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饮食健康: 香蕉为何是水果界的唢呐?混吃霸道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研究显示,酯类物质是构成香蕉果实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占香气物质总含量的 33.51%~72.66% ,其关键组分是乙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和己酸乙酯等黄熟香蕉的特征香气物质。我们闻到的“香蕉味”,主要成分是乙酸异戊酯,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水果甜香气,是成熟香蕉果肉的典型香气成分。


了解了香蕉气味的成分,它的香气强度如何,还需参考香气值。

香气值是挥发性物质的浓度与其阈值之比(香气值=香味物质的浓度/阈值),可以看出,阈值越小香气越强,阈值越大香气越弱。


而在香蕉中,含量较大且香气阈值较小的物质恰恰是它的香气代表酯类物质。

以香料在水中的香气阈值数据来看,香蕉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酸异戊酯的气味阈值为2ug/L,梨的主要香气成分戊醛的气味阈值为12ug/L~42ug/L不等,苹果主要香气成分乙酸丁酯的气味阈值则达到66ug/L。

也就是说,只要一点点香蕉,人们就能感知到香蕉味,而苹果、梨等水果要想达到同样的效果,得加好几倍于香蕉的量。

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只要一点点香蕉,它的“存在感”就如此强。

霸道的“香蕉味”

那为什么香蕉和其他水果融合时,仍能以一己之力盖过别的水果香呢?

首先,和它自身的实力有关。热带水果大都皮厚、果核大且有浓烈的气味,比如榴莲和椰子就是典型的皮厚果大类型水果,菠萝蜜、木瓜、香蕉、榴莲属于具有浓烈气味的一类。单拿气味来说,温带产的苹果、梨子、草莓等水果在气味浓郁的香蕉面前就是妥妥的“小清新”。

也就是说,就算其他水果的“清新味道”单独存在时能被感知到,但和香蕉混合在一起后,就会被“重口味”的香蕉压制住。


其次,食物整体的香气并不是所有香气成分的简单加和,而是通过复杂协同作用最终形成的。这个过程又可以分为宏观层面的香气分子混合后的物理化学作用、微观层面的嗅觉与味觉的交互作用。

先来说宏观层面。

香气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与水果主要香气物质的成分浓度有关。低浓度或者中等浓度时,香气成分之间更容易表现为协同或者加成作用;高浓度时,香气成分之间往往具有掩盖、抑制作用。




图源:参考资料[8]

从表中可以看出香蕉的主要香气成分浓度都比较高,假设多种水果混合,如果存在某种具有高浓度香气的水果,那么高浓度水果的香气往往就会掩盖低浓度水果的香气。

再来看微观层面。

我们对食物味道的判断,来自于嗅觉与味觉的交互作用。耶鲁大学神经科学教授Shepherd认为,味觉感知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它涉及几乎所有的感官,尤其是嗅觉感知,嗅觉通路产生的气味图像参与了味觉感知的形成。从生理角度来说,嗅觉和味觉受体以及通向大脑的神经通路是分开的,但食物经口腔咀嚼等加工过程感知的风味,是气味与滋味物质的共同作用并经大脑识别所产生的。

这种香气影响味觉感知变化被称作“气味诱导的味道感知变化”。也就是说,气味可以增强味觉的感知强度,这是嗅觉与味觉间跨模态感知交互作用的结果。

香蕉与其他水果融合后我们首先闻到浓浓的香蕉味,即便还没吃,我们的大脑就已经确定了“香蕉味”这种嗅觉感知。当我们进食的时候,香蕉中的非挥发性化学物质会溶解在唾液中,并激活口腔中的味觉受体,挥发性化学物质经咽喉后部逆作用再次激活嗅觉受体,于是嗅觉和味觉的化学感应系统同时激活,整合后产生了“香蕉味”的感知体验。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