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食指南: 今天不知是哪一天 就說應該吃粽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剝一枚粽子細細咀嚼的片刻光景,恰如一場跨越風土的味蕾之旅。頂高級的食材配以最簡單的調味,沾著滿手黏意痛快飽食,一份粽情凝聚肚中。

  文 | 絲思


  諸多與節日寓意牢牢綁定的傳統食物裡,粽子可能是最接地氣的存在。小滿節氣一過,街面的菜場攤位就陸續掛好了粽葉,經過阿嬤嬸娘們的嚴格篩選,挑上一摞油綠葦葉滿載歸家,洗米、燙葉、醃餡、鋪料、綁結、上鍋……不一會兒的功夫滿室米香。

  八零後老早記憶中的節日味兒,是由嗅覺抵達舌尖的饞嘴一刻的。小時候住大院,院子裡的長輩們來自五湖四海,每逢端午與中秋,大人們混雜著各式鄉音抱怨的無非同一件事:這京城吃不到惦記的老味道。

  從四川移居而來的鄰家奶奶偏愛包裹著臘腸的鹹肉粽,自家的大姨小姨卻堅信只放小棗的白糖粽才是人間美味。對只負責吃的小孩子來說,揣上兩三個獨家風味的“溫暖牌”香粽去上學,課間和小伙伴做些“小學雞”畫風的以物換物交易,粽子又成了最早的硬通貨社交利器。

  


  ? 齊家包粽是國人對端午的雋永記憶 ?視覺中國

  許多年未再聞到兒時住家院子裡的粽香了,也忘了從幾何時,大部分法定節日都被我們過成了難得的阿宅睡覺日。塞班系統的手機裡還存著落了灰的短信息:“粽子節快樂”……卻好久沒再當面和誰講過一句“端午安康”。每逢初夏和早秋,公司按時按點派發著粽子券、月餅票、螃蟹券……總是不經心地丟在手邊,“反正不過是送人”。


  太多變了味的食品禮券,太少回歸吃喝本身的動心瞬間。社交網絡上關於粽子的鹹甜之爭已變成賽博時代的儀式感話題,表面的口感強迫症實則隱藏著每個人成長生涯中最頑強的飲食基因。

  勾起這本源基因復蘇的秘訣,是由食材串聯起的一份鄉愁。

  吃遍中國的老饕汪曾祺,走到人生邊上最難忘的是家鄉高郵的鴨蛋。行至暮年,他仍能憶起端午吃下的那枚通紅鹹蛋“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勾起饞蟲的回憶末了還不忘diss一番北方飲食的貧乏“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汪老的挑嘴相當值得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過去老派的北方人吃不慣鹹蛋黃粽子,許正是因為上好的鴨蛋產在江南水鄉。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