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刷屏朋友圈 一群窮孩子的人生實驗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個天生聰慧但出身貧窮的孩子,在這世上可能遭遇什麼?


  

  一個天生聰慧但出身貧窮的孩子,在這世上可能遭遇什麼?十年前,北京有過一個叫「青雲學子計劃」的教育實驗,從全市六十萬打工子弟中挑選出最聰明的一批孩子,所謂的「超常兒童」、「少年天才」,試圖給他們提供穩定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讓他們不浪費天分,不從體制教育中滑落,最終能擺脫父輩的命運。


  這個項目此前鮮有媒體報道,我們在無意間發現了它,並意識到,這是一個集合了復雜命題的時代樣本。它持續的時間足夠長,我們可以在十年的過程裡觀察——流動兒童教育的現實狀況、階層固化與沖破它的難度、大城市裡小人物的漂流史。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群孩子從十歲長到二十一二歲,具體的生命歷程。

  這不是童話般的完美故事,過程坎坷動蕩,理想和復雜現實兼而有之。一年又一年,孩子們與升學制度、原生家庭及各種不確定作斗爭,又經歷著內心世界的困惑和探索,最終長成現在的模樣——一群不像當初設想得那麼成功,但向上、善良的人。漫長時間裡,他們是彼此的陪伴和見證。

  我們也不能把他們視作一個理所當然的命運共同體,你會看到不同出身的人,命運如何在不同階段走向分野。他們的人生中有哪些東西被改變了,哪些東西又沒有。想把一個人從本來的土壤上連根拔起,到底有多難。這個故事與它的理想化、阻礙與毛刺,正是成人世界的真實折射。

  文|林松果

  編輯|姚璐


  圖片|受訪者提供

  從城中村到芳草地

  他們是超常兒童,也是裝修工人、餐館服務員、廢品回收者、臨時工的孩子。


  十歲那年的秋天,北京城裡,小學生徐博開始了一種嶄新的生活。用他的話說,是在兩個世界裡穿梭。

  周末兩天,他在城中村的餐館做幫工。前台點單、後廚刷碗,他個頭小小的,卻很精神、皮實,是個十足的勞動力。這是他叔叔在北京東五環外東壩鄉皮村開的一個餐館,他們一家都來自河南信陽農村,徐博的父親也在餐館上班,每天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十一點。一旦父母忙到這種程度,你就很難再要求別的——長大後的徐博說:「我們這種家庭,很難講父母愛不愛孩子,孩子愛不愛父母,父母要不要陪孩子。這些是從來就不會被提起的。」

  到了周日下午,他收好書包,坐上公交車去上學。公交車穿越城市,從東六環到北四環,終點是芳草地小學的萬和城校區。著名的芳草地小學,曾經是外交部子弟小學,後來又成為了全國第一所公辦國際學校。那時萬和城校區剛剛建成,嶄新的教學樓,一共就兩個班上課。徐博班上24個孩子,用一整層樓。老師在課上給他們介紹世界名校;全班人坐火車到山東爬泰山;中科院的院士們經常過來,告訴他們科研是什麼,南極科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多麼廣大、多麼有意思。

  徐博喜歡這種集體生活,不願回家,理由非常簡單——終於不用在餐館幹活了。開往家與學校之間的公交,像一台穿梭時空的機器,把這個十歲的孩子從辛勞與疲憊裡拎出來,短暫地放到一個輕盈的、與現實隔絕的世界。

  徐博是「青雲學子計劃」的第一屆學生。2009年,這個項目在北京招生的第一年,徐博其實已經小學畢業,他從小就聰明,四歲就上了小學。後來到了北京,就讀於東壩皮村的同心實驗學校,六年級畢業時才十歲。因為年紀小,同心的校長記得他,一次聚餐校長遇見他叔叔,問了一句:「這孩子學習挺好吧?那你有空來參加一個考試。」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51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20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