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鎮南關大捷之後清廷為何與法國議和(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885年3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廣西鎮南關大敗法國侵略者,史稱“鎮南關大捷”。這是晚清對外戰爭的首場勝仗,被稱為“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輝煌的戰役之一”。然而在鎮南關大捷之後,李鴻章代表清廷與法國公使巴特納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結束了中法戰爭,導致“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那麼,清廷當時為何選擇議和呢?


  鎮南關大捷

  1883年,法國軍隊進攻越南順化,強迫越南簽訂《順化條約》,意圖使越南脫離中國的藩屬地位,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引得中國朝野大嘩。1883年12月中旬,以法軍進攻駐越南清軍為標志,中法戰爭正式爆發。


  法軍水路並進,艦隊在孤拔率領下於中國東南沿海殲滅福建水師及部分南洋水師主力艦,隨即占領澎湖並試圖登陸占領台灣;陸軍則攻城掠地,占領越南宣光、梁山等城鎮後,侵占廣西門戶鎮南關,即將把戰火蔓延到中國國土。

  關鍵時刻,兩廣總督張之洞啟用老將馮子材。馮子材久任廣西提督,政績卓著,深得民心,作戰經驗豐富,因此被推為前敵主帥。他上任後,團結前線將士,大力整頓潰散的清軍,加緊修築工事。1885年3月,法軍統帥尼格裡率2000余人分三路向鎮南關關前隘發起進攻。馮子材率軍浴血奮戰,並帶領自己兩個兒子身先士卒沖出戰壕撲向敵人,使得法軍全線崩潰一退百裡。中國軍隊乘勝追擊,連克文淵、諒山等地,共殲敵近千人,重傷法軍司令尼格裡。

  


  馮子材

  簽訂《中法新約》


  鎮南關大捷後,形式似乎一片大好,法國茹費理內閣因此而倒台。清廷官員當時分成兩派,一派以兩廣總督張之洞為首主戰趁勝再戰,他曾20多次電奏,反對撤兵、議和,他曾在4月7日向總理衙門去電:“馮軍刻必進攻北寧,大勝後方可言和。”另外一派則以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為首竭力議和。4月1日,李鴻章致電總理衙門說:“法國茹費理內閣辭職不一定是專門為越南方面的事所致,但新的執政者必定會反對舊的執政者所為。況且涼山已被收復,如在這時平心與法國議和,和款可無多大損害,否則兵禍又會接而起了。”

  在李鴻章的建議下,清政府於4月4日與法國簽訂了《中法停戰條件》,主要內容為:雙方停戰,法國解除對台灣的封鎖;雙方派代表到天津北京議定條約細目和撤兵日期。《中法停戰條件》簽字後,清政府立即下令越南清兵分期撤退回國。1885年4月20日,清政府委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法國新政府代表巴德諾和談。1885年6月,李鴻章與巴德諾正式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也稱《中法天津條約》或《中法新約》。該條約主要內容是確認了1884年法國越南簽訂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否定中國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法國軍隊移交台灣中國軍隊撤出越南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0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6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