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美不开战 德国就不会选边站

日期: 2021-09-08
新闻主题: 俄罗斯,英国,美国,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泰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巴西,伊拉克

来源: 德国之声

  “只有战争才会迫使德国选边站。……选边站这个命题在和平时期不成立,在战争发生的情况下,德国则一定是美国坚定的盟友,这是不容置疑的。” #默克尔 #德国对华政策https://t.co/THWWqmyT9R—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September 8, 2021

  德国大选已经进入倒计时,默克尔长达16年的总理生涯也接近尾声。如何评价这位“铁娘子”的对华政策?新政府对北京的态度是否会更强硬?在中美对峙持续的情况下,德国该如何处理和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三角关系”?德国之声采访了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

  德国之声:回顾默克尔执政16年来的德中关系发展历程,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大事件有哪些?

  辜学武:默克尔执政的这16年,有很多事情都值得回味。如果把这期间她和中国打交道的大小事件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一遍的话,对于我作为观察家来说留下最深印象的可能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她上台之后不久,就毅然决然地会见了达赖喇嘛。这次会见给当时的中德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两国关系在大概半年的时间里处于接近冻结的状况。我当时就非常佩服默克尔这种毅然决然的精神。时任德国外长,也就是现在担任德国总统的施泰因迈尔,当时就力劝默克尔不要在公开场合会见达赖喇嘛,但她还是出于自己的信念以及对达赖喇嘛的尊敬,进行了这场会面。但也正是这次会见,让默克尔学会了一种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从那之后,她就再没有公开地挑战过北京定义的所谓核心利益了。

  第二件事就是去年年底,默克尔联手马克龙推动了中欧投资协定,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当时美国大选后的局面还没有尘埃落定,西方对于中国的舆论整体上是相当负面的。但是默克尔就力主一定要在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前达成这份协议。我觉得她的政治精算能力非常强。因为她预感到,一旦拜登上台之后,她推动了七年的这份中欧投资协定将会付诸东流。虽然后来因为欧盟和中国之间因为新疆问题发生的矛盾,这份协议最终没有得到批准,而是被冻结,但是默克尔在这里展现出来的政治精算能力令人非常的印象深刻。

  德国之声:不少人联系到默克尔出身于前民主德国的背景,批评默克尔过于"亲中"甚至是"亲共",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辜学武:从表面上看,这种批评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去深层次地看,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它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当时默克尔在前东德其实是属于"造反"起家的政治派别,她所参与的政治运动是东德共产党的掘墓人。她不可能因为自己成长于前东德的这个背景,就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制产生好感,或者是所谓"亲共"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对默克尔的一种误解,如果她本人听到这样的评价应该会感到非常失望。

  那么如何解释她在处理对华关系的时候,给人造成一种和北京合作得十分平稳的感觉,好像没有过多地挑战所谓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个人认为这和她作为一名科学家的理性思维方式有关。默克尔是务实主义者,不管是在处理对华关系,还是在整合欧盟政策或者是处理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时,她都是以经验主义的方式,从数据出发去分析。默克尔的总理府每周都会委托民意机构进行民调,分析老百姓对于一些大事件的看法,再通过观察、判断和思考,这样做出的政治决策给人的感觉就不会那么冲动、情绪化,而这些因素都和她在前东德的成长经历没有因果关系。

  德国之声:默克尔曾经多次强调价值观在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但是从她所主导的德国乃至欧盟对华政策中,又能看到注重经济合作的务实风格,以及您所说的政治精算能力。您认为在价值观和利益之间,默克尔更偏重于那一边?

  辜学武:这个问题本身在逻辑上存在一定问题。默克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但不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也就是说不会为了现实利益而不择手段。她更多还是关注德国的利益,关注德国的企业,关注德国的基本需求,以此来决定和中国打交道的基本思路。从我的观察来看,默克尔似乎并没有把利益和价值割裂开来,对她来说,利益就存在于价值之中,价值也存在于利益之中。她并不是为了利益而牺牲她所追求的价值,也不会为了价值而牺牲利益。

  举一个例子,在欧洲国家当中,德国是收留反对中共政权的异见人士最多的国家。每次在中国持不同政见者遇到风波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德国政府出面给"捞出来"的,让他们先留在德国,然后再走向西方(其它国家)。但同时德国又是和中国做生意做得最好的。所以说,默克尔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她并没有忘记德国所追求的国家利益,同时又做得比较真诚,坦诚地告诉中国,自己作为总理必须要维护德国所代表的价值观,这种处理方式就比较成功。
  德国之声:与价值观和利益之间的权衡相应,德国还面临如何处理与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微妙的"三角关系"的难题。从特朗普时代再到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和中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对峙越来越明显。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默克尔对这个"三角关系"处理得如何?

  辜学武:默克尔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所达成的结果是这样的:美国对德国不是太满意,但还能接受;中国对默克尔也不是百分之百满意,但也能接受。这就是一位平衡技术比较到位的政治家。你刚才提到的这个"三角关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美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既是安全政策同盟,又是价值观伙伴,也是贸易伙伴,就是三重关系;而对中国却只有经贸合作伙伴这一层关系。按理来说,德国应该更向美国靠拢才对。但是默克尔却非常巧妙地处理了中美德三国之间的关系。

  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一是华为问题。默克尔完全可以迎合美国,把华为从德国的5G建设中踢出去,就像英国做的那样。但她没有这样做,只是加强对欧盟以外通信技术提供者的(虽然没点名华为)严格审查,同时又让华为在德国的5G网络中留有一席之地,中国虽然不是太高兴,但至少保住了华为在德国5Gs领域的根;对美国来说,她强调加强审查,也算可以接受。

  第二个例子就是今年派军舰到亚太地区的事情。表面上看,德国也派军舰去了,这是应美国的要求;但德国又和英法不一样,提出几点--不参加军事演习,不进入台湾海峡,也不驶入南海地区,同时又提出希望利用这一机会拜访中国的一个港口。对于中国人来说,你派军舰来是让人很难受的,但同时又提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的条件,所以最后中国就没有因为这件事对德国进行公开的谴责。美国人虽然也不高兴,但毕竟德国还是去了。所以这两个例子说明,默克尔始终是在平衡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在这个困难的环境中去努力谋求德国的最大利益。

  德国之声:默克尔原本力推的欧中投资协定,已经被暂时搁置。不少德语媒体评论都认为,这预示着她的对华政策遭遇失败,德国乃至欧洲已经在酝酿着"后默克尔时代"。现在距离德国大选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认为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后,德国对华政策是否会发生重大转变?

  辜学武:现在作出判断可能为时过早,但是我想就这个问题强调三点:第一,德国的对华政策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会失去默克尔这样一个在欧洲比较可信赖、影响力很大的政治伙伴。在德国大选之后,北京一定会非常想念她。第二,接下来这一年是欧洲的大选年,包括德国9月份联邦大选,和法国明年4月份的总统选举,这两次选举对中欧关系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明年4月法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前,(对华政策)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中欧关系会处于一个"休闲期"。要等到德国新总理和法国新总统都上台之后,会互相协调提出一个新的政策走向,"法德轴心"中任何一方都不会单边行动的。第三,关于德国可能出现的对华政策变化。目前有三位总理候选人--基民盟的拉舍特、社民党的肖尔茨和绿党的贝尔博克。不管三人之中谁上台,中德关系都会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磨合期。相对来说,可能磨合期最短的会是肖尔茨,他是现政府的副总理,在之前任汉堡市长期间也很支持和中国合作的项目。作为前总理施罗德的学生,他在对华政策上奉行比较务实的态度;中等的磨合期可能是拉舍特,在和中国打交道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政策和决策上的摩擦风险;磨合期最长的应该就是贝尔博克女士,如果她上台的话,中德关系可能要面临巨大挑战。从绿党的竞选纲领,以及在竞选期间她释放出的对中国强硬的信号,可以感觉到,如果一位绿党总理执政的话,中国可能要做好长期艰难地与德国新政府打交道的思想准备。

  德国之声:就像您说的,在处理中美德三方关系方面,默克尔到目前为止算是做到了虽然不能说两边都不得罪,但至少和两边都没有"撕破脸"。但是随着美中对峙的不断加剧,如果真到了非要"选边站"的抉择时刻,您预计德国会选哪一边?

  辜学武:如果到了真的非要"选边站"的时刻,那一定是中美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只有战争才会迫使德国选边站。德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北约的成员,一旦盟友遭受攻击的时候,《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机制就会自动启动。可以这样讲,如果今天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战争,那么明天德国一定会对中国宣战。但只要不发生战争,只要中美不撕破脸皮,打再多的贸易战、经济战、金融战、意识形态战或者是口水战,只要还没突破军事冲突这个门槛,德国都不会轻易选边站。因为没有任何义务迫使它必须站在华盛顿的一边,配合美国在全球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所以德国的战略一定是尽可能地让中美不要走到撕破脸皮这一步,因为战争对于德国来说就意味着经济的毁灭。所以说,"选边站"这个命题在和平时期不成立,在战争发生的情况下,德国则一定是美国坚定的盟友,这是不容置疑的。
  德国之声:说到战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台海问题。这几年两岸关系比较紧张,北京方面对台湾也发出了一些相当严厉的威胁言论。假定北京武力返台,而美国选择进行军事干预,那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作为盟友也会站在美国一边吗?

  辜学武: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德国肯定是有义务站在美国一边的。但是我现在看不出任何台海会发生战争的迹象。美方并没有这个意图,反而是担心会发生战争;而中方更没有这样的动机。现在看起来是风风火火,形势特别紧张,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心理战。中国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动对台战争,可能是下下之策,对于中国的崛起来说是最不好的一种战略。北京目前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通过军事高压手段,防止美台关系进一步走近。因为对于北京来说,促成和台湾的统一有很多方法,不一定要通过战争,也可以通过"不战而屈"的形式,现在似乎是在朝这个方向走,就是逼迫对方最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进行谈判,达成某种框架性的东西。从中美的战略角度来看,双方似乎都没有要发生战争的意图,但双方又都希望在目前的局势下占据主动,包括美国对台军售,中国针对台湾的军事演习等等,都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

  辜学武是政治学教授,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终身讲座教授并兼任全球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53433/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