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前中年危機:大陸青年在焦慮什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談論人生危機這件事上,中年人已經不再具有獨占權。“1992年生人已經正式步入中年”登上新浪微博熱搜之後,關於中年危機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一些大陸的90後年輕人,自稱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早早地患上了中年危機,而且病症愈演愈烈,引得大陸媒體都在問:我們的年輕人怎麼了?


  

  大陸官媒批年輕人暮氣沉沉,但這能怪他們嗎?(圖源:VCG)


  所謂“危機”就是焦慮

  什麼是“前中年危機”?這還得從中年危機說起。中年危機,也稱“男人四十綜合征”,但從廣義上講,中年危機不僅僅是種特定的年齡現象,它還是一種心理學名詞,本質就是“焦慮”。

  這種焦慮源於時間本身:昨天永遠比今天明天溫柔,因為它已經過去,於是它也不再焦慮,它篤定的樣子總是能給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的人們些許心靈安慰。

  這種焦慮也自於對於生命力喪失的恐懼:當身體敏銳地感受到衰弱時,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青春期,那種萬物生長無畏無懼的狀態,那段血液沸騰無憂無慮的時光。

  所謂“前中年危機”是年輕人提前進入了本該是中年人才有的狀態。早前,《人民日報》曾刊發評論《莫讓青春染暮氣》,就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本該朝氣蓬勃的80後卻暮氣沉沉,他們心態集體變“老”,開始陷入懷舊,不斷歎老,甚至精神上也陷入“早衰”。現在看來,這篇文章以及當時引起的討論,頗有先見之明。

  未老先衰的年輕人


  2015年秋,華文互聯網上流傳著一篇署名“姜文”的文章,作者系統地描述了40歲“中年危機”的病症:“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孫子。”

  作者是否導演姜文本人已經不重要了,從這段話中,40歲的中年人看到了自己的樣子,20歲的青年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而在“前中年危機”討論潮中,有一篇《90後,你的中年危機已經殺到》也在互聯網上瘋狂傳播,文中列舉了90後已經有的中年危機的症狀。職場上,無所事事,卻疲憊不堪;生計:只有謀生,沒有生活;情感上,一個人生活,孤獨寂寞;身體上,已經有初老的症狀……這些看似不相幹的新聞,討論的卻是同一個問題:它反映著時下的80後、90後身上所承載的巨大壓力。


  80後、90後的確陷入了中年危機的那種撕扯狀態:想要獲得這一切是這麼艱難,幹脆放卻又心有不甘。於是年紀輕輕的他們,自然就有著中年人的那種老氣和疲態,或許他人仍在銳意進取,但顯示出來的精神狀態卻是一種焦慮和不安。

  前中年危機不過是自嘲

  大陸近日印發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將青年的年齡范圍限定為14-35周歲。重新劃分青年與中年的界限,顯然還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青年人可以自稱自己得了“前中年危機”,過了中年之後又有“後中年危機”。

  所以,“中年危機”這個提法並不十分准確,畢竟誰的人生從頭到尾不是一場危機?

  但這個話題也在折射出大陸社會已經面臨著某些嚴峻的、刻不容緩的問題,比如如何讓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如何讓房子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如何暢通階層流動渠道讓青年有更廣闊的進步空間?這些問題亟需全社會共同努力予以破解。

  現實是殘酷的,除了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以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走過它,承擔它,改變它。魯迅說: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麼都阻止他不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5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