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哈佛: 哈佛教授揭秘 為何中國學生錄取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華人在大學招生中遭到歧視的現象和爭議,已經屢見不鮮。2015年5月,包括華裔在內的64個亞裔團體組成的抗議聯盟就提出申訴,指控哈佛大學在招生時涉嫌歧視,對亞裔申請者設置了更高的入學標准。對此,哈佛大學發言人麥樂迪•傑克遜並未直接回應,只聲稱他們的錄取政策是公平的,他們將每一個申請者的所有素質視為一個整體做出公平決定。

  文章摘編如下:


  眾所周知,美國藤校招收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少,最近,美國大學注冊和招生人員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Registrars and Admissions Officers)調查研究發現,參與調查的250所美國院校中,中國本科申請者減少的占25%,中國研究生申請者減少的占32%。

  華人學生在美國大學招生中真的被歧視嗎?一些人認為,形成“歧視”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成績。根據2009年的數據,亞裔(包括華人)學生SAT成績要比白人學生高140分,比西裔高270分,比非裔高達450分。

  二是素質。誇張渲染對華人的刻板印象,例如千篇一律無個性、除了成績和鋼琴、小提琴等其他啥也不會、缺乏創造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等。

  三是多元化的借口。美國是多元化社會,校園也應該多元化,需要除了華裔以外的非裔和西裔等。


  對於中國學生申請減少的現象,有關學者認為是政策的“歧視”演變。但實際上,美國高校在減少招收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同時,給出了一定原因,耶魯大學教授表示,主要原因還是在學生自身。

  “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讓我非常痛心。”耶魯大學教授曾這樣表述。

  報道指出,過去很多年以來的中國學生,開始學習成績都好,後來做博士論文研究時雖然未必突出,但還可以,可是等到畢業上學術市場找教職崗位時,表現都不好,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的教職。


  相比起美國學生,許多留學歸來的學生都反映中國學生的知識基礎扎實,讀書刻苦用功。而美國學校和家長都重視體育運動,在放假期間,組織各種體育活動,父母一般都會參加,並且為自己的孩子加油,希望他們取得好成績。父母一般不會幹涉孩子自己的活動,鼓勵他們參加社團。幼兒教育時期,就培養他們獨立活動的能力,不會手把手地教子女怎麼做。到中學階段以後,一般家庭的美國小孩都有自己的兼職工作,籌集學費和生活費。

  而中國人出國多數喜歡“抱團”,一方面因為文化和語言難以融入當地,一方面是因為寂寞和在異國的害怕。

  不只是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教授也曾表示,中國留學生更熱衷“抱團”,這樣不僅影響語言和文化的融入交流,還對融入當地朋友圈缺乏主動性,這種習慣養成後在他們走入外企職場後就會顯露出弊端。

  他說:“無論是價值觀還是習慣,比如說他們在美國的企業裡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飯、看球、玩兒,那就很難加入領導圈。”

  所以華裔學生,或者是中國留學生,想要打破自己給外界的印象,還是得從自身努力做起,這條路可能很艱難,但不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就無法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7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7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紫衣 2018-06-15 14:16
    語言不好,自己抱團,難以融入,這些說辭只能針對從中國來的學生,北美本地長大的華人一樣也受歧視,怎麼解釋?
    評論1 游客 [有.香.至.必] 2018-06-15 08:47
    挺實在的話。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