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推崇与当下教养的稀缺

日期: 2017-04-17
新闻主题: 教育读书

来源: 梦溪博客

  教养是永恒的话题。关于教养稀缺的典型事例,回看一则一年前的事件。

  2016年4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富贵园一区内,一名骑三轮送货车的快递小哥,在派送过程中与一辆黑色京B牌照小轿车发生轻微碰撞。小轿车驾驶员(中年男子)下车后不由分说,连抽快递小哥耳光,并破口大骂。在当时的视频中,中年男子至少5次击打快递员面部,快递员被吓得不敢吭声,而周围人几次拉开中年男子,但其有几次上前继续扇耳光,甚是猖狂。

  

  弱者的尊严经常被践踏(图源:VCG)

  不少网友看过视频后表示,这种人实在太猖狂,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更有不少快递员,纷纷表示声援被打小哥,甚至有人调取了该车辆的车主信息,并号召大家人肉其本人,“每人给他打个电话,骂他!”事件在当时激起公愤,不外乎轿车主人的猖獗与盲目自大,对弱势群体的挑衅以及对这一群体尊严的无情践踏。

  富人都有教养吗?穷人配有尊严吗?穷人配得上稀缺的教养吗?

  香港传媒人梁文道在其作品《 常识》中,有一篇关于教养的文章。文章谈到,这是一个教养稀缺的时代。并描述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教养的稀缺做注脚:某次在一家餐馆吃晚饭,去洗手间的时候路过一间房门半开的包间,里头传来阵阵怒吼。我本能地走慢几步,看见房里一位喝红了脸的人正在痛骂一个低着头的服务生,他叫道:“我这身衣服你赔得起吗?你老板还得叫我大爷呢!你这XX混蛋!

  这位“大爷”的行为和去年北京小轿车车主的行为如出一辙,在他向服务生或者快递员大吼大叫时,教养早已扫地,自身所谓的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也在拳打脚踢中烟消云散,留下的不过是对素质与教养的亵渎。

  有人会说,穷人并不配拥有尊严,他们的社会处境使他们配不起。不可否认,这种论调在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大的市场,这言论其实已经暴露了社会的弊端和穷人微弱的不敢奢望的尊严,固守清贫都来得那么艰难。贫而不贱的“清贫”,在精神气质里天然带着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尊严所在,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见他,都还得敬他三分。

  这份尊严,也让笔者想起上个月在文化中心听音乐会时的一副景象:音乐大厅外一位满脸疲惫、衣着也不是那么干净整洁的中年男子。如果没有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从他的装束、裤脚和鞋子的泥巴与粉尘来看,或许是刚结束一天在建筑工地的劳作,然后趁着晚间休息时间来赶赴一场音乐的盛宴。

  笔者想表达的是:高雅音乐的享受从来都不是某些人认为的特权,你眼中的“下里巴人内心可能远比你阳春白雪”,不要用鄙夷的眼光去投射一颗干净的心灵;还有一次是过边检时工作人员的恶劣态度。正常情况下,e通道把卡放上去,就会自动读取信息,闸门随后打开。不巧的是,当旁边的小姑娘把卡放上去却迟迟没有读出信息,便向工作人员咨询,他胳膊一伸,小姑娘以为这是示意她走过闸门(当时我也是这么以为的),结果听到训斥声:“你有没有通过关的?你有没有读过书的?”

  没读过书就应该被鄙视?读过书就是有素质的佐证?他不晓得读过书的人心里没有起码的谦卑与素养的大有人在?没读书也未必会比读过书的素质上差。

  那些自以为的高人一等早就在质地的纯良上矮了他人一截。

  弱者饱遭欺凌,并不表示欺人的强者就因此得到尊严;恰恰相反,尊严与面子是人际的舞蹈,任何一个剥夺他人尊严的人,都不可能是个体面的君子。

  如何做个体面的君子?恐怕还是要回到教育上去,不单是学校教育还有生活教育。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然而只是多报几个特长班就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吗?从人的品格和稀缺的教养来看,素质最核心最根本的应该在于道德素质。

  所以,素质教育的轨道,并不只是在于琴棋书画等的特长班,也不是等到大学后再去学通识教育,去争议通识教育应该教什么。

  关于素质教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露痕迹却又随时暴露教养,稀缺的教养背后真正稀缺的是对素质的正确认识,和贯穿一生的品格的修养。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567253/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