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印度專家:為何中國人總在嘲笑我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印邊境沖突引發印度(专题)國內大肆規模抵制中國經濟影響,但是這些抵制一方面不切實際,另一方面甚至滑稽可笑。下面我就具體說說原因。


  印度禁止中國產品在經濟上是否可行?

  首先,印度中國均為世貿組織(WTO)成員國,根據世貿組織自由貿易規則,印度在法理上無法禁止進口其他國家的產品。例如,由個人或經銷商進口和轉售的中國手機,印度政府並不能要求禁止它們。如果印度必須進行抵制,則只能以非政府方式施行,即鼓勵消費者不要購買中國商品。然而,消費者自身有理性判斷,他們會用錢包投票:中國Oppo手機的價格僅為韓國三星中國台灣(专题)HTC、日本(专题)Sony手機價格的一半,且功能相似,那為什麼不選Oppo手機呢?事實上,在這個價位印度消費者並沒有更多選擇。因此,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RSS雖然可以組織人們抵制中國商品,但印度政府卻無法號令進口商進口中國商品。此外,印度進口了約45%的手機零件,這些零件為標准化套件,並在我國組裝。因為缺乏本土生產能力,即使印度不從中國進口,也會從新加坡馬來西亞進口。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對印度制造商品和來自中國的商品實行差異化關稅結構。


  

  小米印度的手機組裝廠 視頻截圖

  印度依靠中國的什麼?

  原產中國的商品占印度進口貨物的23%。按照貿易量的順序依次是電子產品、API(活性藥物成分)、汽車零件、家具和像鞋和家居用品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印度中國進口價值約3到4億美元的活性藥物成分。事實上,印度別無選擇,因為原料藥制造業污染嚴,按照印度現行的環保標准,我們不可能低成本制造。印度政府如果希望這些原料藥完成國內生產就必須對中國原料藥征收高關稅,但是與此同時必須加大力度扶持國內產業,比如使得生產許可證更易於獲取。


  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制造國。富士康位於成都的工廠制造了全球大部分蘋果產品,包括iPhone、iPad、筆記本電腦等產品。事實上,iPhone的部件可能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美國,但在中國完成組裝。全球公司因產業鏈、供應鏈而相連接,進而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是現代商業的本質。

  當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中國暴發時,印度所有與汽車制造相關的活動都陷入停滯,全球產業對中國的依賴性暴露出來。因此,如果印度想在經濟上與中國競爭,必須制定“十年計劃”以達成以下目標:一是建立完善的工業基礎和足以促進企業家精神的環境;二是允許技術和專門知識輸入;三是制定更多長期、長效政策;四是推舉富有遠見的領導人來執行這些政策。遺憾的是,目前的印度還不具備這些條件。

  先前抵制中國產品的呼吁沒有奏效的原因之一是印度缺乏制造能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當印度企業家准備著手做事的時候,他們不得不圍繞罷工等勞工問題與工會進行事無巨細的爭論。在中國,工人每10小時換班十分常見。此外,中國工人並不要求高額加班補償,而且他們以產量計件作為激勵手段——中國商品便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極高。

  在全球首款iPhone推出前兩天,史蒂夫·喬布斯決定要更換手機屏幕。在僅剩的48小時裡,蘋果成都工廠的經理叫醒2萬名住在宿舍的工人,給了他們一杯喝的和幾包餅幹後就讓他們開始工作,這些工人連續工作48個小時後及時更換手機屏幕。在印度有工廠可能做到嗎?

  勞動力是阻礙印度提高生產能力的最大問題不假,但也有其他問題。在印度,由於職責不同,制造業企業規模越大,費用單價就越高,消耗的電力越多,費用就越高。這些正是印度歷來堅持的錯誤准則——抑大補小。因為不符合被印度奉為圭臬的美國標准,很多專門工業園區根本無法建立。例如,環保主義者往往對這些工業園區橫加指責,說這會引起健康問題,那會引起環境問題——盡管高標准可能是件好事,但無助於增強印度的競爭力。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4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遍.甲.考.言] 2020-08-16 12:55
    何止中國人,全世界的人對印度人的印度人的印象都一致,印度人車大砲世界第一,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5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