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入户消杀 击溃国人最后道心理防线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人是一贯善于躲的。孔夫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东坡讲“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虽然都没有付诸实践,但却说明逃这个动作一直埋伏在中国人心中。

  真正大逃特逃,逃得凄凄惶惶,轰轰烈烈,逃出一个新天地的文化名人是杜甫。读冯至先生的《杜甫传》,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间,无家可依,只能拖着病躯生活在船上,“从秋到冬,他的小船只是在湘江上漂浮着。”最后死在水上,“广厦千万间”终究只留下了诗里和梦里。


  中国人“逃”的基因,至今仍在延续。农民从土地上逃出来,逃到城市的工厂、工地去打工。老病之后城市不再需要,又逃回老家去养老。年轻人也不例外,逃离家乡去上大学,毕业后却发现大城市落不了户、买不起房,于是逃离北上广。回到小地方又发现,适应不了那里的人情世故、闭塞天地,再逃回大城市。直到从青年逃到中年,再无力气做梦,终于决定拣一处相对不坏的地方安家。

  找份众人看来稳定的工作,举全家之力买个房,就算是上岸了。上岸的人,都有一种大难不死的庆幸,一直在岸上的人自然会觉得没见过世面。但只要想想,中国人的诗圣一辈子都未能“上岸”,也就不难理解这份心情。


  上了岸的中国人,也并不能事事如意顺心,但每每想起上岸之前的那种飘摇不安,就会觉得养了几棵植物的那个小屋还算个可靠的避难所,自己也算是过上了稍有尊严的生活。


  了解了这一切,才能明白,为什么那几个野蛮入户消杀的短视频,能击溃那么多人的心理防线。家是中国人的最后一块阵地。公园绿地到处是垃圾,可以不去,小区里有人随地吐痰,可以绕着走,网上又有不公事件发生,可以不看。你总可以安慰自己,我还有个家,我还有几件心爱的衣服,还有一些好书好茶。如果再有几件像样的字画,那就算过上了不仅安稳而且雅致令人羡慕的生活了。那些可能也没那么宝贵的物件,对一个一直在撤退的人来说,却等同于他的身家性命。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已经有 4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42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有.父.黄.亡] 2022-05-10 17:44
    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 人身体都不是你自己的, 何况是家? !
    评论2 游客 [有.教.载.十] 2022-05-11 17:37
    哈哈,噩梦中惊醒,国人傻眼了。
    评论3 游客 [当.昔.读.说] 2022-05-12 13:49
    看着都心痛。。字字戳心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28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6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