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稱呼儒家為儒教 其中道理在哪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孔子在世時,曾經從事過一項工作,就是在祭祀中擔任司禮樂官,這種職業被稱為“胥”。


  《禮記·王制注》中說:“小胥,大胥”,“皆樂官屬也。”這個稱為“胥”的職業,之後被寫作“儒”。許慎《說文解字》中說:“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孔子的學說就是通過“克己復禮”而使“天下歸仁”,後來孔門即被稱為“儒家”。

  


  孔子前的儒學是祭祀之學(土元:新華社)

  從歷史淵源看,儒家實際上是脫胎於西周的“禮樂祭祀”,經過孔子的改革,把孔子前的儒家思想改革為春秋時期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人學”。今天我們所說的“儒家”,實際上是指經過孔子改革的“人學”的儒家。

  其實,孔子的改革就是將儒家由宗教變成的倫理之學。但到了北周時,儒家呈現了向宗教復歸的傾向。當時已經出現了“三教”(指儒釋道三教)的說法。隋唐時期“三教”之說已很流行,唐朝國家慶典,詔“三教”辯論於朝廷,三教的精英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唐朝也出現了很多反對佛道的人,被蘇東坡成為“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就是其中的代表,足見三教關系之微妙。

  自北宋起,儒家的哲學思想呈現出許多宗教化的趨勢。哲學與宗教雖然在一些人看來是一回事,但是其基本精神截然相反。有人玩笑說,所謂哲學,就是“在一個問題上問七個為什麼”。哲學就是讓人以理性主義的態度不斷懷疑,而宗教講求以直觀經驗的態度不斷信仰。在歷史上,雖然有的宗教很注重哲學,但是最終的目的是將哲學工具化,實現使人產生信仰的目的。


  其中,程朱理學就是利用理性主義的哲學傳統把人引向一種信仰的。宋儒雖然也強調讀書人要善於懷疑,但是對於儒家思想的“忠”“孝”等核心概念,是絕對不允許懷疑的。甚至是以反傳統文明的明朝大儒王陽明,也不敢懷疑,“人是否要忠孝”等問題徹底成為了學術禁區。

  同時,宋儒也提倡“存天理、滅人欲”的禁欲主義,所謂“君子以征忿窒欲。”甚至是宋儒中的翹楚朱熹本人,在面對小人當道時,也不是主動斗爭,而是選擇做“遯翁”,所謂“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雲雲,未知可否。爰質所疑於神於靈,吉凶得失,悔吝憂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朱熹深信,遇到疑惑應當以蓍草推演求告神明,得到來自上天的啟示。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儒家思想自董仲舒強調“天人感應”後,到宋朝主宰命運的是“天”,不是“人”。對待“天人之際”,最後屈人而順天。


  

  傳統村落承載著儒教信仰(圖源:VCG)

  除了基本精神的宗教化,在儀軌上,儒家也呈現出宗教化的趨勢。儒教信奉“天地君親師”,尊奉《十三經》,類似“王者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土庶人祭其先”的完整的祭祀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各州府縣都建立孔廟,小孩入學讀書,要對孔子牌位行跪拜禮,這個禮儀到魯迅幼年入學時還沒有改,可見其影響深遠。

  孔子之前的“儒學”是禮儀祭祀之學,是宗教神學,孔子改革後的儒學是“人學”,北宋之後的“儒學”又復歸宗教神學,這或許因為“儒學”本身帶有一定的宗教基因,利瑪竇來華傳播天主教,采取“合儒”策略,實際上也說明了“儒學”的宗教基因。因此,儒教之說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