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一場聲勢浩大的永別 讀完淚流滿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師雲集的西南聯大

  我讀了兩遍《南渡北歸》,一部關於民國大師命運變遷的史詩巨著;每次,我都悲憤難抑。所以有了下面這些文字:


  夜讀《南渡北歸》,如乘坐一輛老舊但真實的時光穿梭列車,搖晃著前往那只有黑與白交替的時代,期間一個個靈秀的面龐,熟悉的名字,紛紛從我身邊穿梭而過,給我講述著他們的傲慢與狗苟。

  曾家的命運:是宿命還是因果

  曾家,是指曾國藩兄弟和他們的後裔。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曾文正公家書》不知影響了多少國人。

  毛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

  這個家族,一輩子最講究持家報國,思想多延及子孫後代。

  49年後,曾氏家族兩個熠熠閃光的人物曾昭掄與曾昭燏兄妹俩留哉屗大陆。

  01

  曾昭燏是中国着名的考古学歼b1947年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代理主任。

  昭燏良c鋁耍糾詞僑銜縟罩刑斕目脊攀亂禱故竊謖飫錚竅胛ㄉ韞畢滓環萘α康摹

  哪曾想到,因其顯赫的家世,昭燏生活和蕘y德怕攀艿角A

  1951年,大舉清理階級隊伍時,按上級組織部門要求,昭燏穮吴槕C殺鼙環吹摹獨鈽慍曬┐省罰詞蜃止┳詞健蹲源貳

  

  左起:吳金鼎、王介忱、高去尋、馮漢驥、曾昭燏、懒`謾⑾呢盡⒊旅鞔

  不過,我實在想不通,她究竟為何如此做法。

  這是被逼而降還是心悅誠服?

  一個知識分子,大家之後,如此行事,我很難理解。

  1957年反右,曾昭燏又屡炉懟要求对准s旱乃枷胗刖猩鍆諢惚ā

  這時已不斷有人對她的家庭出身,對她的曾祖爺爺輩平定太平天國,對她與傅斯年的關系開始夾槍夾棒的抨擊。

  62年,四清和五反運動開始,“反革命歷史家庭”這個定性讓曾昭燏寿Z嶄芯趵T諍恚秸驕ぞぁ

  至64年12月,國內氣候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屢遭點名批判的曾昭燏经不住震q藪蟮難沽Γ諛暇┝楣人磽觥

  我相信,曾昭燏死前已心染_蓴遙木稱乃圃砟“心力交瘁,但求速死”。

  

  曾昭燏

  其跳樓前逗留沉思,想必各種想法交替出現,生死矛盾斗爭不休。

  但其信仰已死,生無可戀。往細處推測,先是其信仰徹底破滅,其理想早已如美麗的肥皂泡般在心中破滅,其前途命運也已是黑暗一片。

  繼而其少年時期所受的基督教對其的影響也完全失去,在這個社會,她看得到自己的懺悔,卻看不到社會的愛,寬恕和信義。

  對基督信仰的失去,使其自殺的想法沒有了牽絆。

  最終,我覺得對其死影響至深的還有佛、俗二道。在佛,她希望此一死,能夠輪回。

  如有此輪回,她決不會再選擇留在當時這種環境的大陸。選擇在靈谷塔自殺即為其想法的隱證。

  在俗,即因其家教,如果這也算一種信仰的話。

  她認為,再活下去,決不可能為家族增加任何光彩,而徒增家族之侮辱。故其決然一跳,決然赴死。

  這是1949年後,曾家留在大陸的後人第一位自殺者。

  02

  曾昭掄,曾昭燏诞紓琶Ъ遙侵泄鈐綺斡朐擁芯康納偈父鋈酥弧49年後曾任教育部副部長。

  曾昭掄的夫人,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其哥哥俞大維,曾任台灣(專題)防務部門負責人。

  1966年8月,俞大絪被紅衛兵剝除上衣,用皮帶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憤難抑,是夜仰藥自盡,時年60歲。

  50年代,她曾經受命向台灣喊話,對她哥哥做統戰工作。當時還在北大(專題)燕東園的草坪上照了她家人的照片,要送到台灣去。

  沒有想到,此後她自己卻在此處受到野蠻攻擊凌辱又服毒自殺在這裡。

  這是俞家第一位自殺者。

  

  曾昭掄與俞大絪夫婦

  曾昭掄1957年被劃成“右派份子”,然後被分配到武漢大學進行改造。

  66年8月,當他的妻子因被斗而自殺時,他不住在北京。曾昭掄請假回家料理妻子後事,但未被批准。

  曾昭掄以頭拱地,面北而泣,直至淚盡泣血,昏死過去。67年12月,曾昭掄在精神苦痛,病魔摧殘和殘酷批斗下死去,時年68歲。

  曾昭掄死後無人收斂,任其在床上慢慢變質。幸有一侄子來探望叔父,才將其拉到火葬場火化,而後將其骨灰撒入長江,隨水漂去。

  1969年,曾昭燏诞茫智芍傻母咄劍偽本┑諶皆涸撼ぜ姹本┦形郎P3さ腦衍玻蚣彝コ鏨肀緩煳辣罰蟊還匱涸謁奚岱此肌

  因門被從外面鎖死,造反派又忙於批斗別的牛鬼蛇神,曾昭懿被活活餓死於宿舍中。

  至此,曾、俞兩家,一斗死,一餓死,兩自殺,曾家當時最閃亮的兩顆星星接連墜落,慘極,痛極!

  我不明白的是,1948年曾昭掄與俞大絪自美國回國途中,轉至香港(專題)時,曾給其在美國的弟子王瑞⒑悶淞裘牢鴰亍r />

  為何他們自己就拒絕了俞大維在台灣給他留的職位,而堅決回到大陸呢?這是命運嗎?是曾家的命運嗎?

  03

  傅斯年是山東聊城人。

  五四運動時,他是學生游行的總指揮。

  1920年去英國德國留學,1926年歸國後,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後創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古史研究和文獻整理方面貢獻頗豐。

  他主持安陽的考古發掘將中國考古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古代中國中國文化研究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傅斯年

  傅斯年先生在新文化運動中叱吒風雲,開一代風氣之先。有人這樣評價傅斯年,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有志氣、最有血性和最有修養的知識分子的典范。

  抗戰和內戰期間,傅斯年把孔祥熙、宋子文從行政院長的職位上趕了下去,即是他最有志氣,最有血性的明證。

  傅斯年一生固守民族大義,極重文人氣節。抗戰勝利後,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長。

  北大復員時,凡是敵偽時期在北大當教授的,一個也不聘。魯迅的弟弟周作人由此與其結下深怨。

  胡適稱他為“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他又是最能辦事、最有才幹的天生領袖人物。”

  1949年1月,傅先生赴台,出任台灣大學校長。台大的前身為台北帝國大學,是日本(專題)在中日甲午海戰後於1928年創立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當時的台大,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學術水平上,以及學校的思想風氣上,都是不入流的學校。

  學生大都是富家子弟,平民的孩子難有入學就讀的機會。


  傅斯年坐上台大交椅後,再度聊發少年狂,決意要“替台大脫胎換骨”。

  他把北大的學術自由精神帶到了台灣,把有教無類,公平教育的理念帶到了台灣台灣大學自此有了自己的風骨。

  1950年12月,傅斯年因病在台北去世。蔣介石親書“國失師表”挽章,並親臨致祭。

  台灣大學為紀念其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功績,專門在校園建造陵墓並命名“傅園”,園中有一座紀念鍾,名為“傅鍾”,是台大精神的象征。

  傅樂煥,傅斯年的侄子,1947年,赴英國留學

  1951年學成,堅拒傅斯年的讓其赴台灣大學或史語所工作的安排,返回他想象中幸福的大陸。195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

  1966年5月,文哥初起之時,傅樂煥受叔父的牽連,被作為“安插在大陸的特務”遭到連續的批斗、關押和殘酷的折磨。

  傅樂煥身心痛苦至極,哀傷至極,在走投無路,生不如死的淒慘境況中,他最終選擇以死明志,以死抗爭,以死證明自己"士可殺,不可辱"的傳統士大夫的氣節與骨氣。23日在北京陶然亭投湖自盡。

  同年8月,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老舍,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殺。

  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說《八月驕陽》專門寫老舍投湖之死,一腔憤懣深藏在淒清和冷寂中。

  隨後,傅家在聊城的祖墳,大清開國狀元傅以漸作為“地主階級的頭子”與“台灣特務、反革命分子傅斯年的祖師爺”,其墓被紅衛兵用烈性炸藥炸開,劈棺揚屍。

  母親在重慶的墳墓也被炸開,慘遭毀壞。

  傅家留在大陸的親屬,上至祖輩,下至子侄輩,境遇無不淒慘。

  從傅家的結局看,傅斯年的早逝,未嘗不是上天對他的另一種厚愛。

  否則,以他的性格,這樣的人間慘劇讓他所聞,他必會在台灣面北而叩,泣血而亡。

  果如是,則天下士子學人該當如何面對!

  傅斯年,這樣一位著名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長期以來卻沒什麼名氣,這是一個民族之悲。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我們不應以政治歧見來評判像傅斯年這樣的歷史人物。

  傅先生一代大師,卻難為師表。很多人對他知之甚少,究其因,實乃信息被阻滯之由。

  我觀傅先生一生,大才,大用,大胸懷,大眼界,一生摯愛我中華民族。

  這樣一個人,其生也名,其死也榮,不該如此待他。

  04


  穆旦,中國最好的詩人、翻譯家。著名學者、作家王小波讀他的譯作,每每如朝聖般虔誠。

  穆旦原名查良錚,出身浙江海寧查氏家族。

  查家為江南名門望族,家道中興幾百年不衰。

  清康熙帝南巡時曾賜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以示褒獎。

  穆旦與名滿天下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查良鏞)為同族叔伯兄弟。

  

  穆旦

  只是後來,一個自美國回到大陸,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卻下場淒慘;一個自大陸遷香港,成為名滿天下的金大俠,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勳章” 獲得者。

  穆旦也許是上帝派下來到人間的傳道者。

  他有一個充滿傳奇的前半生,然後接下來是一個淒慘悲涼的後半生。他用自己的一生,來證明殉道者的真誠。

  1935年,穆旦考入清華。1937年抗戰爆發,穆旦由北京到長沙,又從長沙向昆明轉移。

  這次大遷徙,穆旦跟隨聞一多、曾昭掄等師生組成的“湘黔滇步行團”,徒步3000裡,到達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路上,穆旦帶一本小型英漢詞典,邊行軍,邊背單詞。

  背一篇,撕一頁,至昆明,一本詞典所剩無幾。

  這一路行走,為其今後詩歌創作打下了堅實、硬朗的基礎。

  冥冥之中,也為他在幾年後能活著走出野人山做了一定的經驗和體能上的准備。

  1940年,穆旦自外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1942年2月,24歲的穆旦遇到了人生一個重大轉折,他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中國入緬遠征軍,在杜聿明的第5軍司令部,以中校翻譯官的身份隨軍進入緬甸抗日戰場與日軍作戰。

  同年5月至9月,親歷滇緬大撤退,經歷了震驚中外的野人山戰役,於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穿山越嶺,扶病前行,踏著堆堆白骨僥幸逃出野人山。

  對這段不堪回首的經歷,穆旦極少向人提及。

  只向自己的老師吳宓和幾位好友偶爾述過。

  吳宓日記中有“錚述從軍的見聞經歷之詳情,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語。

  生命的無奈,時光的無情,自然的殘酷,意象之恐怖,心志之恍惚,全是血淚凝結,震人心魄。

  相比屈子江邊行吟,悲歎時運之不濟,穆旦的詩更讓我從靈魂深處對命運敬畏,對生命珍重。

  現在我知道,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和書寫有那麼兩種人:

  一種是知道但不承認;另一種是真不知道,其原因或者是不讀書,或者是瞎讀書而致滿腦子漿糊。這兩種人都不能原諒,因為掩藏真相是罪惡,而不去了解真相則是愚昧。

  1949年,穆旦赴芝加哥(專題)大學攻讀英國文學。

  1952年,穆旦與夫人周與良先後收到了台灣大學和印度(專題)德裡大學的聘請書,但夫婦二人還是決定回歸大陸,去完成他們對祖國的貢獻。

  1953年5月,二人分別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和生物系副教授。他們淒慘悲涼的後半生從此開始了。

  穆旦被批判的罪名起初由國民黨遠征軍“偽軍官”和“蔣匪幫的英文翻譯”晉升為“雙重反革命分子”,繼而又被晉升為“美國特務”。

  1958年底,反右時期,穆旦受了“陽謀”的暗算,被“引蛇出洞”,結果被天津中級人民法院以“歷史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處以三年勞動改造。

  1962年,被解除管制,每天打掃廁所和澡堂,結果,其傳奇般的生命再度迸發。白天從事完繁重的體力勞動和無休止的思想匯報後,晚上回家就開始偷偷翻譯英國詩人拜倫的長篇詩歌《唐.璜》。

  1965年底,譯完初稿。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文革(專題)已開始橫掃中國大地。期間,穆旦夫婦被幾關幾放,屢遭批斗。

  1977年,穆旦心臓病發作而含冤去世,時年59歲。

  穆旦是上帝的傳道者,一生都在向人們傳播著善良、愛心和夢想。詩人死去,夢想黯淡。

  友愛和善良被狂風席卷,這塊大地充斥著罪惡和謊言。

  政治運動,寫滿了多少知識分子陰陽兩隔的悲歡。

  曾經留下的,夢想被擊得粉碎。故有陶孟和“夢想是人類最危險的東西”的呐喊。

  曾經離去的,眼望故土,無能為力,滿懷心酸。

  這樣的結局,是上帝對誰的詛咒嗎?

  ……這部書裡,眾多的大知識分子次第登場。

  我想,對於他們,我們後來者首先要客觀和包容,體諒和理解。特別是留下來的大批教授學者,他們的拳拳愛國之忱值得我們永遠欽佩。但是,命運只給他們留下四條路:早逝,如林徽因;自殺,不想列舉名單了;整死,不用列舉名單了;被馴服,如馮友蘭等人。對於他們,我們應該多一些同情。

  

  1948年,部分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南京合影

  曾經留下的,夢想被擊得粉碎。

  曾經離去的,眼望故土,無能為力,滿懷心酸......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