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極樂

  • 心系極樂

  • 心系極樂
    我與無邊諸有情

    本來即是正覺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

    即發殊勝菩提心

文章分類

標題搜索

 

最新訪客

還沒有任何會員到訪.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文章內容
[ 2015-02-18 08:06:39 | By: 心系極樂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摘自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

第一 國中無三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第二 不復更生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三 各得真金色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四 形色無有好丑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第五 生者皆得宿命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 皆得天眼徹視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 皆得天耳徹聽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八 皆得知他心念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 正定必至涅槃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第十二 光明遍照十方願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 壽命同佛永久願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第十四 聲聞廣多無量願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 壽命修短隨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 國中無不善名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 諸佛稱名贊歎願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八 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 各具三十二相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 菩薩一生補處願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三 一時普供諸佛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 供具自皆如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五 菩薩演一切智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六 菩薩得金剛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七 萬物悉皆殊特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八 菩薩道樹普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裡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九 受經普得智辯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 慧辯無有限量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一 淨國照見十方願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二 嚴飾超諸天人願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 皆得法忍總持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五 信樂永離女身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 勤修必成佛道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七 歸依感動天人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 妙服自然在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九 受樂同於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 隨意見諸佛國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 聞名諸根具足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 悉得清淨解脫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 聞名生處尊貴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四 修行具足德本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五 皆得三昧見佛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六 自然得聞妙法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 即得不退轉地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 即得諸忍究竟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心系極樂
無題
第二十二、菩薩一生補處願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叫做“菩薩一生補處願”或“圓成普賢之德願”。

  願的大意是:法藏菩薩看到有些國土的菩薩行菩提道,需要經歷多劫,而且只有逐地地漸進,又有住於七地沉空之難[指菩薩修行過程中的退墮現象。謂十地中第七遠行地的菩薩,住於無相觀,上不求菩提,下不度眾生,只沉浸於空寂之理,而不起六度濟生的事行。《大智度論》雲︰“如七住菩薩,觀諸法空無所有,不生不滅,如是觀已,於一切世界中心不著,欲放舍六波羅蜜入涅槃。”],或者雖做種種佛事,化現的事業不自在,有很多障礙。為此興起悲願,使一切淨土菩薩都能超越諸位,速證一生補處,現前修習普賢行願,無論是自利或他利功德,都能自在無礙地成就。這就是彌陀悲願的所在。

  這一願裡有三層內容:一、“他方菩薩來生,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是以彌陀本願加持菩薩,使他決定修到一生補處地位;二、從“除其本願”到“無上正真之道”之間,是說得到彌陀本願加被,而能自在所化;三、“超出常倫”等一句,是說現起還相所得的利益。

一、彌陀本願加持往生菩薩,決定到達一生補處

  經文上講的“他方佛土諸菩薩眾”,實際是指西方淨土的一切菩薩,唐譯裡說:“於彼國中所有菩薩。”《阿彌陀經》也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 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所謂“一生補處”,就是像彌勒菩薩那樣一生就候補佛位。因為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破,所以叫“一生”。這一品最細的無明,勢力最大,只有金剛智慧才能破除,而一破除就證到佛位,所以叫“一生補處”。

二、淨土菩薩得彌陀本願加持,而能自在所化

1、解釋“除其本願,自在所化”

  前面講到往生的菩薩都一定修到一生補處。接著“除其本願”這四個字是指還有一類菩薩,不處在一生補處地位,自己想處在下位利益眾生。在宋譯裡講到現在和未來的一切菩薩,一往生就能證到無上菩提,這叫做“一生補處”。如果有菩薩以本願力而入在生死界中,作獅子吼利益有情,我使他隨意而作佛事,這就是“自在所化”的意思。所以“除其本願”是指淨土菩薩如果不想住在一生補處地位,而願意處在下地普度眾生、普作佛事,佛也以神力加持他,使他如願以償。所以宋譯說:“我令隨意而作佛事。”從這句話看出,淨土菩薩能做到自在地教化眾生,是因為得到了彌陀願海的加持。

  《往生論注》裡說,淨土的回向有往相和還相兩種。往相的回向,是指我和一切眾生同生阿彌陀佛的國土;還相的回向,是指往生成就之後,立即回入十方世界,普度眾生。“自在所化”,指菩薩教化眾生,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普門示現。隨眾生的欲樂,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而為說法,這叫“自在而化”。

2、總說菩薩成就三種精進

  就這一類以還相入教化地的菩薩,“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這是總說菩薩的功德,也是彌陀願海加被的結果。

  “為眾生故”是總的前提,是指自己入了涅槃境地,由大悲起用而自然化現十方。是為眾生的緣故,示現種種應化身,並宣說無量佛法。後三句是菩薩實證的功德。也就是真實成就了三種精進——披甲精進、攝善法精進和饒益有情精進。“被弘誓鎧”是披甲精進,“積累德本”是攝善法精進,“度脫一切”是饒益有情精進。

  《瑜伽師地論》裡說到,諸菩薩在發起加行精進之前,心力勇悍,首先披上誓願鎧甲:如果我為解除一個有情的苦難,需要以一千大劫為一晝夜住在地獄中,像這樣,經極漫長的時間才證得菩提,假使比這個時間還要漫長百千俱胝倍,才證得菩提,我的勇悍也不會退縮。如果能這樣披上堅固誓願鎧甲,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退心。

  “攝善法精進”指的是在一切善法上精進,比如為圓滿布施度而加行,直到圓滿成就了布施度為止。所以,攝善法精進,就是為了成滿一切內心的功德,任何善法都勇猛精進地去行持,都使它圓滿完成。唯有這種精進,才成為能修證、能成就菩薩一切善法的最勝因緣。

  “饒益有情精進”就是對於《菩薩戒品》所說十一種饒益有情事業,都精進地行持。

  “被弘誓鎧”是一個比喻。“鎧”是指古代戰爭中,在對敵作戰時要披上鎧甲,它是鋼鐵所成,能保護身體,不被刀劍所傷。比喻菩薩回入生死界、降伏魔軍的時候,以堅固誓願作為鎧甲,這個誓願比金石還堅固,因此入在生死裡不會被煩惱和外魔所傷,不會退轉。這樣以大願的威力,確實是恒時在眾生界中順應眾生的因緣,永無疲厭地做教化事業。以自己積功累德為根本,叫“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以內在具足功德,就能攝化和度脫一切眾生。所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是指內在要有真實的修證,有功德莊嚴;“度脫一切”則顯示內有修證,就自然起度生的大用。

3、進一步分說

  “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如來”,這一句是說極樂世界菩薩的攝善法精進。是指由供養十方諸佛,積累無量無邊的功德,而開導教化無量眾生,把眾生一一安立於無上正道中。彌陀願海恒時加持淨土菩薩,圓滿這廣大的普賢行願。

  這也就是《往生論注》中所說,成就菩薩莊嚴四種功德。“游諸佛國”等,就是論注所說,菩薩得到報生三昧(果報所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夠一處、一念、一時遍入十方世界,對於諸佛法會中的大眾作種種供養。這是無作妙德,不動而至,無前無後,又能遍至十方。這是不離本位,無所動搖,無有前後往來的相,能一時化現在十方無數國土,圓成一切佛事。如此由遍游佛國而施作佛事,積累功德,叫做“修菩薩行”。唐譯說的“修大涅槃”,就是指修無住妙行。

  “開化恒沙無量眾生”等,則是講到下化眾生的方便。《往生論注》裡說:“於無量世界,無佛法僧,住種種世間,種種教化,度脫一切眾生,常作佛事”,就是指的開化恒沙眾生。“開化”就是在眾生煩惱心中開出如來正覺,由此將一切眾生安立在無上正道中。

三、淨土菩薩現起還相所得的利益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就是獲得還相的利益。無論是位居補處,或不願位居補處,而示現住於下地,隨緣自在教化眾生,都有這兩種利益,這是總的講到還相的修習普賢之德。再說得明白一點,所謂的“還相利益”,就是指能成就普賢行願。像《普賢行願品》所說:“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如果是住在一生補處地位,那就像彌勒菩薩那樣,先住在兜率內院為菩薩說法,時節因緣一到,就降誕人間,示現八相成道,成為一期佛法的教主。但也有不示現補處身份,而願意在無量世界裡隨順眾生,普門示現。無論如何,這兩種情況都是“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安住在補處地位,當然歸於普賢之德,教化無量眾生。願意住在下位的菩薩也從此出淨土門,示現利他教化地的果德。也是回入世間,修習普賢行願。

  “常倫”就是通常按照十地位次,逐地升進的方式。淨土菩薩不一定要像這樣漸次地升進,而可以頓超、頓證。善導大師說:“十地願行自然彰(就是自然彰顯十地的大願大行)。”

  “現前”,指現前就能修習普賢行願,而不必經歷很長時間。《探玄記》裡說:“德周法界,曰普;用順成善,稱賢。”自心的妙德周遍法界,隨緣而任運顯現身口意的妙行,叫做“現前修習”。這不是指僅僅只發起隨學普賢行願的意樂,而是能實際去修普賢大行,這就是出淨土的妙德。

  本經序分裡說的示現八相成道,隨順眾生類而化現、說法,安住如幻三昧,作如幻佛事等,都是修習普賢行願。其中說到:“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就是出淨土的普賢大行。之後,“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道教。其所修行,清淨無穢。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等等,也是以遍法界心,應眾生的因緣而隨類化現。這種周遍、無盡、自在的德相,就是“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總結:

  淨土法門有往相和還相兩種回向。前往淨土,叫做“往相”。在淨土成就了自利功德,就到達了教化地,叫做“還相”。就是回入十方世界普度眾生的意思。成佛的路就分這兩步來走。“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就是指得到了還相的利益。指從西方淨土出來,入到生死“園林游戲地門”,之後在十方世界中修習普賢行願。

  所以,阿彌陀佛對於眾生一開始怎麼生淨土,然後在淨土成就功德後又怎麼出淨土,整個一套全部以願力加持好了,這是最圓滿的關懷和護念。從最初往生淨土超脫生死、圓成自利功德,到最終出淨土普化十方、圓成佛道,整個願海的加持內涵無比的圓滿。在空間上,是普度十方世界的一切有情;在時間上,是盡未來無數劫相續不斷地救度;在方便上,有至簡至易的十念必生大願;在往生淨土的利益上,有頓時具足如佛一般的相好、極其廣大的智慧、辯才、神通等;在一生成佛上,有一往生就入正定聚永不退轉,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心念,進而寂滅一切分別、諸根寂靜,證得無住涅槃;在圓成無量功德和事業上,有上供諸佛、下化眾生等等。總之,需要具足哪些功德,佛在因地就已經思維妥善。怎麼來加持你,讓你做到一時遍入十方世界,供養諸佛海會。如果有願回入十方、普度眾生,佛仍然以願力加被,使你不退菩提心,不墮惡趣,而且一切教化事業都能自在如意。

  這樣一一去思維,才知道彌陀願海惠予我們眾生無量無邊的真實之利,這種饒益是速疾的、是周到的,涵蓋了菩提道所有重要的方面。能在這裡生起信心,自己成佛的路怎麼走就非常明確,而且極為簡要,一切都歸在一個要點上,就是以信、願、行至誠一心地和彌陀願海相應,以求得願海加被,而迅速圓成佛果。

2015-03-04 09:43:22 | 引用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免費注冊, 或者點擊此處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