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健康新聞: 猴痘病例已擴散至20多國 世衛擔憂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自本月七日英國出現非洲以外首例猴痘病例後,猴痘病毒在三周內擴散至廿多國,確診病例近兩百人。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廿七日警告,目前的傳染情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世衛正討論是否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以新冠病毒為例,二○一九年末於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二○二○年一月底世衛宣布將其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專家對於世衛此時是否應把猴痘傳染病升級看法不同,瑞士“日內瓦新病毒疾病中心”教授伊莎貝兒.艾克爾指出:“如果它(在更多國家)成為地方性傳染病,我們將面對又一個棘手疾病及許多艱難的決策問題。”


一名世衛官員告訴路透,世衛正考慮是否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此做的好處是可加快研究腳步及籌措抗病經費。

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劃執行主任萊恩表示:“此事一直有被考慮,但尚未設置緊急委員會。”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症狀包括發燒和起皮疹,在非洲以外地區很少出現,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必須隔離廿一天。英國的首例猴痘病毒患者有非洲旅游史,發病前去過尼日利亞。

近三周,猴痘病例增至近兩百人,以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最多,多數患者曾有同性性行為。過去兩天病毒現蹤亞洲和南美洲,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阿根廷陸續宣布發現首例確診。

有專家認為,世衛應還不會宣布猴痘疫情升級,因為它是已知疾病,且有處理工具,例如疫苗和抗病毒藥物,此時升級反而不恰當。多數病例所在的歐洲國家已緊急采購疫苗

“全球疫情警報和反應系統”主席費雪指出:“PHEIC是傳染病威脅與風險的最高級別,取決於傳染性、嚴重性和國際增加風險。”

專家強調,雖然猴痘病毒傳染力和危險性皆不比新冠病毒,但仍需要做出清楚的指南,包括確診者該如何隔離,如何保護有感染風險民眾,以及加強檢測和感染源追蹤等措施。

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說,猴痘目前非法定傳染病,原先相關常見症狀可用現有的天花臨床條件進行通報,目前疾管署已完成猴痘獨立的通報專區,同時發出醫界通函,要求醫師提高警覺,發現個案時予以通報,民眾要提高警覺,但不需緊張。


莊人祥表示,雖然猴痘疫苗尚未普及,但猴痘症狀明顯容易辨認,可透過檢疫、隔離等傳統公衛防疫,即可加以防制,如將感染者及親密接觸者迅速隔離。此外,猴痘防疫著重邊境防疫,目前因應新冠疫情,邊境防疫仍需進行七天居家檢疫措施,可一並阻擋猴痘疫情。

專家:全球爆發傳染病 人類應負集體責任

從2年前全球爆發COVID-19,到近期出現病因不明的嚴重急性兒童肝炎和猴痘病例,人類似乎突然間受到一系列前所未聞的疾病影響。專家說,控制傳染病是集體責任。

巴西公共衛生專家葛梅斯(Bernardo Gomes)表示,生活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之前,全球海運和空運使用量達到頂峰,人流和貨物運輸越來越迅速便捷,導致微生物菌的流動性更大,例如在中國出現的病毒,可能在幾小時內就到達世界的另一端。


還有氣候、環境變化和入侵生態系統等,也可能引起疾病模式和傳播媒介的變化。例如人類和其他物種,尤其是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共生,增加接觸許多過去未接觸過的病毒和病毒在物種間跳躍(病毒從一個物種傳給另一個物種)的機會。

葛梅斯說,每年都會出現幾十次病毒在物種間跳躍的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病毒不會在其他物種身上停留太久,也不會造成問題;一旦發生病毒長期存在現象,就可能導致像COVID-19大流行。

葡萄牙全國公共衛生醫師協會主席波傑斯(GustavoTato Borges)表示,人類壽命更長,也意味著有機會看到身體衰老和見證更多疾病出現;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提高患病幾率。

目前還不清楚COVID-19病毒如何幹擾人類的免疫力,以及它是否可能使人類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只知道這種病毒對免疫系統有破壞性影響。

葛梅斯指出,與幾十年前相比,人類社會確實更容易接觸到傳播速度更快的微生物菌,並且由於環境、行為或其他變化可能發展出的疾病。但隨著科學研究突飛猛進,人類也擁有更強大的檢測和診斷能力,以及更多的知識來應對疾病。

波傑斯認為,除了擁有更多知識外,人類也比以前更用心。例如猴痘早已存在,但西方國家一直沒有在意,認為它僅限於非洲地區;但現在已入侵20多國,獲得更大的媒體關注度,尤其是通過社群網絡創造持續的威脅感。

雖然如此,兩位專家都表示沒有理由陷入恐慌,有關疾病訊息廣為人知是好事,因為它可促進衛生防疫機構提出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讓更多人了解這不僅是個人責任問題,也是集體責任問題。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