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春节专栏: 半个世纪前,上海人怎么过春节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生活在内环、中环的上海市民在寂静中迎来了丁酉年的金鸡报晓,没有鞭炮,没有喧闹,仿佛是静悄悄的黎明,这一切都令我感慨良多,半个世纪前,我还是小学生时,那时过年的情景,就如同片段的斑驳影像,浮现在眼前……


  我说的“半个世纪前”,大致是1950至1960年代前后。

  


  八宝饭

  那个年代,国家遭受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记得1962年快过年的时候,母亲领着我走在番禺路上,母亲花了5分钱买了一个大饼(烧饼)给我吃,饼还没有送到我的嘴边,突然就有人从我手里抢走了,我当时都懵了,母亲说算了,人家怕是饿得不行了,随他去了。

  就在这食物极度匮乏的饥饿年代,我们家里还是保留着过年祭祖的习俗。

  每当忌日和逢年过节,家里所有的人聚齐,跪拜天地,再跪拜祖先,接着是磕头烧纸,祭祖仪式后,我们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饭菜,以至于稚童的我对母亲说,天天过年,天天烧纸就好了。

  确实,作为一个懵懂少年,对于过年还是很兴奋的,一对善良的双亲,不论日子多么艰难,过年时,总是把他们的儿女打扮得体体面面的,这就是过年穿新衣。

  


  腌笃鲜

  而我记忆里的春节,红红火火,小孩子家则是从“放鞭炮”开始体验“年味”的。

  当时马路上,甚至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放鞭炮”也不敢奢侈,也只是“掼小炮仗”,买来一挂鞭,拆开来,一个一个的放,小心翼翼地点着芯,不慌不忙地向空中一扔,白天听到“啪”的一声,夜间还能看到火花。


  从腊月廿四起,家里送灶神,已经是过小年开始,我的母亲就开始了“忙年”的食材准备。

  父亲则自己买来红纸,打开砚台,磨墨自己写春联,他说自己写的春联,更能表达我们的心意。

  他要我练字,后来就把写春联的任务落在了我的身上,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是我家不变的传统。好处是我可以练书法,把字写端正,然而几十年来,最终也没有成为书法家,这是我一直愧对家父期望的。

  那段迎年、忙年的日子,母亲总是为了一家人吃好年夜饭而奔忙。那个时候上海人精打细算过日子,上餐馆是有钱人家的事情,普通平民家的年夜饭,家里摆上一张圆台面,一家老小围坐一圈,满载着亲情和温馨。

  但毕竟食品匮乏啊,年前政府给每家每户发一张集合式的大票证,得小心剪成邮票大小一张张,分别购买大黄鱼、小黄鱼、冻鹅、冻鸭、冰蛋、冰糖、花生仁、香瓜子、干发肉皮、粉丝、桂圆等。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