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馬雲: 馬雲說互聯網要畝產一千美金 老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張展將“幹花”做成了事業,畝產一萬美金

  因為互聯網,農民會成為新農民。


  文|網商君

  “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了1000斤,馬雲先生說互聯網要把畝產做到1000美金,而我,把畝產做到了1萬美金。”談起自己的“幹花”事業,67歲的江蘇沭陽老人張展有些激動。

  從“漂”在大城市的務工人員到村裡赫赫有名的“幹花大王”,再到“淘寶村網商”,過去二十余年間,張展不停地完成著身份的切換。而互聯網電商平台的出現和壯大,則讓他看到了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更多可能。

  在張展的帶動下,沭陽解橋村已有90%以上的家庭從事幹花生產、銷售或相關工作,幹花網店數量更是達630多家。作為中國淘寶村的一個縮影,張展和他所代表的“新農民”們正在詮釋著農村發展的中國模式。

  1月16日,張展出現在阿裡研究院和中國遠見智庫論譚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新經濟智庫大會現場。在這次大會上,“數字經濟”成為討論的熱點。張展達成的“畝產1萬美金”,正是利用互聯網創造的數字經濟奇跡。阿裡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說,這件事情給我們啟發,農民不止可以種田,農民也可以通過種田來種更有附加價值的東西,提升單位畝產的收入,這是一個脫貧致富的路子,一個方向。

  那個吃螃蟹的人


  在常人眼裡,小麥總是和食堂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而67歲的江蘇沭陽解橋村農民張展偏偏要做那個打破常規的人——“把小麥搬到‘殿堂’”。

  上世紀90年代,在外打工的張展偶然接觸到幹花產品,由於那時的幹花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且價格不菲,在對市場發展前景作出預判後,張展回到家鄉,創辦了一家幹花制作公司。

  在那之後,把小麥等農作物變為工藝品、裝飾品的想法也逐漸萌生。小麥、谷子、高粱、玉米苞皮等原生態材料,給了張展很多靈感,經過脫皮、漂白、染色等組合加工程序後,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在他的手中也變成了極具觀賞價值的藝術品。


  但與很多創業者一樣,回鄉初期,張展所遭遇的更多是不理解。“我收小麥,父老鄉親說我糟蹋糧食,我說搞藝術賣錢,他們說我是騙子。”

  好在,良好的市場反饋讓他松了口氣,用張展的話說,是小麥給了他“天大的面子”。

  互聯網“試水”

  張展的第一次身份轉型頗有些冒險意味,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對農產品價值的再度挖掘。正如張展在智庫大會上所言,“小麥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在我這兒還有桃花的故事”。

  與此前“單打獨斗”的境遇相比,這一次,是互聯網把機遇推到了張展和他的家人面前。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