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三孩家庭二女兒 我是多余的孩子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四那年,90後姑娘傑克妮決定為自己拍一部紀錄片。

  她出生於福建一個家庭,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她是夾在中間的“老二”。在7歲前,她從未見過自己的父母姐弟。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她被寄養在福建的奶奶家,父母帶著姐弟住在800多公裡外的廣州。


  當重新回到家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覺得自己是個“多余的孩子”,沒有辦法和爸媽親近,總覺得不被理解,但少有人發現她的敏感。隨著年歲增長,她感覺自己能理解父母,但依然舉起攝像機想去尋找一個答案——小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她的家庭會是這樣。

  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開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獨生子女”成為40多年來這幾代人最顯著的標簽之一。但不可忽略的是,在一些地區,受重男輕女、傳宗接代觀念影響,生育三孩甚至更多孩子的現象並不少見。

  據學者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獨生子女人口為2.246億,占同期出生人口的43%。其中,城鎮家庭中“雙獨”家庭占11.9%,“單獨”家庭占40.8%,“非獨”家庭占47.3%。

  2021年5月31日,三孩生育政策公布,引起網絡熱議。對於傑克妮們來說,這既是她們一個“現身”的機會,也是一個回望過去、重新出發的時機。

  


  7歲前,傑克妮住在福建奶奶家。盡管懵懂,她依然會反復追問,為什麼父母不在她身邊?父母有沒有專門打電話來問過她?但大人從來不告訴她准確答案。

  直到法定上學年齡,她才在廣州的一個理發店裡見到父母。姑姑牽著她的手,讓她喊爸爸媽媽,她喊不出來,直到一年半載後才能松口。直至今日,她對當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上大學前,在廣州生活的傑克妮並未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身邊朋友大多和她境況相似,家中有幾個兄弟姐妹,其中最小的一般是弟弟。直到去上海讀大學,她才發現,在江浙滬地區,身邊獨生子女占據主流。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顯示,出生人口性別失衡的重災區分別為“廣東(129.49)”“海南(129.43)”“福建(125.71)”。而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發現,這一數字並未好轉。廣東(113.08)、海南(112.86)仍高居榜首,12個省(區、市)高於全國平均比例(105.07)。這一數據對於實行了40多年計劃生育政策的中國來說令人震撼。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曾分析,造成如此嚴重的出生人口性別失衡原因,一是強烈的男孩偏好,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追求生男孩的觀念一直存在;二是現代技術條件的發展,使得生男孩變得容易。

  對於許多農村地區的80後、90後“非獨家庭”,“逃計劃生育”成了一個共同記憶。

  河北保定一名1993年出生的男孩告訴筆者,母親至今仍保存著兩張他的“出生證明”,一張是“征收計劃外生育費通知書”,上面詳細寫著計劃外生育3胎應征收金額;另一張手寫字條上寫著,“今收到xx三胎罰款3600元。注:(如在一個月內小孩發生意外,經村委會驗證,結扎後,將所有罰款全部退回)一個月後無效”,落款是村委會。在那時,這一筆罰款相當於一頭牛的價格。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