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是不是娘炮國家?他們已經吵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國內輿論場上有一場關於“娘化”與否的大辯論。但是人們對於“娘化”的爭論都停留在“道德”和“長相”層面。很多人說“少年娘,則中國娘”。但是到底什麼是“娘”?社會“娘化”會如何?沒有人去深入挖掘。


  久而久之,一些別有用心的自媒體就把“娘”的范圍不斷擴大,比如某“動物公會”已經把“娘”的打擊面擴大到所有生活體面的男士身上。

  小志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中美是相通的,中國越發展越像美國。不要以為“娘”這個話題只有中國吵,其實美國人早就開始吵了,而且他們對於“娘”的批判早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具體現象中。


  

  小志帶大家一起來吃一吃這塊美國的瓜。

  在美國,“娘炮”的含義不局限於“男人女相”這一點。美國人認為不敢競爭,玻璃心,怕受傷全部都是“娘炮”的表現。


  在美國,“娘炮化”是有專有名詞的,叫做“Wussification”,這是文明的說法。不文明的說法就是把“W”換成“P”。

  在美國的輿論場中,“娘炮化”最嚴重的就是基礎教育領域。具體表現就是極端在乎孩子們的感受,不能讓孩子受到哪怕一丁點兒的挫折。從而引出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是贏家。


  

  先說說歷史,這場所有人都是贏家的運動其實是根植於西方文明之中的。可以說,西方每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都是“個人主義”的一次進步。

  小志在美國大學讀歷史系的時候,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歷史課本的編撰就是以“individualism”為邏輯主軸。

  1970年代,美國社會以反對越戰為導火索,爆發了席卷全國的嬉皮士運動和民權運動。這兩種運動是“個人主義”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各自表現。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1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