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事竟让芬兰加速"乌克兰化"

日期: 2022-05-13
新闻主题: 俄罗斯,英国,美国,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泰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巴西,伊拉克

来源: 凤凰卫视

  俄乌冲突硝烟之下,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如期举行

  时隔77年,不同时间,相同背景

  俄乌从二战时的并肩作战到如今拔刀相向

  两国总统胜利日演说释放何种信号?

  乌克兰战事未了,北约东扩持续

  俄邻国芬兰欲携手瑞典“顶风”入群

  面临包夹态势的俄罗斯又该如何破局?

  《今日看世界》

  

  立即加入!

  芬兰“入约”声明牵动世界神经

  在乌克兰战事爆发之后,北欧的芬兰和瑞典加快了申请加入北约的进程。5月12日,芬兰总统和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称芬兰必须“立即”申请加入北约,这标志着该国安全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引发了俄罗斯的报复警告。

  

  芬兰领导人发布联合声明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肯定”会将芬兰加入北约视为一种威胁。“我们多次指出,北约的扩张及其联盟进一步靠近我们边界的举动,并不能使欧洲大陆和世界更加稳定和安全。”佩斯科夫强调,“一切都将取决于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取决于军事基础设施向我们的边界移动了多少距离。”

  

  芬兰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奉行军事不结盟政策,瑞典更是有200多年的军事不结盟历史。然而,俄乌战事迅速冲击欧洲的地缘格局,两国长期奉行的“中立”政策也正迎来剧变。

  

  就在今年1月,芬兰总理马林还明确表示,芬兰不会加入北约。但到了2月底,芬兰超5万人请愿进行“加入北约”公投。随后3月5日,芬兰总统访美,讨论北约成员国身份问题。4月3日,总理马林改口表示,俄芬关系的改变,使得芬兰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北约的态度”。

  

  北约眼下已迫不及待地抛出了橄榄枝,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的大门将永远向芬兰和瑞典敞开。如果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将“设法以相对较快的方式”接纳它们。

  特约时事评论员 张斌:

  

  芬兰如果想加入北约的话,在它的国内不是什么大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障碍,行政、立法,还有从政治层面,以及民众意愿这些方面来讲应该说基本还是畅顺的。但是它会有来自欧洲的障碍,因为北约不同成员国对芬兰加入北约,跟美国想接纳芬兰成为北约成员国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甚至说是有矛盾。

  

  张斌:因为北约中的大多数国家愿意接纳芬兰成为北约国家,它是基于一个整体欧洲的安全和与俄罗斯在政治、军事上的对立,用整个体系的力量获得最高、最大的安全保障。北约应该是处于防守状态,集体对抗俄罗斯。那么美国想吸收芬兰,是在向芬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芬兰还要成为对抗甚至进攻俄罗斯的前沿,也就是说芬兰最终是要承担一部分乌克兰的角色。

  

  张斌:美国想把北约改造成一个有进攻性的组织和工具,而欧洲不认可这一点,这就等于欧洲要付出代价来作美国的牺牲品。现有的北约成员国中就有成员可能出来反对这件事,它不只是提出反对意见,而是利用北约现有的机制来否掉芬兰加入北约的要求,这个就是芬兰加入北约的最重要障碍。

  

  相对于北约对乌克兰的拖延敷衍,北约对芬兰则是肉眼可见地诚挚欢迎。或许在北约看来,乌克兰从前、现在、将来都是个烂摊子,而芬兰则不一样。芬兰2021年人均GDP高达53523美元,妥妥的中等发达国家。而且芬兰原本就是欧盟成员国,如若再加入北约,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边境线又增加了1300多公里。

  

  

  更重要的是,俄芬边境距离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只有180公里,圣彼得堡不但是俄罗斯的经济重镇、工业中心、水路交通核心枢纽,还是俄罗斯联邦海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对于俄罗斯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不仅如此,瑞典和芬兰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强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存在。两国都将为北约带来先进和训练有素的强悍军队。

  

  

  欧洲大陆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下,略显“黑色幽默”的是,俄乌战事本就因“北约东扩”而起。战争初期,各方斡旋的方案之一就是让乌克兰“中立”逐步“芬兰化”,但如若北约借此“北扩”,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将会是芬兰的“乌克兰化”。这无疑将加剧北约与俄罗斯对立,导致欧洲安全形势呈现螺旋式恶化之势。

  历史上的“苏芬战争”

  苏联虽胜 却是“惨胜”

  除了俄乌战争的冲击,芬兰对安全威胁极其敏感的反应和对俄罗斯的“不友好”回忆,还来自于二战期间“苏芬战争”创伤记忆。

  

  1917年12月,在十月革命后不久,被沙俄统治了超100年的芬兰宣布独立。芬兰独立后,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也持续紧张。苏联一直认为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会受到芬兰的威胁,而芬兰也将苏联视为唯一的假想敌,于是在1939年11月30日,苏联与芬兰爆发第一次“苏芬战争”,也称“冬季战争”。

  

  那时的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军队人数多达500万,其中超过50万苏联军队已经部署在苏芬边境上。而芬兰的总人口仅370万,常备军队只有区区3万多。苏联空军和海军出动了2300架飞机,而芬兰军队飞机仅有114架。苏联在国土面积、总人口、常备武装力量等数量上,都完全碾压芬兰。

  

  面对这样一场典型力量悬殊、以强凌弱的战役,原以为会出现一边倒的态势,然而随着苏军进入芬兰后才发现,这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战争。芬兰竟然让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伤亡惨重。

  

  首先,芬兰几乎是世界上最冷的国家,而1939年冬天尤其严酷。苏联人对这场“绝对优势”战争缺乏准备,很多士兵来自南方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从没受过冬季战争训练。冬季军事装备也严重不足,火炮、坦克、卡车等重型设备的润滑剂在零下30°的低温下结冰,炮弹、子弹屡屡出现故障。

  

  反观“冰雪王国”芬兰的军队,却拥有充足的冬季训练和冬季后勤装备。家门口作战的士兵人人拥有滑雪技巧。相比苏军容易上冻抛锚的卡车,主要依靠马匹、驯鹿和滑雪板的芬兰部队,在积雪中的机动性更强。

  

  

  其次,这场战争中芬兰狙击手也有着非常卓着的战果。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以西蒙·海耶为首的芬兰狙击手组成了滑雪部队,却平均只需1.3发。

  

  他们大多是专业猎人,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样白的白色伪装服,滑着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仅凭西蒙·海耶一人就狙杀了542名苏军,赢得了“白色死神”的称号。

  

  芬兰狙击手 西蒙·海耶

  也许是由于对“白色死神”的恐惧过于强烈,芬兰狙击手在雪夜中射击篝火旁饥饿疲惫的苏军士兵时,他们由于极度绝望,竟然对身边猝然毙命的战友“视若无睹”,平静等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子弹。

  

  

  严寒给苏军造成了巨大人员损失,往往一次战斗中,冻死在阵地的、冻伤而撤离的士兵就成千上万。最终,苏联虽胜,但却是惨胜。这场战争让苏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死亡27.3万人——是芬兰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受伤或者失踪人数达50万;此外还损失了数百架飞机。

  

  一名苏联将军在被问及这场战争有什么收获时,不无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中立”立场为芬兰赢得发展空间

  但平衡格局或将发生“历史性”转变

  二战过后,饱经战火洗礼的芬兰人暗自立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加强国防,二是处理好与苏联的关系。在两任领导人巴锡基维、吉科宁努力下,芬兰同意采取不威胁苏联战略和安全利益的政策,也就是充分理解苏联的战略与地缘顾虑,并用行动证明自己“值得信任”。

  

  苏联的“信任”给了芬兰发展空间。虽然在欧美主导的后冷战叙事下,指代“中立”的“芬兰化”一词带有贬义,甚至被嘲讽为小国“夹缝中生存”“自弃尊严”代名词,但回顾历史脉络,战后芬兰领导人凭借着精细复杂的内外操作,强化了与西方阵营的联系,同时保持与苏联的良好关系,最终芬兰并未加入北约,也未沦为苏联卫星国。

  

  “中立”的立场,为芬兰换来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经济增长。今天的芬兰虽然只有600万人口,但为所有人都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也正是因为出色的教育体系,芬兰的识字率、数学水平和工程师数量占比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技术创新领域也领跑在世界前列。

  

  但如今,平静或将戛然而止,欧洲安全架构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这意味着欧洲多元化安全诉求走向“一元化”,欧洲安全格局或将完全置于北约的体系之下。夹在历史战争教训与现实地缘政治挑战之间,芬兰也必须为俄乌冲突外溢等最糟糕情况,做出最坏准备。

  

  特约时事评论员 张斌:

  欧洲正在出现一种政治生态的变化,它当然首先来自于现实的安全威胁和俄乌冲突中俄罗斯表现出来的武力的做法,但是也源于芬兰的政治,这也是欧洲的所谓“新欧洲”的政治,它越来越倾向于“意识形态化”,趋向“价值观政治”这么一个趋势,欧洲新生的政治力量,它以这个来作出决策,缺乏冷静的现实的综合考虑和布局,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张斌:芬兰如果加入北约的话,那意味着北约防守性质的转变,未来会有更多表现出美国所希望北约所有的进攻性,甚至导致欧洲出现更大范围战争的可能性。欧洲的动荡势必会引发全球格局的一种深刻的颠覆性的变化,而这种后果产生的危害可能类似一场世界大战的影响。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95236/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