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到2021年,上海正式實施中小學“公民同招”以來,學區房經歷快速上漲,最狂熱的時候,一套破舊的“老公房”單價直逼湯臣一品。

時間就是一切
張琳在等待最後的角力。時間就在2021年3月8日,這是她與學區房房主在定金合同裡約定網簽的最後期限。一個月前的1月28日,在買賣雙方一次貌似友好的談判之後,張琳和房主都沉默下來,彼此心裡清楚,在金錢面前,溝通已經無濟於事,他們都在等待對方率先違約。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12月,上海本地人張琳跑遍徐匯普陀靜安各區,看過二十多套房子之後,決定買下閘北實驗小學附近的一套學區房。房子40平米,建於1982年,單價八萬六——學區房價格和附近學校的教育水平呈正比,閘北實驗小學位於靜安區第一梯隊。簽完定金合同那天,她覺得心裡的石頭落了地,“任它再漲再跌也跟我沒關系了”。
從去年10月起,上海學區房價格進入快速上漲通道。根據平米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海優質雙學區,九年一貫制學區房,漲幅已超20%,不久前,一套位於梅園二街坊的37平米學區房標價748萬,單價近二十萬,直逼兩公裡外的湯臣一品。不止一位家長將買學區房比喻成“買白菜”——糾結猶豫的時間與價格完全不呈正比——雖然張琳在買房前已經看了不少,但最終出手只花了一天,不是因為房子有多合適,而是因為再不買就沒有了。有幾套她原先看中的房子,隔幾天再問已經被拿下,“每次刷(房產中介APP)都少好多套。”
相比焦灼的家長,中介們顯得頗為放松。張琳的中介告訴她,因為賣學區房,自己已經提前幾個月完成年入五六十萬的目標,而他們店裡的銷售冠軍賺了一百萬。房東們成為絕對強勢的一方,新上海人劉傑曾看中一套位於川沙的學區房,剛讓中介聯系房東,電話那頭就要“加個三五萬塊”。張琳告訴我,市場上掛出的房屋只有一半能簽字售賣,另一半的房主們只為“感受一下市場溫度”,隨時准備提高價格。

張琳的孩子剛剛一歲半,而閘北實驗的入學條件是孩子戶口滿五年。五年後,孩子六歲半,報名讀這所區第一梯隊小學,一切都恰到好處。那天,在一個上海父母常關注的教育論壇上,她發帖自稱“成功上岸”,帖子下的父母們都在“恭喜樓主”。但後來,她告訴我,她的故事不再“正能量”了。
付過定金之後,類似的學區房型價格飛漲,她眼看著房子單價變成9萬多,10萬多,後來,“掛12萬的也有,掛13萬的也有”。一個月過去,類似的房子已經漲價超70萬。她有點慌了,預感不太好,聯系房主希望早日網簽,對方以工作忙為由推脫,後來索性坦白,“漲價太多,不想賣了”。現在,張琳一邊思考如何對付房主,一邊再次踏上看房道路,而房主則盼著她能知難而退,為了孩子有學上,早日去別處買套學區房,放棄這場糾纏。
和很多上海家長一樣,張琳做出買學區房的決定,最初也是因為看到“公民同招”的消息。去年3月,上海全面實施中小學“公民同招”,規定幼升小、小升初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與北京不同的是,一直以來,人們公認上海的民辦教育優於公立學校。一部分原因是民辦學校提前錄取,通過組織考試等方式“掐尖”。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已經有 8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