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族的買房記 看房要鑽地縫(圖)

日期: 2017-12-24
新聞主題: 買房租房

來源: 財經頭條

  

  2017年1月15日,小區被開發商用用彩鋼板圍了起來,已購房者想要進去看房只能從彩鋼板下的縫隙間鑽過。

  有了房子,才能在北京長久生活下去。沒有購房資格的北漂族把目光投向環京地區,尋找新房源,伺機“上車”。在買房這一“拉鋸戰”中,有人順利成交,有人一波三折,有人徘徊觀望。

  慶幸

  “這裡加個推拉門當臥室。”

  “房子這麼小就不要餐桌了,有個茶幾就夠了。”

  5月8日,河北香河。站在63平方米的毛坯房裡,27歲的准媽媽李爽暢想著新房子未來的模樣,她希望在明年孩子出生的時候能住進自己的房子。這個小區所在的蔣辛屯鎮地處京津冀交叉地帶,與北京通州區接壤。隨著北京行政副中心在通州建立,“蔣辛屯”這個本不為人熟知的地名也一躍成了環京各家房產中介的熱搜詞。

  2015年年底,新婚兩個月的李爽和老公開始為房子的事發愁。由於沒有北京戶口和足夠的經濟實力,他們將選房目標定在了北京周邊。彼時的香河房地產業剛剛興起,均價6000元/平方米左右。便利的交通和相對便宜的房價,讓李爽夫妻倆動了心。“為了孩子,砸鍋賣鐵也要買一套。”為此,剛工作不久的夫妻倆東拼西湊了6萬元交了首付,定下了他們的第一套房子。讓她沒想到的是,2016年過年剛過,這裡的房子每平方米成交價就飆漲到了1萬多元,如今已突破了2萬元。面對上漲的房價和新的限購政策,李爽暗自慶幸:一切都值了。

  不是所有的購房者都是幸運的。

  波折

  這幾天,孫竹久和其他300多名已購房者正為他們的房子做最後的努力。

  孫竹久房子所在的小區被開發商用彩鋼板圍了起來,已購房者想要進去看房只能從彩鋼板下的縫隙間鑽過。

  這是香河一處已停建的小區。2015年年末,在北京做軟件工程師的孫竹久交了22萬元的首付和3萬元中介費後,本想著一年之後就能搬進新房。然而在距交房日期還有9天的時候,開發商表示,房屋存在質量問題,不能按時交房,要拆除重建,並要求購房者補交3000元/平方米的“品質提升費”。

  5月8日,河北燕郊的房管局大廳,房產中介正在為購房者辦理相關手續。今年新的購房政策出台以後,燕郊住房交易量有所下降。

  得知此事後,有同樣遭遇的購房者們通過微信群建立聯系,要求開發商履行購房協議,停止侵權行為。同時,香河縣政府也成立了工作小組協調此事。不久,開發商將“品質提升費”降到了1000元/平方米。

  2016年8月9日,張豫騎著摩托車回家。早在2012年,他就在燕郊買了房子。為了減輕堵車之苦,他選擇騎摩托上下班。

  今年年初,當地政府、開發商和已購房者進行三方協調後,提出最新解決方案——“品質提升費”可以取消,但房子必須拆掉重建。據孫竹久介紹,在新的規劃圖上,他所在的5號樓前的11層住宅改成了27層,與其鄰近的其它幾棟住宅樓也遇到了類似情況。2015年末他剛買房的時候,這個小區開盤價在6000多元一平方米,之後的一年多,香河房價飆漲,其周邊小區的房價目前已經超過1.9萬元/平方米。開發商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拆除重建是因為房屋質量問題,與房價上漲無關。

  這樣的結果讓孫竹久他們很難接受。在孫竹久看來,要拆房必須先辦網簽,只有這樣他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護。

  觀望

  “大廠的房價還會上漲嗎?”

  “會!”

  5月7日,站在河北大廠的一處售樓中心門前,趙斯明對於房產中介的回答已經沒有了最初時的驚訝。她只希望能夠用合適的價錢購買到自己心儀的住房,並將老家的父母接到身邊照顧。

  說起房價,趙斯明一肚子後悔,如果兩三年前聽從父母的勸告在燕郊買上一套,就不會有今天的憂慮了。3年前,與北京一河之隔的燕郊房價每平方米只有1萬元,和當時北京每平方米動輒三四萬元的房價相比,這個被稱為“睡城”的小鎮吸引了不少“北漂”在此安家。

  今年,隨著一系列購房新政的出台,北京及周邊的房價有所回落,但趙斯明已不奢望能在燕郊買上房,她把目光投向與之鄰近的大廠。

  然而,經過去年房價的一輪大漲之後,如今大廠的房價也緊追燕郊。一位房產中介說,現在大廠范圍內五證齊全的新房每平方米均價都超過3萬元,即使一些五證不齊的也超過了2萬元/平方米。看著當初同事8000多元一平方米買房的小區,如今均價達到了2.4萬元/平方米,趙斯明總覺得現在的房價虛高了。

  “等段時間再定吧!”看完房後,趙斯明對中介說。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620401/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