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機構和空間探索愛好者攜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奧秘。 [詳情]

環球時報|2020年 11月 23日 15:49107台發動機為嫦娥五號搭建探月返鄉“天梯”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23日 15:17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 時 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采樣等後續工作。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采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嫦娥五號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開展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嫦娥五號任務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為工程總體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運載火箭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探測器系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組織實施發射、測控與回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抓總研制地面應用系統,負責科學數據和樣品的接收、處理、存儲管理等工作。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志性工程,是黨中央著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為推動航天事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綜合國力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發射。(葉雨恬)[詳情]

新浪科技|2020年 11月 23日 13:57“長五”送“嫦五” 這位嫦娥“五姑娘”不一般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 題:“長五”送“嫦五” 這位嫦娥“五姑娘”不一般作者 龐丹 郭超凱11月24日,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國航天。發射瞬間。李迪克 攝在為這一盛舉歡欣鼓舞之余,民眾對嫦娥五號充滿了好奇。與嫦娥家族中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有什麼不同?其在大家族中扮演著何種角色、發揮著什麼作用?承擔使命不同與嫦娥一號至嫦娥四號4位“姐姐”不一樣,嫦娥五號要完成中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嫦娥五號的成功實施,將實現中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無人采樣返回。作為中國探月三期工程采樣返回任務的核心,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中國研制的最為復雜的航天器系統。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將經過 11 個階段,20 余天的在軌飛行過程,采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航天專家表示,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總體規劃目標,對推動中國深空探測領域的科技進步,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跨越發展,意義非凡。外觀造型不同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技術跨度大、結構也更為復雜,它是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4器組成。這4器每一個都是單獨的個體,但它們也能組合在一起,比如著陸器和上升器“抱”在一起,就組合成了“著上組合體”,而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而成“軌返組合體”。此外,4 器“串”在一起則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探測器。而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分別是一顆單獨的衛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是由著陸器和月球車“兩器”組成。而嫦娥五號則是由4器組成,因此嫦娥“五姑娘”是家族裡結構最復雜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供圖任務目標不同嫦娥五號任務的目的是實現月面自動采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任務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重點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要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提升中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要實現首次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推進中國科學技術重大跨越;三是要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此外,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探測,如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月球樣品的分析與研究,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等。嫦娥五號探測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供圖命運歸宿不同中國探月工程從立項之初,就設計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這就意味著嫦娥家族眾姐妹將擁有不同的命運和歸宿。2007年10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衛星。2009 年3 月 1 日,嫦娥“大姑娘”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成功。2012 年 12 月13 日,嫦娥二號衛星與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肩而過”,首次實現中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嫦娥“二姑娘”成為中國第一個行星際探測器。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月面。次日,著陸器和巡視器互拍成像,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嫦娥“三姑娘”也永久地留在月面,遙望著地球家園。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背,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至今狀態良好,未來,嫦娥“四姑娘”還將繼續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月球家族中年長的幾位“姐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誰也不能再次回到“娘家”了。而嫦娥五號比幾位“姐姐”幸福多了,因為她從“月宮”瀟灑走一回後,還能捎點“特產”——月壤,再次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如今嫦娥五號探測器已成功發射,一路高歌奔向月球,其探月旅程值得期待。(完) [詳情]

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23日 13:55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 4時 30 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段遜)[詳情]

新浪科技|2020年 11月 23日 12:40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北京新浪網|2020年 11月 23日 12:32明天凌晨,嫦娥五號奔月!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嫦娥五號任務來了!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11月24日凌晨4時-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采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這是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長征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記者采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錢航,揭秘背後原因。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錢航表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系,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系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窗口。經過綜合考慮,長征五號遙五火箭在凌晨發射最有利於奔月軌道的設計,可以滿足各種約束條件。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程序實施發射。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二是減少太陽活動對於嫦娥五號的影響。長征五號火箭飛向宇宙的時候,正好是地球把太陽光直接遮蔽住,避免有過多太陽輻射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產生影響。錢航稱,太陽活動對於嫦娥五號探測器來說是非常復雜和麻煩的,特別是爆發的太陽風會幹擾電子信號傳播,影響地面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操控。三是凌晨的天空雲層更少,有利於信號的傳播。航天發射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不像飛機起航那樣簡單。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極其復雜,整個過程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才能保證“胖五”的成功起航。因此天氣條件成為重中之重。在“胖五”發射前,專家們便對氣象進行深入研究,確保發射的時間段是最佳天氣狀況。圖為長征五號遙五火箭垂直轉運。駱雲飛 攝“凌晨天氣狀況比較穩定,基本不會出現突然的天氣變化,有利於長征五號火箭發射。”錢航表示,雲層更少,也就代表雲層更薄,這樣的條件更有利於信號的傳播。厚雲層會阻礙電磁波傳播,影響地面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的控制。四是為了方便觀測。在凌晨發射“胖五”,可更好地利用望遠鏡等天文設備,對觀察到的發射情況做出總結。如果是白天發射“胖五”,強烈的太陽光使得天文望遠鏡無法看到“胖五”的具體情況;凌晨的稀薄雲層更便於觀測。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由於凌晨整體環境亮度比較低,運載火箭噴射著火焰飛向太空時更為顯眼和突出,有利於地面的光學和測量設備跟蹤到目標,收集相關信息。“胖五”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射升空,可以讓地面探測儀更好地跟蹤嫦娥五號探測器,科研人員能比較明顯地看到嫦娥五號的運行軌跡。與此同時,夜晚空氣比較涼爽,“胖五”的整流罩溫度更低,更能保護整流罩。錢航表示,除了凌晨的氣象條件更加適合“胖五”發射,蓄電池容量是有限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胖五”飛向宇宙還必須有太陽光照。凌晨發射“胖五”達到數萬公裡之後,蓄電池就得以最大的光照夾角獲得源源不斷的光照能源,使蓄電池可持續工作。以上四點原因,讓科研人員選擇將發射時間定在凌晨。發射在即,讓我們預祝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者:郭超凱【編輯:劉湃】[詳情]

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23日 06:24“嫦五”奔月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23日 04:25嫦娥五號計劃明天凌晨發射!等等,為什麼要選在凌晨?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至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 圖源:央視新聞 這是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 為什麼要選在凌晨發射?國家航天局表示,此次長征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時間,是在綜合考慮地月位置關系等因素基礎上,經過軌道設計選擇出的最佳發射時間。 還是不明白對麼?那再聽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博士錢航的詳細介紹。 錢航說,首先,在凌晨發射最有利於火箭奔月軌道的設計。 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系,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對於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系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經過綜合考慮,確定了可以滿足各種約束條件的發射窗口。 二是減少太陽活動對於“嫦娥五號”的影響。 太陽活動對於嫦娥五號頗具威脅,特別是太陽風會幹擾電子信號傳播,直接影響科研人員對探測器的操控。選在凌晨發射,火箭飛行時,地球正好能遮蔽陽光,避免這種影響。 三是晚上天空雲層較少,有利於信號傳播。 氣候是航天發射任務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尤其對於本次任務,專家會提前對氣象條件開展研究,確保發射時天氣處於最佳狀況。凌晨天氣狀況比較穩定,基本不會出現突然變化,對發射任務更為有利。此外,雲層更少,更有利於信號的傳播。 四是方便觀測。 凌晨整體環境亮度較低,運載火箭噴射著火焰飛向太空時非常顯眼,有利於地面光學和測量設備跟蹤目標,收集相關信息。同時,晚上空氣比較涼爽,能讓火箭整流罩溫度更低。 此外錢航表示,航天器蓄電池容量有限,嫦娥五號在太空長途飛行,必須要有太陽的光照。選擇凌晨發射升空,當嫦娥五號飛到數萬公裡後,蓄電池就可以通過最大的光照夾角,獲得源源不斷的太陽能。 來源:科技日報 [詳情]

新浪科技綜合|2020年 11月 23日 04:08擇機發射!今天,換個姿勢追“嫦娥”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21日 02:27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采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岩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采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說,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岩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岩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探測月球有3種常用方法。”全國空間探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是環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普查;二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詳查;三是采樣返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精查。相比前兩種方法,采樣返回探測,可以將月球的月壤等關鍵性樣品運回地面實驗室供科學家進行精准分析研究,有利於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認識。 龐之浩表示,從技術層面看,3種空間探測方式有明顯的遞進關系,每一步都是對前一步的深化,並同時為下一步奠定基礎,最終達到全面、深入了解月球的目的。完成月球取樣返回任務,需要經歷一個全面、精細、深入的科學探測過程,可以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並為今後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選址等提供有關數據、奠定技術基礎。 “挖土”有魅力,各國都很拼 “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采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采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載人飛船從月球采樣返回,不僅采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采集范圍可以很廣,因為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游到比較遠的地方去采集月球樣品。例如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采樣位置的地理分布、地質特征就非常豐富。”龐之浩說。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岩樣品約381.7千克。 據介紹,阿波羅11號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選擇這個地點的原因是這裡比較平坦,便於飛船降落和宇航員艙外活動。 阿波羅12號與阿波羅14號均著陸在月球赤道平原上,前者著陸於風暴海,後者降落在位於距離阿波羅12號著陸地右側177公裡的哥白尼隕石坑。 阿波羅15號著陸在月球北半球中部阿基米德隕石坑東南的亞平寧山脈腳下,而阿波羅16號則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赤道以南的中部高地西奧菲勒斯隕石坑附近著陸。 阿波羅17號則在月球北半球的陶勒斯-利特羅山谷著陸,該地既可以從谷底采集較為年輕的岩石樣本,也可以從月球高地采集較老的岩石樣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通過對月球樣品的分析,科學家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龐之浩說,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這些顆粒一般富含鋁、硫和鋅,它們是在月幔部分融化過程中,於月球表面下約300千米深處形成,因火山活動而噴出到月球表面。通過對樣品的分析與實驗證實,月壤和月岩中氧化鐵的含量很高,從中可以制取水和氧,未來可利用月面物質支持月球基地的運行,並為登月飛行器補充燃料。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采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模,月球上的氦-3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約1萬年的能源需求。 嫦娥有特色,選址位置新 “我國嫦娥五號對月壤的采樣能力更強。”龐之浩表示,蘇聯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進行了3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帶回的月球土壤樣品僅約330克,而我國僅嫦娥五號1個探測器就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 據龐之浩介紹,采樣重量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尚未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所以其3次無人月球采樣任務采用的都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方案,這樣其上升器需要克服返回艙與大量燃料帶來的巨大負重,因此極大壓縮了采樣重量。而嫦娥五號計劃采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上升器不用搭載返回艙,只需少量燃料,因此采樣重量呈幾何級提高。 另據相關報道,嫦娥五號的取樣地址也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此地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岩,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正如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刊文所言,嫦娥五號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采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實習記者 於紫月) 【編輯:郭夢媛】 [詳情]

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19日 05:20遠望3號船啟航出海 將為嫦娥五號“奔月”提供測控支持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18日 20:28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原標題: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來源:科技日報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采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岩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采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說,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岩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岩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探測月球有3種常用方法。”全國空間探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是環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普查;二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詳查;三是采樣返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精查。相比前兩種方法,采樣返回探測,可以將月球的月壤等關鍵性樣品運回地面實驗室供科學家進行精准分析研究,有利於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認識。 龐之浩表示,從技術層面看,3種空間探測方式有明顯的遞進關系,每一步都是對前一步的深化,並同時為下一步奠定基礎,最終達到全面、深入了解月球的目的。完成月球取樣返回任務,需要經歷一個全面、精細、深入的科學探測過程,可以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並為今後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選址等提供有關數據、奠定技術基礎。 “挖土”有魅力,各國都很拼 “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采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采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載人飛船從月球采樣返回,不僅采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采集范圍可以很廣,因為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游到比較遠的地方去采集月球樣品。例如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采樣位置的地理分布、地質特征就非常豐富。”龐之浩說。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岩樣品約381.7千克。 據介紹,阿波羅11號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選擇這個地點的原因是這裡比較平坦,便於飛船降落和宇航員艙外活動。 阿波羅12號與阿波羅14號均著陸在月球赤道平原上,前者著陸於風暴海,後者降落在位於距離阿波羅12號著陸地右側177公裡的哥白尼隕石坑。 阿波羅15號著陸在月球北半球中部阿基米德隕石坑東南的亞平寧山脈腳下,而阿波羅16號則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赤道以南的中部高地西奧菲勒斯隕石坑附近著陸。 阿波羅17號則在月球北半球的陶勒斯-利特羅山谷著陸,該地既可以從谷底采集較為年輕的岩石樣本,也可以從月球高地采集較老的岩石樣本。 “通過對月球樣品的分析,科學家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龐之浩說,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這些顆粒一般富含鋁、硫和鋅,它們是在月幔部分融化過程中,於月球表面下約300千米深處形成,因火山活動而噴出到月球表面。通過對樣品的分析與實驗證實,月壤和月岩中氧化鐵的含量很高,從中可以制取水和氧,未來可利用月面物質支持月球基地的運行,並為登月飛行器補充燃料。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采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模,月球上的氦-3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約1萬年的能源需求。 嫦娥有特色,選址位置新 “我國嫦娥五號對月壤的采樣能力更強。”龐之浩表示,蘇聯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進行了3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帶回的月球土壤樣品僅約330克,而我國僅嫦娥五號1個探測器就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 據龐之浩介紹,采樣重量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尚未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所以其3次無人月球采樣任務采用的都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方案,這樣其上升器需要克服返回艙與大量燃料帶來的巨大負重,因此極大壓縮了采樣重量。而嫦娥五號計劃采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上升器不用搭載返回艙,只需少量燃料,因此采樣重量呈幾何級提高。 另據相關報道,嫦娥五號的取樣地址也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此地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岩,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正如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刊文所言,嫦娥五號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采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2020年 11月 18日 15:25年底壓軸發射要來了:長五轉運,嫦五待發!

  來源:中國探月工程、中國航天報 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此後,火箭按照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准備工作。11月17日上午,活動發射平台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2小時後,將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程序實施發射。 本次任務是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采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的三個國內之“最” 隨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簡稱“大火箭”)轉移至發射區,有著“大火箭”座駕之稱的活動發射平台也在其飛行任務中亮相。這套活動發射平台創三個國內之“最”。 規模最大 我國現役的各型號發射平台的規模是根據現役運載火箭的實際情況研制的,在“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建成之前,長征二號F火箭的發射平台為國內最大的發射平台,長24 米多、寬22米,高8米多,能夠適應最大直徑為3.35米的芯級箭體。而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新研制的“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高近70米,相當於24層樓的高度;台體的上表面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半籃球場,整個平台自重近2000噸。 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承載能力最強、系統最復雜、技術最先進的發射平台。 集成度最高 天氣好時,在發射中心就可以看到“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臍帶塔就像衛士一樣筆直地佇立在台體上,這在以往的火箭發射平台上是看不到的。 除了這個最直觀的不同外,“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與以往的發射平台相比,還少了供電車輛。發射平台上集成了機械、電控、液壓、供配電、驅動控制、空調、環境保障、環境監測、視頻監視、照明、加注、供氣等系統於一體,而且首次設置了臍帶塔、擺杆、前置設備工作間、尾端服務塔、加注管路、供氣管路、噴水管路等多項設備,是機、電、液、氣一體化大型綜合性發射平台。 將原來發射塔上的上百台地面設備集成在發射台上,有什麼好處呢?原來,更多的測試工作、連接工作,都是在固定塔上完成。現在,火箭的總裝、測試、跟地面設備的接口關系,都可以在技術廠房完成。這樣在運輸過程中就能夠保持接口不變、狀態不變,可以直接運輸到固定塔。科研人員的目標是三四天就完成發射准備工作。 如此一來,火箭在發射塔的准備流程可以成倍縮短。 技術最先進 在“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的上表面,有12 根像柱子一樣的支撐裝置,這是火箭在發射台上的“座椅”,研制人員用了3 年多的時間開發出了“十二點調平技術”,讓火箭可以“坐”得又直又穩,這不僅讓火箭受力較好,而且有利於火箭的瞄准、發射。 一般的火箭都是4 個點支撐,但是“大火箭”的體積遠遠大於以往火箭,需要增加支撐點。研制人員借鑒了“三點調平技術”“四點調平技術”,克服了技術跨度大、調整難度大等困難,研制出“十二點調平技術”。這項技術完全是自動控制的,以後,操作人員只要一按鍵,幾分鍾就可以使“大火箭”實現自動調平,安坐在發射台上了。 除了這種直觀可以看到的先進技術外,還有一些看不到的“先進性”。比如,“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上法蘭之間連接所用的螺栓和相應的加載技術。 海南文昌發射場高溫、高濕、多鹽霧,但是合練任務期間,“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的螺栓沒有一個生銹,這是因為在出廠前,技術人員對這些螺栓進行了防腐工藝處理。而且,他們還在安裝螺栓時采用了一種特殊技術,可以防止發射平台在運行、工作過程中使螺栓發生松動,完全可以保證螺栓的可靠性。 “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上,像這樣的新技術還有十幾項,它們都是確保火箭安全、穩妥、可靠的基石。正是這些先進的技術,才讓“大火箭”活動發射平台的先進性遙遙領先於國內已有的發射平台。我們期待它“英姿颯爽”地將“大火箭”送上征程。[詳情]

新浪科技綜合|2020年 11月 17日 18:26胖五就位 嫦五即將奔月采樣返回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17日 08:28“胖五”迎來新乘客,“嫦娥”走過了怎樣的奔月之路?中國新聞網|2020年 11月 17日 04:25嫦娥四號科學家獲世界航天獎 系該獎首次授予中國人

  來源:新京報 據@中國探月工程消息,由中國宇航學會推薦,經過國際宇航聯合會兩輪投票表決,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這也是該國際組織成立70年來首次把這一獎項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 嫦娥四號任務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 第一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 第一次利用運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中繼通信衛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連續可靠中繼通信; 第一次在月球背面開展月球科學探測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填補了世界月球科學探測領域多項空白。 目前,嫦娥四號已經高效工作十八個月晝,月面生存超過500天,成為世界上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人類探測器。 嫦娥四號任務科學成果豐碩。 ☑“玉兔二號”月球車累計行駛裡程447.68米,目前距著陸器約292米,期間實施了岩石探測、車轍探測、撞擊坑探測等科學探測試驗。 ☑利用測月雷達就位探測數據,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闡述了其物質組分與演化機制。 ☑利用紅外成像光譜儀的就位光譜探測數據,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質組成,驗證了月幔富含橄欖石,加深了人類對月球形成與演化的認識。 ☑利用中性原子探測儀對月表環境能量中性原子的探測數據,得到了能量中性粒子在月球表面通量能譜,證實了能量中性粒子的能量與入射太陽風的速度有很強的相關性。 國際宇航聯合會成立於1951年,總部設在法國巴黎。“世界航天獎”是國際宇航聯合會設置的航天最高獎,旨在表彰在航天科學、航天技術、航天醫學、航天工程管理等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員。其主要條件是取得的成就對世界航天發展產生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此前,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獲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成立153年來首次頒發給中國項目的2019年度唯一團隊金獎;並被美國航天基金會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獎;國際月球村協會授予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此次,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世界航天獎”這一最高獎項,再次說明中國在月球探測領域取得的成就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得到了國際權威航天機構的充分肯定,產生了重大國際影響。[詳情]

新浪科技綜合|2020年 11月 17日 00:24嫦娥七號將著陸月球南極

  來源:中國探月工程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根據探月工程四期總體安排,嫦娥七號任務將實現在月球南極著陸,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為充分發揮各方優勢,瞄准國際先進水平,提升科學成果原創性,確保科學與應用目標圓滿實現,擬對嫦娥七號任務部分主要載荷開展競爭擇優工作。 來源 | @中國探月工程[詳情]

新浪科技綜合|2020年 11月 17日 00:22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來源:知社學術圈 從2018年成功著陸至今,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了22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這六百多天裡,月球車累積行駛五百多米,采集了大量樣本和測試數據,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嫦娥四號探測器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最新一代成果,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實地探測,實現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突破。回首整個探月工程,我們看到中國航天人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也見證了祖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升空 主要任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升空 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 嫦娥三號工程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是中國航天領域技術最復雜、實施難度最大的空間活動之一。 2018年5月21日 “鵲橋”月球中繼衛星發射升空 作為地月通訊和數據中轉站,“鵲橋”可以實時的把在月面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出的科學數據第一時間傳回地球,具有重大的科學與工程意義,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又一有力嘗試。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 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月球背面

點擊: 0 | 評論: 0 | 分類: 上傳 | 論壇: 溫哥華不眠夜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