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辱華: 華爾街日報真辱華?人民網曾這麼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萬維追擊》 20200215)


  2020年2月3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的文章,直譯成中文就是“中國是一個真的亞州病夫”,作者是美國巴德學院的教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之為辱華,說作者“應該為自己的言論、你的傲慢、偏見和無知感到羞愧。” 文章也引起了一些中國人的抗議。

  萬維網友博主遍野對次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他在博文中說,根據idiom字典"the sick man of (something or somewhere)“指的是”Something or some place that is particularly unsound, untenable, or doomed to fail, especially among or in comparison to its peers."


  而根據Wikipeida 網站,"Sick man of Europe" is a label given to a European country experiencing a time of economic difficulty or impoverishment.

  所以,萬維網友遍野認為,在西方語境中的sick man of...... , 並不是指身體上的虛弱,而是指某個地區, 或者某種狀況的衰弱,大多時, 是用於形容經濟力量的衰弱,2005年經濟學人雜志上一篇題為“歐洲病夫”的文章就是指意大利和它的經濟衰退。 2017年泰晤士報一篇文章題目也是“英國歐洲病夫”,而21世紀初的德國也有歐洲病夫的稱號。當意大利英國德國被稱為歐洲病夫時,沒聽說有人去抗議辱意、辱英、辱德。

  如果讀過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就知道文章主要論述中國目前正在經歷的“國難”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文中說“中國的財政市場可能比它的野生動物市場更加危險”,指的是大量貸款和產能過剩等等。這個病夫是指財政上的,而非國民體質。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在斥責作者前, 是否了解上面說的背景,是否完整地讀了那篇文章?

  這篇文章發表在華爾街日報,很自然是向所有關心經濟的美國精英發出警告,中國經濟可能有問題,讓美國企業或者金融機構早作准備,其實質可能是要在經濟上和中國脫鉤。這是文章的主要意圖。


  網友遍野認為,有些人對“東亞病夫”這個詞很敏感,有一顆玻璃心。 有朋友說,這種心態是弱者心態。為什麼中國人很多有這種弱者的玻璃心?弱者的心態來源於中國多少年的貧弱,中國幾百年來的苦難文化。因為我們窮,我們弱,所以非常害怕別人看不起。別人的一個眼神,也會影響有些人的心態。弱者的玻璃心更重要的是來源於中國的多年來的“皇權文化”和等級社會。在皇權文化下,除了皇帝,人人都是奴才,都是弱者,都要仰仗某人的眼色,都多少會有些弱者的玻璃心。

  網友遍野的博文還說,當年克林頓還是總統時,到他所在的公司"視察"。公司主管介紹狀況,說些開場白,克林頓幾次認為自己該講話了,要朝前走,都被介紹人擺擺手,那意思是讓他等會兒,幾次都搞得克林頓很尷尬。也許那個主管得想借機多說會兒,也許他認為他還沒有說完,反正對克林頓很不尊重。在場的華人看了都對克林頓和主管著急。可是,美國人滿不在乎。在中國這種情形,絕對不會發生,因為很多人會看著領導的眼色行事 ,因為他們都有著弱者的玻璃心。

  很多時候,中國的領導去視察,當地的官員都滿懷著一顆玻璃心,戰戰兢兢的接待領導。領導視察完後的講話則極為重要。看看領導滿意不滿意,有什麼“批評”“指示”,至於平時老百姓怎麼想,那則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時候的下屬,才是精神上懷著玻璃心的“病夫”。


  說到“東亞病夫”這個詞,我們來看看中共官媒人民網是如何看待的。 2012年3月7日,人民網發表題為《被誤讀的“東亞病夫”》評論文章,文章說:自近代已降,“東亞病夫”在中國就是一個很著名的詞匯。很長一段時期內,它都被主流意識形態解讀為一個由外國人強加給中國人的蔑稱,專門用來諷刺中國人生理上的虛弱不堪。因之,當新中國的競技體育運動獲得了天翻地覆的進步,當我們中國的運動員在奧運會等重大國際比賽中站到了冠軍的領獎台上之後,很多媒體流行的宣傳口徑就是“終於洗刷了百年來強壓在中國人身上的‘東亞病夫’的恥辱”雲雲。

  人民網的文章認為,這其實是對“東亞病夫”的嚴重誤讀。

  首先,最早提出“東亞病夫”一詞的並不是外國人,而恰恰是如假包換的中國人!此人就是晚清時期大名鼎鼎的改良派思想家、曾經擔任過京師大學堂校長一職的嚴復。

  1895年,中國剛剛遭遇甲午慘敗,全國上下反思中國文化的聲音開始萌發。此時,嚴復在天津的《直報》上發表了題為《原強》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寫道:“蓋一國之事,同於人身。今夫人身,逸則弱,勞則強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從事於超距贏越之間,以是求強,則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國,非猶是病夫耶?”嚴復以後,一大批覺醒的知識分子紛紛沿用了他的這個提法。1905年,小說家曾樸在寫作《孽海花》一書時,用的筆名就是“東亞病夫”。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281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24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