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美丽与哀愁 90年代的海南性工作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06年,摄影师赵铁林写了一本书,取名为《她们》。“她们”是赵铁林镜头里的主人公,是90年代中国海南一批性工作者,赵铁林喊她们“女孩儿们”。


  90年代初,赵铁林在北京生意失败后,生活陷入窘境。他决定去海南,一部分是出于“躲债”,一部分是出于谋生。当时,海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最开放也最混乱的地区。赵铁林在海口,每天挎着相机到处给人拍照,很快,海口街头的性工作者进入他的视野。

  在海南近8年的时间里,赵铁林拍摄了两万多个胶卷,收入他的镜头的“小姐”有100多位。他深度地拍摄了其中的30多人,完成了10几个主题长线拍摄项目。


  当我们目睹赵铁林拍摄的大量性工作者照片时,看不到他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窥视”。对赵铁林来说,他跟她们之间一直处于平等的亲近关系,某种意义上,这不是阶层身份差异下的刻意融入,他们其实是一样的人——落魄、贫穷、自由,同时保留了人性里的某种纯真。

  这种亲近程度决定了赵铁林的观察区别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介入方法,是浸入式的而非旁观式的。他遗留下来的大量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学院式的社会学所缺乏的特质,那就是人及其生存的感性世界和生命力量。

  “我是从‘人性’的把握上,不是从她们所从事的这一职业的深与浅、对与错等某一个具体事件来判断她们的是与非”,赵铁林曾说。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其晚年的作品《美丽与哀愁》里讲述了三个女子的故事。少女音子遇到已婚男子大木,却惨遭抛弃。她离开伤心之地,前往京都,在险恶的社会顽强地生活,最后成为一为有名气的画家。作者塑造了一个日本社会带有普遍意义的女性形象:美丽、哀愁、柔弱而又坚韧。

  赵铁林镜头下的“女孩儿们”虽然看起来“中国语境”更强,却拥有相同的精神特质。16岁的贵州姑娘阿V,和男友小吴离家出走后来到海南,为了生计,有时一天要接待13次客人。她期待有一天赚够了6000块钱就回贵阳,给男朋友开间杂货店,可是她赚的钱都被男友拿去挥霍了。


  1993年,重庆单身母亲小丽为了养活自己的女儿来到海口市,起初她是一名坐台小姐,因为不会逢场作戏,没干多久就离开歌舞厅,去一家发廊当发廊小姐。几年后,海南经济开始萧条,而小丽身体日渐不济,她最后离开海口回到重庆。小丽最大的愿望就是教育好丈夫死后留下的女儿,她把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大一点,回到90年代的海南,或许更能捕捉到流淌在赵铁林照片里的某种时代气质。


  

  赵铁林在海南。

  那是一个淘金时代。1988年,海南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这里成为冒险家的乐园。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涌向海南,人们称为“闯海”,曾有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赵铁林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海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每天人潮涌动。闯海的年轻人在海口海府路的省政府门前举着“读书无用?!”的牌子找工作。27岁的潘石屹认识了冯仑和王功权等人,并在海南成立了万通的前身——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随后加入炒房大军中。不久之后,他们成为那一波楼市泡沫中少有的幸运儿。赵铁林的朋友中,既有陈扶立这样“空手套白狼”的假大款,也有“卑鄙男士”这样吃软饭的人,鱼龙混杂,人性张扬。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而.不.系.馀] 2018-06-22 11:33
    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7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