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假释刘晓波 西方聚焦中国异见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北京时间6月26日,中国的异见人士领袖,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晓波被官方确认因“罹患晚期肝癌”,已办理保外就医,出狱治疗。根据监狱方面提供的消息,这位仍在服刑的异见人士得到了“八位专家”组成的医疗组的救治。鉴于晚期肝癌几无治愈可能,这就让刘晓波的登场几乎成了谢幕。


  

  刘晓波的此次登场近乎于谢幕


  对于曾在2008年后因《零八宪章》、在2010年因当年诺贝尔奖名噪一时的刘来说,此人因此“出狱”无疑成了西方世界的一大新闻。一时间,包括路透社、CNN、BBC、《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一系列主流媒体都把“假释刘晓波”作为了一条关键新闻。

  但是,一则来自BBC的报道也向外界展示了西方对于此人的限制。当西方世界的主流媒体瞩目于此人的“出狱”时,一篇《谁是刘晓波》的说明性报道让外界不难发现,这位2010年前后的风云人物在潮流变幻的欧美已经成了陌生人:以至于他从“六四”到2010年间的全部活动都必须全部再提示一遍。而在德新社,类似的上一篇报道甚至是2010年的。

  事实上,外界除去诺奖获得者的头衔之外,只用“民主运动家”或“异见人士”来称呼这个在中国有着复杂属性的人。不过这个标签也有助于媒体归纳总结。如果环顾法新社、路透社等的报道,又可以读出一种“北京迫害异见人士”的传统属性来。譬如《卫报》就用“政治谋杀”来评论刘晓波的处境。

  相比之下,对于某些有记者常驻北京或香港的欧美大报来说,此案很快就变成了从中国摘抄传闻写进稿子的绝好机会。但遗憾的是,这种文章往往会变成传闻的集合。譬如《纽约时报》就登载了如此一篇驻京和驻港记者合写的长篇报道。


  在这篇报道中,两人有意采访了很多“人权律师”、“人权组织”。甚至还借传闻之口,称“刘晓波的癌症难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不过这篇报道也同样指出,即便民运人士因刘晓波的癌症一时激愤,但这一风波对于中国国内是毫无影响的。

  不可否认,已经有些美国政要因此积极活动了,譬如共和党的鲁比奥议员(Marco Rubio)就在23日表示,希望美国能为刘“提供医疗援助”。美国使馆也发表声明呼吁“释放刘晓波夫妇”。但是,这种声音已经无可挽回的被更多消息的声浪所掩埋了。


  

  比起2010年前后的声名鹊起,而今的刘晓波更像个陌生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晓波和他代表的一种惟西方马首是从的言论和思潮已经在中国大陆走向低迷。这其中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在6月20日的联合国难民日上,中国网民就“是否接受中东难民”的引导式提问采取了全面的抵制态度。

  很显然,就像刘晓波的生命一样,外界应该意识到,他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前景在中国大陆正走向全面的低潮。而这位2010年的名人,也正逐渐变成某种“陌生人”。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