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夢vs中國夢 將不再是零和僵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有幾次我在紐約和好幾撥人吃飯,遇到快畢業的碩博士和本科生,大家齊聚一堂討論的事情大多圍繞著今後的事業重心放在哪兒。

  在劉瑜教授留學的那個年代,她說遇見的每個中國人都是祥林嫂,喋喋不休地在問「以後想不想回國去」。


  而隨著國際間交流合作機會的不斷放開,「回」還是「不回」,對於留學生而言,似乎已經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海歸了回來呆著不舒服還能再海飄過去。

  但細思下來,又並非那麼簡單,機會的多元化反而讓人更糾結。

  國內外就業市場的好憂參半,生活品質的零零碎碎,以及文化氛圍的天差地別,都成了需要顧及的重要因素。

  事業的起步平台一般都需要有連貫性,是去開墾屬於「美國夢」的一片天,還是回來刷新自己的「中國夢」,成為留美學生在畢業當口不得不做的選擇題。

  我想起十五歲第一次去美國,下了舊金山機場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資本主義陣營」:「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滿眼望去是低矮的樓房,和人們悠閒篤定的腔調,海風徐徐,白雲朵朵。

  當然了,那時候國內霧霾並沒那麼嚴重,藍天白雲也不顯得那麼的「貴如油」。

  後來我與美國住家一對四十出頭的白人夫婦共同生活了一年,感覺到他們的「美國夢」就是我們「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高階版本:丈夫經營著一家帆船商店,妻子是全職太太,有兩個小孩,愜意自足。


  而對熟悉這些畫面的留學生而言,這樣的生活似乎又少了那麼點盼頭、那麼點激情。

  美國作家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他的書《美國史詩》中給了「美國夢」一個比較開放的定義:

  「在美國,每個人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富裕,更充實,因為機會變得均等。不再有歐洲式的上流階級去規范社會秩序了,而給予個人自由競爭的機會,使得人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成功和財富,並且實現社會的有效流動性」。


  但在一些美國人眼裡,現在的美國夢可能不再是抵觸所謂老牌歐洲「精英主義」的「自由主義」,而變得更加「後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更加看重財富的積累。

  但在金融危機之後,不僅僅是窮人叫囂著社會分配不均,連中產階級都開始抱怨自己過得苦。

  很多美國朋友都跟我提過,曾經讓他們堅信不疑的美國制度,現在也開始出現裂痕。

  特別是這幾年的經濟不振後,「占領」(Occupy)各種城市的浪潮此起彼伏,許多美國人也對其制度中的「自由」、「公平」等優越性和穩定性產生了懷疑。

  而相對的「中國夢」,也有著對「過日子」的追求,但對很多人而言似乎多了一份社會擔當和文化訴求。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