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健康新聞: 60%美國人感染有抗體走出大流行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60%美國人感染新冠 走出疫情大流行了嗎? https://t.co/OR10fiQc0C—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May 7, 2022


美國疾控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項新冠抗體血液抽查結果顯示,將近60%的美國成年人感染過新冠病毒。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高級學者艾米什·阿戴爾賈(Amesh Adalja)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美國已經進入新的防疫階段,政府的政策目標和追蹤疫情手段都發生了變化。他說,由於新冠病毒永遠不會消失,現在的政策目標應該是使用一切辦法盡可能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而疫情之初每天緊密追蹤的新冠感染人數不再是衡量疫情的最好辦法。至於中國清零政策,阿戴爾賈說,這是一個會不斷變種,會一再感染人群,無法被完全消滅的病毒,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清零並不理性,是個失敗的政策。

傳統“群體免疫”的概念不適用於新冠病毒


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已經有將近60%的美國成年人,和75%的兒童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阿戴爾賈說,美國全部具有免疫力的人口比例可能更高。

他說:“這項研究的對象是指完全通過自然感染而產生抗體的人群。所以60%這個數據與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口比例有關。但如果你想獲得完整的已具備免疫力的人口數據,這個比例有可能更高。因為在這項研究中,那些通過接種疫苗產生抗體的人沒有被計算在內。”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已經達到了群體免疫呢?阿戴爾賈說:“我們已經進入新冠大流行的新階段,但我不想用‘群體免疫’這個詞形容。因為當我們說群體免疫的時候,傳統上我們會想到麻疹這類疾病,當越來越多人獲得免疫力時,病毒的傳播也隨著下降。但新冠病毒並非如此,我們得到的免疫力是讓我們免於出現重症、住院和死亡,但是並不能避免我們再次受到感染,因為這個病毒是來自於一個能夠再次感染人群的病毒家族。”

防疫新階段新政策 感染人數意義不大

身兼美國傳染病學會發言人,多年來為許多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機構及醫院擔任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等議題顧問的阿戴爾賈說,在防疫新階段,新的政策目標應該是使用一切辦法,包括抗病毒藥物、單克隆抗體、快速測試,盡可能地降低住院率,避免病患成為醫院的主要問題。

他說:“當然總會有一個基數,我是指感染率、住院率以及死亡率。我們的政策目標要體現出在應對一種流行病,要使它易於控制,就像我們不間斷地每年都需要應對其它呼吸道病毒那樣。”


數據顯示,過去一周美國的新冠病例平均每天約為57,000例。可是,自奧密克戎傳播高峰以來,美國的PCR檢測數量下降了約5倍,追蹤感染案例變得越來越困難。一些人會擔

美國到底有多少病例?周圍是否有人感染? 阿戴爾賈說,關注每天的病例數不是目前衡量疫情的最佳方法。

他說:“我認為現在最好的衡量標准是住院人數以及醫院的收治能力。我們還可以參照衛生設施樣本,看一下污水采樣,看看它與一周前的情況相比是在上升還是下降。這可以幫助判斷病毒傳播的情況。但要知道病例數總會忽高忽低,不可能變成零。我認為可以參照污水樣本,還有就是觀察附近醫院的情況以及你周圍人的情況。誰被感染了,誰沒有被感染,從而判斷你面臨的感染風險有多大。但我不認為關注每天的病例數是目前衡量疫情的最佳方法。”


引發大規模重症可能性小

有人擔心,如果病毒繼續傳播會導致變異並產生新的變體。阿戴爾賈說,這種病毒會一直傳播下去不會消失,也會有更多變種,病毒將常態化,冠狀病毒通過演化來逃逸人們身體裡的免疫力,永遠不可能病例清零。

他說:“我們的目標是在病毒發生變異的時候能夠識別它們的變體,采用新手段、新方法、新知識來對付它們。這才是我們需要牢記的。盡管大家擔心變異,但新變體不太可完全逃避人們的免疫力。也就是說像BA2那樣的變體能讓我們再次感染。但如果人群中已經較為普遍地產生了對新冠的免疫力,變異體不太可能引發大規模重症。”

面對一個不會被消滅的病毒,清零不是理性的策略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邊,奧密克戎在中國大規模爆發,上海全面封城,北京也有可能面臨全面封城,這引起了人們對清零政策還能堅持多久的疑問,中國要如何走出不斷封城的怪圈?阿戴爾賈說,面對這樣的病毒,清零不是理性的策略,應該認識病毒相關的科學知識,了解清零是難以為繼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