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到快闪 美国抢劫文化升级

日期: 2021-12-02
新闻主题: 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拉斯维加斯,黄石,盐湖城,底特律,费城,波特兰,奥巴马,希拉里

来源: 中新网

  “快闪”一词在人们印象中往往指的是一群人突然出现在繁华街区,然后整齐划一地唱歌跳舞。 但实际上,快闪(flash mob)这个词在英语中的字面意思就是“快速出现的匪帮”。因此当美国多地出现新型抢劫案件,数十人突然冲进商店抢夺贵重商品,然后在几十秒内蜂拥而逃,这个词汇就被十分自然的拿来形容这种新型犯罪。

  “快闪抢劫”并不是全新事物,2019年,伦敦着名的奢侈品商业区斯隆街上的香奈儿“快闪店(销售季节性商品的临时性铺位)”就遭到多次抢劫,劫匪驱车前来,抢走限量款运动鞋后迅速离开。当时就有网友吐槽,“快闪店被快闪抢劫了”。

  近来出现的“快闪抢劫”,在“快”上可谓是一如既往,人数规模上却可谓是直线上升。动辄数十人一起啸聚而来,闯入商店劫掠,场面更接近人们印象中的快闪艺术。

  

  ▲洛杉矶(专题)县警方公布的“快闪”监控录像截图。

  据加州(专题)核桃溪警方报告称,有多达80人一起冲进了当地的高端服饰店诺德施特龙(Nordstrom),抢走商品后逃离。 旧金山(专题)一家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奢侈品专卖店则被40人组团抢劫。洛杉矶着名的贝弗利山也遭到抢劫,多家奢侈品店惨遭毒手。

  劫案中的劫匪往往手持锤子等工具砸开商店橱窗,警方甚至怀疑,这些工具也是抢来的——美国着名家装工具经销商家得宝(home depot)此前报告称,自家位于洛杉矶莱克伍德的一家奥特莱斯店遭到快闪抢劫,人群戴着滑雪面具空手冲入工具区,拿走了价值约400美元的锤子、撬棍等工具。 在这些工具的威胁下,店员没敢阻拦这些人离开。

  警方称,“快闪抢劫”犯罪“应该是”通过社交媒体组织的。 但无论是警方还是媒体都还没能搞清楚这些组织工作发生在哪家社交平台,如何运作。只是泛泛地推断称,有“本地犯罪组织”参与组织人员,提供工具,乃至帮助抢劫者在互联网二手平台上销赃。

  美国零售业对这种犯罪怒不可遏,加州零售商协会主席在电视上称,“我甚至不会将之称为有组织犯罪,这是一种国内恐怖主义。 ”大型零售商百思买(bestbuy)则直接将自己三季度利润下降解释为“快闪抢劫”猖獗的结果。

  丨拿劫匪当英雄,美国媒体可谓轻车熟路

  能动员起数十人一同参与抢劫,快进快出组织严明,可见美国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不仅不惮于触犯法律,对抢劫犯罪的“技术要点”也有相当理解。

  中国人常说“少不读水浒”,但美国人对这类故事的推崇可谓是从始至终。 时至今日,人们都可以在美国的文艺作品中看到主人公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法外之徒(Out Laws)”。 描写劫匪故事的文艺作品,如《荒野大镖客》、《雌雄大盗》、《末路狂花》等,往往被视为经典。

  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柯伊尔在其畅销之作《天才密码》中提出了“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万小时天才法则”等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着名“鸡汤”。 他在这本书中将美国20世纪初的银行劫匪赫尔曼·拉姆奉为“一位伟大的导师”。 近来的“快闪抢劫”,在很多细节上也都能见到“拉姆技术”的影子。

  这名活跃于上世纪20年代的劫匪将抢劫从炸弹开道的暴力杀戮,变成了一项分工明确、精准科学的技术活。 事先多次踩点,提前布置模拟柜台“彩排”,准备多条可以互为备用方案的逃跑路线,他的团队用这套“拉姆技术”从美国各地的银行席卷了数十万美元。

  如果说对拉姆的推崇还可以说是具体的犯罪行为被抽象成了抽象的管理艺术,那美国人对拉姆的“衣钵传人”,上世纪30年代“明星劫匪”约翰·迪林格的推崇就真的是国内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了。
  迪林格的犯罪手段更加暴戾,其团伙曾多次武装劫狱并抢劫警方军火库。 1934年被击毙之前,其团伙曾在劫案中杀害多名警察,迪林格也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传奇局长埃德加·胡佛称为“公众之敌”。

  但美国人仍然对迪林格尊崇备至,将其视为“现代罗宾汉”。 其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 究其原因,就在于迪林格活跃时期正是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愁苦的生活使得人们需要一个可以用来逃避现实的幻想对象,银行劫匪们的猎奇故事正好被媒体拿来填补这一需求。

  此外,银行在那个年代被视为贪婪的象征以银行为主要目标的抢劫团伙也被视为暴力对抗腐败和权威的象征,添上了“反体制英雄”的光环。 今天的美国社会撕裂,矛盾尖锐,无疑也拥有了类似的土壤。

  丨为什么是西海岸:副总统为这事背黑锅?

  “快闪抢劫”案件发生最集中的地区是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美国中部大城市芝加哥(专题)也有类似案件,东海岸的纽约(专题)等城市则更显“平静”,出现的抢劫案都以“独狼”作案为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前旧金山警官、现司法学者吉姆·达德利表示,这是一场加州大企业和立法者一起制造的“完美风暴”。 达德利将两个关键词列为加州“快闪抢劫”猖獗的主要原因: “不追逐”政策和950美元重罪线。

  前者要求警方避免当场追捕犯罪嫌疑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附带伤害。 2019年发生的一起悲剧使得美国许多地方出台了类似政策: 警方在驾车追缉一名涉嫌抢劫的15岁少年时上演了“飞车追逐”,最终嫌犯车辆撞倒一名13岁女孩致其死亡。 事后多名警员被警方“纪律处分”。

  警方推行“不追逐”的初衷是依靠监控视频,在事后追捕犯罪分子,但由于疫情期间,人们普遍佩戴口罩出行,“快闪抢劫”使用的车辆也经常被提前卸下车牌,因此依据监控视频找人变得十分困难。 “不追逐”的后果就是嫌犯蒙着面逃入人群,再想找到就如同大海捞针。

  

  ▲Santa Rosa苹果店监控画面。(图片来自美国侨报,视频截图)

  后者则指2014年加州一项刑法修正案,其中规定盗窃案在950美元以上才可成为美国法律意义上的“重罪”(felony),否则只能作为“轻罪”(misdemeanor,字面意思是“行为不端”),一般无法判处1年以上刑罚。 报道有意无意地提到,“快闪抢劫”中每人抢走的财物价值在800美元左右。

  该法案也是时任加州检察长,现任美国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绩”:

  支持者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侵财案件起刑点提升是必然趋势。 且950美元的标准仅限于盗窃,抢劫犯罪并不受此影响。 近期“快闪抢劫”中零星几名被抓获的参与者,也都已经被检方提起了重罪指控;

  反对者则批评,这项法案在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等一系列问题上推行了激进的“轻罪化”政策,在实践中被当成了司法系统“甩锅”的借口。 950美元的标准在实践中变成了金额低于950美元的案件会被警方推脱敷衍,在小案子上节约司法资源对付大案的立法初衷,变成了放任小案不断发生,坐视总体治安不断恶化的打脸现实。

  据美国侨报报道,“快闪抢劫”引来众怒后,洛杉矶检方负责人出面,为自己的前上司哈里斯进行辩解: “如果认定我们上周末目睹的犯罪是某位民选官员的特定政策造成的,那么这种说辞是在试图分散你对更大问题的注意力。 这(问题)比任何一位官员或任何一项政策都要大得多。 ”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67893/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