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中國怎樣

日期: 2021-10-15
新聞主題: 俄羅斯,英國,美國,越南,菲律賓,日本,韓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泰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巴西,伊拉克

來源: 鳳凰衛視

  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

  2020年

  全球饑餓人口數量較2019年激增1.61億!

  新冠疫情腐蝕了過去幾十年

  全球在減少饑餓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即使沒有新冠疫情

  消除全球饑餓與營養不良的目標

  已經很難在2030年前完成......

  全球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何以底氣十足?

  陳錫文

  時任中央農辦主任 現任全國人大農委會主任委員

  產糧大省,經濟窮省,財政窮省,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要想把糧食搞上去,就得調動種糧人的積極性!

  韓長賦

  時任農業部部長 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飯碗不能端在別人手裡,油瓶子也不能全提在別人手裡。

  唐仁健

  時任中央農辦主任 現任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的內涵、要義是什麼?

  武維華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

  我們還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50年、100年、200年以後,我們到底給子孫後代留下了什麼?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全球新冠疫情的發生,加劇了世界對糧食體系脆弱性、糧食供應可及性等關鍵問題的思考。

  農業,也是《問答神州》自節目開創以來一直關注的熱題

  前不久的國慶假期,《問答神州》團隊來到中國的農業大省之一--河南。5000年前,中華文明在這裡破土而出,5000年後,華夏文明在這裡生生不息,而這一切發生的前提,都因這裡,有糧食。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2021年國慶假期

  這方占地622畝的“幻城”

  共迎接游客10.01萬人次

  胡葆森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城主”

  建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胡葆森:河南之於中國的價值,之於民族五千年文化傳承的價值,就是因為這有糧食。秋長高粱,春長小麥,為什麼高粱是紅的?小麥是黃的?我們的老祖先都是吃這個活著的嗎?它會讓你想很多問題...

  在中國,糧食安全是民生、是國策,更是一種深植於心的文化和信念!

  2004年到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8年聚焦農村、農業和農民,凸顯出“三農”問題在中國“重中之重”的地位。日新月異,我們當下生活的這個糧食大國,也曾在新世紀之後,面臨糧食安全岌岌可危的境地。

  

  陳錫文

  時任中央農辦主任 現任全國人大農委會主任委員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之前

  2003年9月底、10月初

  中國個別沿海城市,只有幾天的糧食庫存量

  中國耕地面積減少1億畝

  糧食播種面積減少兩億多畝

  糧食總量連年減產

  相當於兩個河南省顆粒無收...

  那時

  陳錫文是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

  問答中他說

  他當時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心焦......

  陳錫文:當時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包括我們這些當參謀、當助手的人,心裡都很焦急的是,糧食產量要是再不上去,就會出問題了。那時候糧食產量降到每年只有8600億斤,但我們一年的需求量要超過一萬億斤。如果2004年,糧食產量再回不來的話,是要出大問題的。同時,農民的收入增長很困難,連著幾年的收入增長都不到5%,那麼城鄉差距就拉大了。所以那年,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問題,尤其擔心糧食要出問題。

  

  陳錫文:當時我就覺得,那時候中央真是高屋建瓴,要想把糧食搞上去,就得調動種糧人的積極性,就得讓他種糧有利益。這一年,黑龍江、吉林停收農業稅,其它有些省自己就開始免了,這對農民來說,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這一年是第一次開始對農民給直接補貼,給他發錢了。所以很多農民覺得,皇糧國稅,過去都是天經地義的。現在稅不交了,還給我錢,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所以這些政策出台對農民的震動非常大,這一年糧食就增產770億斤,這是在歷史上沒有過的。我坦率地說,2004年日子能過下來,要沒有中央一號文件,難說。

  

  2006年2月22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張面值80分的紀念郵票,名為“全面取消農業稅”,以慶祝中國農業史上這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改革。

  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取消農業稅,這項延續了2000多年的稅務宣告終結,對於中國農民,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於中國的產量大省,卻是某種程度上的困局。

  陳錫文:被戴上“產糧大省”帽子的地方,其實心裡都很不平衡,因為糧食越多,確實意味著它的結構越傳統,同時也意味著,它的財政收入越少,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比如說河南,河南省的人均財力大概相當於全國的一半,但是河南省內的產糧大市,人均財力大概又相當於河南省人均財力的一半。那充分說明,糧產得越多,對經濟結構、促進財政收入的增長來說,是越不利的。農業沒有稅,所以從當地政府來說,要發展農業,就只有政府投入,但是沒有回報,沒有稅收,那對當地的發展進程是個很大問題。

  以河南為例,為了破解難題,從2009年開始,河南省在多個縣域內,規劃建設了180個產業集聚區。2016年,《問答神州》與時任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相約問答,他說,要讓河南7000萬的農村人口實現小康,縣域經濟是主力軍。

  郭庚茂:河南的糧食產量大概占中國的十分之一,所以河南的糧食生產,首先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那麼河南的大概一億人口,首先得把飯碗要端牢,建糧食生產核心區,但是有糧食吃,還是解決不了錢袋子的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河南又向中央提出來,說要搞一個“中原經濟區”,以確保河南能如期跟全國一樣實現小康,那麼毫無疑問,要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我們就得有一個載體,而且得轉變過去那種粗放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方式,那種不僅布局不合理,而且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河南就規劃建設了180個產業集聚區。

  

  郭庚茂

  時任河南省委書記

  現任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

  吳小莉:大家也很擔心的是,產業集聚區在農耕地的附近,怎樣去保障它與環保目標的兼容性?

  郭庚茂:產業集聚區一般都規劃在縣城,它跟基本農田是有一段間隔的,幾乎每個產業集聚區,都有一個污水處理廠,或者三廢處理的裝置,這樣就避免了污染。即使它單獨沒有這些裝置,也會跟縣城綜合起來,納入一個環境保護的系統,這個現在是很嚴格的。一些重點的、有可能排污的,排廢氣、廢水、廢液的工廠,也得裝上電子監控,它一排放,監測中心就能夠察覺,來馬上制止。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油瓶子也不能完全提在別人手裡。

  中國是最古老的大豆原產地國家之一

  也是大豆需求最多的國家

  1995年以前

  中國還是大豆的淨出口國

  到2020年

  中國首次累計進口大豆超過一億噸

  

  韓長賦

  時任農業部部長

  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韓長賦:我曾經去南美考察,巴西、阿根廷,它們那裡有很多種植大豆的農場主,他們的目標市場非常明確——把種出來的大豆賣給中國,我們是從大豆原產地國,變成了世界上第一大豆進口國。我們說飯碗不能端在別人手裡,油瓶子也不能全提在別人手裡啊!我們的目標還是保持食用油40%左右的自給率,利用足我們現有的資源,在品種、科技上投入,進一步提升和恢復大豆的產業。另外講到油料,不光用大豆,花生也很有潛力,我們可以在農牧交錯帶的地區種花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油菜恢復也是有潛力的,我們歷史上油菜的種植面積比現在多得多。還有,其它油料,包括木本油料,我們也可以發展,整個油料產業的振興還是很有必要的。

  截至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已實現“十七連豐”,人均糧食占有量遠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比發達國家,中國農業生產精細化程度還有相當差距。早在2013年,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植物生理學家武維華就指出:中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卻耗掉了全球化肥總量的1/3。幾年後,《問答神州》與武維華相約問答,他表示:中國的農業問題環環相扣,我們要的是可持續發展。

  

  武維華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

  武維華:農業上的問題解決起來是一環扣一環。在鄉村環境治理、農業面源污染裡,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畜禽糞便、糞水問題,這個量簡直驚人,一年的產出是38億噸。形象化一點,就是全國人均接近三噸,三噸可以把一個人埋起來了,而且這個是每年都在產生。現在又提出,因為有這麼多豬糞、雞糞,我們可以搞有機農業、使用有機肥,結果又發現新問題,有機肥裡面又有抗生素、重金屬,這個來源是哪裡?是飼料,也就是從上一環節來的。這麼多東西堆在這兒,然後你再把它施在地裡、土壤裡。

  吳小莉:就會有循環污染。

  武維華:對,然後抗生素、重金屬再進入到麥子、玉米裡,所以大的農業生態資源、環境的約束,還是非常嚴峻的,還是得努力。

  吳小莉:也有人說我們的各種癌症的高峰期來了,這跟我們食品安全有關。

  武維華:這方面的研究,我想是蠻難做的一個事情,因為吃食物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現在從我們的農產品的標准來講,還沒那麼可怕,只是說有些問題我們應該關注,特別要未雨綢繆。要想想可持續發展的問題,50年、100年、200年以後,我們給子孫後代們留下了什麼。

  

  唐仁健

  時任中央農辦主任

  現任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

  在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鄉村振興。而這個概念,早在2016年的一號文件中就已被提出。時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現任中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說,“那次變革的深度和廣度,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

  唐仁健:從目標上來講,以前主要都是追求和滿足“量”的需求,尋求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總量的平衡,但是這次不同。我們這些作物品種,從總體上講,在短期來看,是能夠滿足“量”的需求的,但更主要的是,要解決“質”的問題,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農業結構的調整,以前主要關注的是產品和生產結構,通俗一點講,就是以前我們更關心初級產品。這次除了初級產品的優質、綠色、安全以外,還要強調它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經營結構,一定程度上,也還要強調它的區域布局,這就是一種全方位的調整。這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種深度的、系統的、整體的改革,其深度、廣度跟以前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說是一場深刻的變革。

  2017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中國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裡,碗裡面主要要裝中國的糧食,或者說,我們有能力,隨時生產出,足夠裝進我們飯碗的中國糧食!

  平地而起的一座城,城牆外一大片高梁地,“糧食”、“土地”、 “戲劇”“文化”都是這裡的標簽,也是創造者的執念!

  我們從這裡,走進它,觸摸它,開啟一場在中原文化脈搏之上的行走和探尋,《莉行-中國故事》特別節目——“只有…”,將於近期播出,敬請關注!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59467/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