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六十年代美也有个歼10战斗机方案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乍一看,这种飞机像不像歼10?但它的确和歼10没关系。这是上世纪60年代末通用动力康维尔航空分部在参与F-16论证项目时提出的一种设计方案。单发动机,单垂尾,鸭式三角翼布局,下腹式进气道。要说与歼10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方案的鸭翼不是全动设计,只是在后缘设计有气动调整面,更像是瑞典的Saab 37“雷”式战斗机。而且它的进气道截面为椭圆形,接近后来的F-16。另外,它的主起落架是向内侧收入机翼根部,而不是像歼10那样收入机身。有趣的是,在通用动力秘密搞这个方案的同时,中国也在反复琢磨歼9方案,提出了诸多构想,其中就包括鸭式布局等方案。最终歼9的许多经验,经过打磨优化,体现在歼10上,实现了国产三代机的迈进。


  

  被拜鹰兔们奉为圭臬的所谓鸭翼最好放在敌机上的说法源自F-16 研发过程,针对的是通用动力772 号方案(上,乍看之下有几分J-10 的味道)。70 年代初高性能战斗机刚刚开始利用涡升力现象提高大迎角机动飞行时的升力系数,鸭翼为固定式以规避全动鸭翼与主翼之间的涡流场非线性耦合(当时无论是空气动力理论水平还是电传飞控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皆无力应对这一棘手问题),772 方案的近耦合固定鸭翼俯仰控制权限远低于J-10 的全动鸭翼,主要起到固定的涡流发生器作用。


  相比之下,放宽静稳定度后的F-16 采用全动平尾获得了更大的俯仰控制权限,以边条翼实现了涡流发生效果,展弦比较大,前缘后掠角相对温和的梯形翼亚音速诱导阻力小,机动飞行时能量流失较慢,中单翼易于实现翼身融合,获得减阻减重增升增容的多重收益。理论上772 的大后掠鸭翼超音速性能更好,但常规布局方案重量较轻,推重比高,部分抵消了772 的超音速气动性能优势,况且皮托管进气道在马赫1.5 以上情况下总压恢复急剧下降,772 的高速性优势实际上无从发挥。本质上F-16 围绕高亚音速咬尾格斗设计,强调中空高亚音速持续转向率和敏捷性,常规布局对前者有利,放宽静定度加力臂较长的全动平尾对后者有利。


  772 的超音速性能整体而言与F-16 相当,亚音速瞬时转向率(取决于最大升力系数和俯仰控制力矩) 很难占到上风,亚音速持续转向率明显不如F-16,敏捷性亦因横滚率较低(非全动鸭翼控制权限不足,副翼力臂较短) 而无法与F-16 竞争,空重和复杂性(源自鸭翼与主翼的相互干扰) 则均高于F-16,遭到通用设计团队排斥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鸭式布局天然地不如常规布局,而是反映了时代的局限。


  

  萨伯37 “雷神之锤” 是涡升力崭露头角之时设计的鸭式战斗机,采用大型固定鸭翼作为涡流发生器以提高短距起降性能,为减少鸭翼下洗流对主翼(非涡)升力特性的影响,将主翼内侧切去一刀。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土.十.经.故] 2018-01-16 09:52
    中国对高科技产品山寨也不是拿来就用那么简单,聪明的中国人,想法设法搞来他国的相关设计图纸和数据,再揉和添加进去自己的一些独特东西,使其更适合自身需要。这样即提升了性能功效,又规避了专利风险和偷窃指责。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