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怎样

日期: 2021-10-15
新闻主题: 俄罗斯,英国,美国,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泰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巴西,伊拉克

来源: 凤凰卫视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

  2020年

  全球饥饿人口数量较2019年激增1.61亿!

  新冠疫情腐蚀了过去几十年

  全球在减少饥饿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即使没有新冠疫情

  消除全球饥饿与营养不良的目标

  已经很难在2030年前完成......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何以底气十足?

  陈锡文

  时任中央农办主任 现任全国人大农委会主任委员

  产粮大省,经济穷省,财政穷省,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要想把粮食搞上去,就得调动种粮人的积极性!

  韩长赋

  时任农业部部长 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油瓶子也不能全提在别人手里。

  唐仁健

  时任中央农办主任 现任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的内涵、要义是什么?

  武维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我们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50年、100年、200年以后,我们到底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全球新冠疫情的发生,加剧了世界对粮食体系脆弱性、粮食供应可及性等关键问题的思考。

  农业,也是《问答神州》自节目开创以来一直关注的热题

  前不久的国庆假期,《问答神州》团队来到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河南。5000年前,中华文明在这里破土而出,5000年后,华夏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而这一切发生的前提,都因这里,有粮食。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2021年国庆假期

  这方占地622亩的“幻城”

  共迎接游客10.01万人次

  胡葆森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城主”

  建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胡葆森:河南之于中国的价值,之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价值,就是因为这有粮食。秋长高粱,春长小麦,为什么高粱是红的?小麦是黄的?我们的老祖先都是吃这个活着的吗?它会让你想很多问题...

  在中国,粮食安全是民生、是国策,更是一种深植于心的文化和信念!

  2004年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日新月异,我们当下生活的这个粮食大国,也曾在新世纪之后,面临粮食安全岌岌可危的境地。

  

  陈锡文

  时任中央农办主任 现任全国人大农委会主任委员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前

  2003年9月底、10月初

  中国个别沿海城市,只有几天的粮食库存量

  中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两亿多亩

  粮食总量连年减产

  相当于两个河南省颗粒无收...

  那时

  陈锡文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

  问答中他说

  他当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心焦......

  陈锡文:当时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包括我们这些当参谋、当助手的人,心里都很焦急的是,粮食产量要是再不上去,就会出问题了。那时候粮食产量降到每年只有8600亿斤,但我们一年的需求量要超过一万亿斤。如果2004年,粮食产量再回不来的话,是要出大问题的。同时,农民的收入增长很困难,连着几年的收入增长都不到5%,那么城乡差距就拉大了。所以那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问题,尤其担心粮食要出问题。

  

  陈锡文:当时我就觉得,那时候中央真是高屋建瓴,要想把粮食搞上去,就得调动种粮人的积极性,就得让他种粮有利益。这一年,黑龙江、吉林停收农业税,其它有些省自己就开始免了,这对农民来说,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这一年是第一次开始对农民给直接补贴,给他发钱了。所以很多农民觉得,皇粮国税,过去都是天经地义的。现在税不交了,还给我钱,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所以这些政策出台对农民的震动非常大,这一年粮食就增产770亿斤,这是在历史上没有过的。我坦率地说,2004年日子能过下来,要没有中央一号文件,难说。

  

  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为“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中国农业史上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

  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这项延续了2000多年的税务宣告终结,对于中国农民,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中国的产量大省,却是某种程度上的困局。

  陈锡文:被戴上“产粮大省”帽子的地方,其实心里都很不平衡,因为粮食越多,确实意味着它的结构越传统,同时也意味着,它的财政收入越少,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比如说河南,河南省的人均财力大概相当于全国的一半,但是河南省内的产粮大市,人均财力大概又相当于河南省人均财力的一半。那充分说明,粮产得越多,对经济结构、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来说,是越不利的。农业没有税,所以从当地政府来说,要发展农业,就只有政府投入,但是没有回报,没有税收,那对当地的发展进程是个很大问题。

  以河南为例,为了破解难题,从2009年开始,河南省在多个县域内,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2016年,《问答神州》与时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相约问答,他说,要让河南7000万的农村人口实现小康,县域经济是主力军。

  郭庚茂:河南的粮食产量大概占中国的十分之一,所以河南的粮食生产,首先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那么河南的大概一亿人口,首先得把饭碗要端牢,建粮食生产核心区,但是有粮食吃,还是解决不了钱袋子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河南又向中央提出来,说要搞一个“中原经济区”,以确保河南能如期跟全国一样实现小康,那么毫无疑问,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我们就得有一个载体,而且得转变过去那种粗放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方式,那种不仅布局不合理,而且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河南就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

  

  郭庚茂

  时任河南省委书记

  现任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吴小莉:大家也很担心的是,产业集聚区在农耕地的附近,怎样去保障它与环保目标的兼容性?

  郭庚茂:产业集聚区一般都规划在县城,它跟基本农田是有一段间隔的,几乎每个产业集聚区,都有一个污水处理厂,或者三废处理的装置,这样就避免了污染。即使它单独没有这些装置,也会跟县城综合起来,纳入一个环境保护的系统,这个现在是很严格的。一些重点的、有可能排污的,排废气、废水、废液的工厂,也得装上电子监控,它一排放,监测中心就能够察觉,来马上制止。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油瓶子也不能完全提在别人手里。

  中国是最古老的大豆原产地国家之一

  也是大豆需求最多的国家

  1995年以前

  中国还是大豆的净出口国

  到2020年

  中国首次累计进口大豆超过一亿吨

  

  韩长赋

  时任农业部部长

  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韩长赋:我曾经去南美考察,巴西、阿根廷,它们那里有很多种植大豆的农场主,他们的目标市场非常明确——把种出来的大豆卖给中国,我们是从大豆原产地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一大豆进口国。我们说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油瓶子也不能全提在别人手里啊!我们的目标还是保持食用油40%左右的自给率,利用足我们现有的资源,在品种、科技上投入,进一步提升和恢复大豆的产业。另外讲到油料,不光用大豆,花生也很有潜力,我们可以在农牧交错带的地区种花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恢复也是有潜力的,我们历史上油菜的种植面积比现在多得多。还有,其它油料,包括木本油料,我们也可以发展,整个油料产业的振兴还是很有必要的。

  截至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七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生产精细化程度还有相当差距。早在2013年,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植物生理学家武维华就指出: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却耗掉了全球化肥总量的1/3。几年后,《问答神州》与武维华相约问答,他表示:中国的农业问题环环相扣,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

  

  武维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武维华:农业上的问题解决起来是一环扣一环。在乡村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里,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畜禽粪便、粪水问题,这个量简直惊人,一年的产出是38亿吨。形象化一点,就是全国人均接近三吨,三吨可以把一个人埋起来了,而且这个是每年都在产生。现在又提出,因为有这么多猪粪、鸡粪,我们可以搞有机农业、使用有机肥,结果又发现新问题,有机肥里面又有抗生素、重金属,这个来源是哪里?是饲料,也就是从上一环节来的。这么多东西堆在这儿,然后你再把它施在地里、土壤里。

  吴小莉:就会有循环污染。

  武维华:对,然后抗生素、重金属再进入到麦子、玉米里,所以大的农业生态资源、环境的约束,还是非常严峻的,还是得努力。

  吴小莉:也有人说我们的各种癌症的高峰期来了,这跟我们食品安全有关。

  武维华:这方面的研究,我想是蛮难做的一个事情,因为吃食物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现在从我们的农产品的标准来讲,还没那么可怕,只是说有些问题我们应该关注,特别要未雨绸缪。要想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50年、100年、200年以后,我们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了什么。

  

  唐仁健

  时任中央农办主任

  现任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而这个概念,早在2016年的一号文件中就已被提出。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那次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唐仁健:从目标上来讲,以前主要都是追求和满足“量”的需求,寻求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总量的平衡,但是这次不同。我们这些作物品种,从总体上讲,在短期来看,是能够满足“量”的需求的,但更主要的是,要解决“质”的问题,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前主要关注的是产品和生产结构,通俗一点讲,就是以前我们更关心初级产品。这次除了初级产品的优质、绿色、安全以外,还要强调它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一定程度上,也还要强调它的区域布局,这就是一种全方位的调整。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深度的、系统的、整体的改革,其深度、广度跟以前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2017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要装中国的粮食,或者说,我们有能力,随时生产出,足够装进我们饭碗的中国粮食!

  平地而起的一座城,城墙外一大片高梁地,“粮食”、“土地”、 “戏剧”“文化”都是这里的标签,也是创造者的执念!

  我们从这里,走进它,触摸它,开启一场在中原文化脉搏之上的行走和探寻,《莉行-中国故事》特别节目——“只有…”,将于近期播出,敬请关注!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59467/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