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大规模枪案的美国人 年龄越来越小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被指控在纽约布法罗和德州乌瓦尔德实施屠杀的两名年轻人走的是一条熟悉的道路:他们在满18岁后就合法购买半自动步枪,发布意在展示他们的力量和威胁的图片,然后把这些武器对准无辜的人。


  在调查人员和研究人员确定悲剧是如何发生的过程中,被告的年龄成为理解驱动两名年轻人获得致命火力,以及导致他们发动大规模枪击的关键因素。

  他们处于一个关键的年龄段——大约15至25岁——执法官员、研究人员和政策专家认为这是年轻人的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这个时期他们正处在发育变化和社会压力的阵痛期,这可能使他们诉诸于暴力,在最罕见的情况下则可能发动大规模枪击事件。


  2018年以来,美国发生的9起最致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中,有6起是由21岁及以下的人发起的,这代表了大规模伤亡枪击事件的转变,在2000年之前,大规模伤亡枪击事件大多是由25岁左右、或者三四十岁的男性发起的。

  “在大规模枪击事件中,我们看到两类人群,40多岁的人在工作场所开枪,还有一大群年轻人,具体来说,是18-21岁的年轻人,他们似乎陷入了杀人的社会传染病中,”犯罪司法教授吉利安·彼得森(Jillian Peterson)说;她参与创建了“暴力项目”(Violence Project),该项目维护着一个关于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全面全国数据库。

  对于为什么年轻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大规模枪击事件,没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女性在所有犯罪者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执法官员和学者们最常提到的许多原因似乎都是基于直觉——网络欺凌、针对男孩的枪支营销越来越激进、州枪支法律松懈,以及规定18岁购买半自动“长枪”合法的联邦法规。

  背景:绝望的青少年

  枪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不断恶化,这种危机早在大流行之前,但已被大流行加剧。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大部分绝望都是由内在因素引导的,自残和自杀率飙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枪击事件的肇事者只代表了年轻人中的极端少数,但他们却体现了更广泛和孤独和绝望的趋势,以及社交媒体和暴力内容渗透的文化的阴暗面。

  除了布法罗和乌瓦尔德,2021年3月,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超市也发生了大规模枪击事件,警方表示,凶手是一名21岁的男子;2019年8月,一名21岁的枪手在德州埃尔帕索的一家沃尔玛枪击西班牙裔购物者,导致23人死亡;2018年5月,德州圣达菲发生校园枪击案,一名17岁的学生被控杀害八名学生和两名教师;2018年2月,佛罗里达州帕克兰的马乔里·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有17人被枪杀,凶手是一名19岁的前学生。

  在1949年至2017年录得的30起最致命的大规模枪击案中,只有两起涉及21岁以下的枪手:第一起是1999年两名青少年在科伦拜恩高中屠杀13人,第二起是2012年一名20岁的年轻人在康涅狄格州纽敦的桑迪胡克小学杀死27人。


  就在昨天(6月1日),在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又发生一起大规模枪击事件。一名枪手打死四人,打伤数人,然后自杀。警方表示,他们认为枪手的年龄在35岁至40岁之间,他们没有透露枪手的身份。

  诺克斯学院(Knox College)研究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心理学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Frank T. McAndrew)说,他研究过的几乎所有年轻杀手的动机都是为了证明自己。

  他说:“这些年轻人觉得自己很失败,他们有一种压倒性的动力向所有人表明,他们不是底层。在布法罗枪击案中,是为了给他在网上发掘的种族主义者群体留下深刻印象。在乌瓦尔德的案例中,是关乎回到那个让你觉得不受尊重的地方,并做出暴力行为。”


  彼得森补充说:“从科伦拜恩中学开始,他们就倾向于互相学习和模仿。这是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社交媒体推波助澜

  在几乎所有案例中,社交媒体或互动网络游戏平台都扮演了一些角色,反映了过去20年无处不在的网络青年文化。

  上世纪90年代末,在社交媒体时代的黎明,科伦拜恩高中的一名枪手在美国在线(AOL)上创建了一个博客,详述他的暴力想法。

  2014年在加州圣巴巴拉杀害六人的22岁大学生在YouTube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一名枪手的心态:他说,枪给了他一种力量的感觉。

  布法罗枪手模仿了三年前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屠杀51人的28岁反穆斯林恐怖分子,在现场直播了他有条不紊地杀害购物者的过程,只因为他们是黑人。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