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台灣攀一帶一路蔡英文要如何出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日,中國大陸在北京舉行 “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針對中國大陸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力進行經貿投資等政策說明;而台灣,自蔡英文2016年上任以來提出“台灣要南進”的“新南向政策”。“南向”作為兩岸的戰略方向都證明著東南亞市場有著可觀的市場吸金力。


  “新南向政策”顯示著台灣試圖打破外交政治困難與經濟發展低迷的局面,尤其在“前瞻計劃”(由台灣行政院主導打造未來30年基礎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還未完善,外交與經貿上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等問題,台灣經濟成長急切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

  然而,台灣對於東南業這個機會,蔡英文究竟准備好了嗎?


  

  蔡英文呼吁台商在全球化布局中“新南向”的必要性

  “新南向政策”的猶疑不決

  蔡英文最近接受東南亞六國媒體聯訪時,提到“新南向政策和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並強調不是與之競爭。為什麼“新南向”一直與“一帶一路”兩相比較呢?主要是兩岸重點同時關注在東南亞,如果東南亞是一塊餅,如何分餅、分的多少當然會成為問題。

  而在東南亞這塊餅上,台灣關注的利益與中國大陸關注的問題則有所不同,台灣關注的東南亞在於台灣本身內需市場小以及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所以在台灣經濟成長緩慢的現在,需要有能者可以帶領台灣縱觀全局、突破台灣當前問題。

  然而在台灣當前的眾多問題中,除了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台灣如何自身定位?中美博弈之間,台灣如何夾縫中求生存?且撇開地理位置較遠的美國,一旦兩岸局勢緊張,在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前提下,台灣如何通過友善的外交鄰居關系,如何自我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問題?都是台灣當局者應該面對的台灣問題。


  大陸重量級涉台智庫、中國大陸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在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舉行的“兩岸關系現狀與前瞻”會議中指出,蔡英文政府在面對全球化的中美沖突或危機,應該把效應放大,並從中尋找定位,這種冒險心理正在增強。

  長期以來,台灣經濟發展與大陸密切相關,盡管蔡英文試圖對大陸示出善意,兩岸關系仍舊在“一中原則”的問題上僵持不下,導致台灣民眾對於蔡英文政府的不信任,黨派斗爭嚴重。台灣偶爾回應兩岸問題,偶爾成為中美關系的談判籌碼,很難有發展自身的優勢。

  因此,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正是撇開長期與中國大陸的緊密關系,與美國的經貿往來開展的第三條道路,如此冒險的政治決策,還需看到台灣在未來幾年經濟是否增長?台灣民眾是否願意買單?


  “東南亞”新局勢

  因著地緣關系,台灣終究離不開東南亞的命運,在1990年代台灣因為當地語言文化不同,基礎建設落後,對投資東南亞並不熱衷,大部分的台商某種程度上更相信了政府對中國大陸設廠風險的宣傳和優惠貸款的吸引,較有實力則是在大陸和東南亞雙重布局的廠商。

  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東南亞出現諸多經濟政治亂象,許多台商投資失利血本無歸,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市場和政策卻比較穩定,經濟開始大幅崛起,許多響應南向的台商觀念開始西行轉變。

  而在2010年代後,隨著中國大陸工資及經營成本越來越高,許多台商出走中國大陸轉移東南亞,南向政策轉而再度受到重視。時至今日,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為分散台灣中國大陸的外貿依存度而再度啟動的“新南向政策”,成為台灣突破經濟發展緩慢的一個破口。

  雖然“新南向”在東南亞強碰 “一帶一路”,但台灣政府可以透過與中國大陸產品的市場區隔來找到切入點,對於以出口經濟主導的台灣來說,如何利用產業優勢選擇市場導向也就相對重要。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2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