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文章內容

2019-08-26 10:19:11
15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逸立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之前那個被學生下套的討論四大發明的老師真是挺冤的

2019-08-26 10:20:13 | 引用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今趁著這話題余溫猶在,權且再搬出來為自己添兩個棒棒吧。

2019-08-26 10:21:34 | 引用
逸立
逸立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原創:易中天





四大發明的性質

首先得說清楚:

四大發明都是技術,不是科學。

但,這句話不帶褒貶,只是陳述事實。

實際上,但凡叫做發明的,都是技術。

比如蒸汽機、電燈和電話。

屬於科學的,叫發現。

科學發現,技術發明。

分不清科學與技術,發現與發明,是常犯的錯誤。

2019-08-26 10:23:08 | 引用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四大發明的意義

是技術,不等於沒意義。

而且,恰恰相反。

技術促進文明的進步,是常識。

比如計算機和互聯網,誰敢小看?

四大發明也一樣。

比如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意義就不亞於計算機和互聯網。

為什麼呢?

因為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的傳播,更容易和快捷了。

以前,書籍只能手寫,寫在竹簡和木簡上。

結果,一本書得裝一車。

學富五車,也就五本書。

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便變成了薄薄的一本。

既方便攜帶,也價錢便宜。

因此,漢代讀得起書的基本上只有豪門大族,唐代以後讀書人當中的寒士則越來越多,科舉制度也才有可能實行。

曹操的政治理想——寒族代替士族登上歷史舞台,也才能夠在唐代開始實現,在宋代徹底實現。

這就要拜技術發明所賜。

而且,沒有造紙術,印刷術也發明不了。

因為絹和布都只能印染,沒法印刷。

就算能印刷,成本也太高。

文化傳播的成本高,文明就很難進步。

四大發明的意義,豈能低估?

2019-08-26 10:23:52 | 引用
逸立
本呐比經略
無題
四大發明的意義就類似於打雞血,奇葩國的人就靠這個活著了。。。icon_lol.gif

2019-08-26 10:24:23 | 引用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四大發明之外

但,四大發明終歸是技術,不是科學。

中國古代也有科學發現,比如:

南宋秦九韶發現高次方程的數值求法

這種求法,五百七十年後被英國數學家霍納獨立發現,因此被命名為霍納算法(Horner Algorithm)。

現在看來,它原本應該叫“秦九韶算法”的。

但這怪不得別人。

因為就連我們自己,也沒有幾個知道秦九韶。

津津樂道於四大發明,卻不知道中國人很早就發現了高次方程的數值求法,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問題。

2019-08-26 10:24:48 | 引用
逸立
逸立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四大發明之爭

如何評價四大發明,是學術問題。

學術研究要靠理性,不能情緒化。

如果還要以“侮辱貶低四大發明”為罪名舉報老師,那就更加對不起祖宗了。要知道,這種行為在中國古代,無論如何都會被看作“小人”的。

煞住不正之風,恐怕更加緊迫和重要吧?

2019-08-26 10:25:58 | 引用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文後的留言評論摘錄

精選留言寫留言


  •  2175

    FL.One—晁明坤



    無論如何,因為意見不同而搞舉報這種卑鄙的行為是不符合傳統師生觀念的

     1148

    作者

    是的,此風斷不可長!



  •  887

    大力水手



    易老師,求真務實

     606

    作者

    客觀,理性,公正,平和,對於學者來說是職業道德。



  •  604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59

    作者





  •  517





    只有抓住問題的根本,才能找到突破和改進的方法!感謝老師的提醒!

     231

    作者

    你這話也是抓住了根本,哈哈!



  •  471

    小神



    自信並不僅是相信自己的什麼東西都好,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與質疑,也是自信的應有之義

     178

    作者

    共勉!



  •  419

    興哥



    用道德評判科學,本身就是錯的。

     268

    作者

    你說得對!泛道德論害人不淺。



  •  405

    LOGAN



    “學術研究要靠理性,不能情緒化。”說得太好了



  •  273

    程 聰



    這個問題我常常跟各年段的學生強調。要用邏輯理性去分別不同的概念。

     120

    作者

    加油



  •  247

    謝昊言



    現在的學生難道思想都這麼狹隘嗎?按理說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思想應該越來越開放,包容,真是奇怪



  •  184

    顧華



    “都9102年了,別總去翻給老祖宗編出來的優越感” 源自俠客島文章發布的截圖。個人想說的是,四大發明如何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在大學這樣一個學術自由的環境下。如果老師說四大發明不咋地,也不領先,是當代人編出來的優越感,這當然可以,但是我希望老師可以給予一些論證和事實依據,而不是出言諷刺,畢竟討論學術不是市井爭論。

     241

    作者

    同意!爭論的雙方都要擺事實講道理,而且誰主張誰舉證。



  •  149

    薛定諤的老狗



    中國傳統常常過度重視技術,而忽視了科學的發展,致使現在很多人真的以為技術等同於科學。

     164

    作者

    正是如此。重技術,輕科學,是因為太講功利,學什麼都要先問學了有啥用。



  •  159

    祥燈



    易老師講的淺顯易懂,科學是學,是發現,是系統的理論;技術是術,是發明,是具體的實踐。



  •  154

    向光的梵高



    做學術的人,首先要學會做人。老師雖敗猶榮!



  •  148

    子龍



    技術問題,學術問題都可以討論。人品不正,另當別論。這是底線問題。



  •  137

    柯藍Connie



    學術上有分歧是正常的,在被論證為公理前,所有的理論都是可以被質疑的,但是舉報為侮辱啥的,就是上綱上線了,無法認同!



  •  121

    有容恒大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120

    南木先生



    對待科學以及歷史的態度,應該是有一說一,實事求是。切勿用“中心論”的態度來對待科學和歷史



  •  113

    TM



    凡事都要理性看待



  •  105

    Rainchild



    我記住易先生的三句話:一要重概念,不要以偏概全;二是不能搞二元論,非此即彼;三是邏輯很重要,不要夾雜個人情緒。



  •  85

    李君



    透過現象看本質,避免情緒左右判斷;理智客觀看問題,科學思維引導思考。謝謝易老師給大家做了精彩示范!

     21

    作者

    謝謝支持!



  •  84

    恭喜發財,大吉大利



    理性對待“舉報”問題,通常來說“舉報”是表達訴求的一種途徑,舉報人要對自己的舉報內容負責,被舉報人也要心平氣和的對被舉報的問題配合調查。



  •  77

    雨秋



    從小就搞不清發明和發現的區別

     57

    作者

    因為從來沒有家長或老師教這個。



  •  77

    小新mini



    必須贊,一個?易老師敢說實話,喜歡。老師的書,買了一整套,您的書讀起來有思想,有味道,理解也相對容易,很喜歡!



  •  74

    梅助平



    科學的問題就要有科學的態度來討論,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



  •  71

    魏老師



    這種科普很有意義,因為很多人都不明白“科學”與“技術”的區別。此外,還有“病”與“症”的區別,也是需要科普的。

     58

    作者

    這個有點難,因為“病”在上古,是倒霉的意思。現在說的病,古人叫疾。



  •  65

    閣中人



    那位老師所講的話是不對,但是應該擺事實講道理跟他對論,而不是扣帽子,越辯越明才是正道


2019-08-26 10:26:51 | 引用
逸立
逸立
無題
本呐比經略 寫道:
四大發明的意義就類似於打雞血,奇葩國的人就靠這個活著了。。。icon_lol.gif


雞血既可以讓人活(high),也可以讓人死。這次死的是那可憐的老師。

2019-08-26 10:29:30 | 引用
Re: 四大發明的意義及其他 - 易中天
逸立 寫道:
四大發明之爭

如何評價四大發明,是學術問題。

學術研究要靠理性,不能情緒化。

如果還要以“侮辱貶低四大發明”為罪名舉報老師,那就更加對不起祖宗了。要知道,這種行為在中國古代,無論如何都會被看作“小人”的。

煞住不正之風,恐怕更加緊迫和重要吧?


有了環境,才會有種子生根發芽。
結出惡果,到底是種子的錯,還是環境的錯? icon_mrgreen.gif

2019-08-26 11:25:20 | 引用
放肆桀驁
上一頁12下一頁

發表評論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