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浙大這些年實現的比當初設想的多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編者按】:趙鼎新教授以及社會學的學科發展最近成為焦點。在《中國社會學發展的致命弱點》一文中,他將自己的工作重點總結為三點:“一、在國內介紹和推廣歷史社會學研究,在西方與各國頂尖學者展開對話,同時朝著重新樹立中國的歷史觀和時間本體論的方向努力。二、通過支持和推動宗教社會學、族群社會學以及帝國研究等領域,幫助國內社會學在研究視野和研究問題意識上從內地拓展到邊疆,從邊疆拓展到海外,做大國的學問,為中國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做理論准備。三、開展對於社會科學方法的系統研究,總結西方特別是美國主流社會學和社會科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得失,在認識論層面試圖尋找和建立一個能與西方主流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對話,但同時體現中國智慧的社會科學方法論。”近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此。3月24日下午,澎湃新聞·思想市場專訪了趙鼎新教授,在他看來,在浙江大學的十余年,“實現的要比當初設想的多”。以下為訪談正文。




趙鼎新教授 澎湃新聞記者鍾源 拍攝


澎湃新聞:對於社會學學科建設,您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趙鼎新:我的學科建設思路分幾個層面。

第一是招頂尖學校的、學術訓練比較好的青年學者。

第二是幫助這些青年學者盡快適應中國情況,適應中國社會,然後繼續能在頂尖的國內、國外雜志和出版社發文章,特別是發能在世界上產生持續性影響的西方主流大學出版社的專著。


第三是這些文章、專著在本體認識論基礎上要有一定的中國視角、中國問題意識,但是同時又能讓國內外學者廣泛接受。我所說中國視角和意識不是很便宜地描述一些西方世界似乎“沒有”的東西,並且標記為是中國的特殊,而是在本體倫、認識論和問題意識層面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科學。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高難度的目標,我做了很大努力。

澎湃新聞:您在浙大的一些嘗試,比如鼓勵青年學者投外國頂刊、長聘機制等等,按照國內高校的評價體系,會不會對他們有影響?

趙鼎新:短期內看,我們的學者是沒有優勢的,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浙大社會學系是個新系,人員主要是通過新的長聘體系召進來的,長聘體系有它的一套規則,青年學者成長會比較“慢”。


第二,在長聘標准上,我們不是以課題多少、文章多少和帽子多少為准則,而是鼓勵青年學者去做“十年磨一劍”的學問,同時請了一批北大(专题)、人大、清華等大學的著名學者進行學術把關。這樣在產出文章數量上肯定會低於那些做短平快研究的學者。

第三,我們招了不少研究不太容易申報國內課題的、具有一定“敏感”性議題的學者。他們不但沒有課題可以申請,並且很難發表。同時,在社會學系把中國的聲音打出去的長聘“壓力”下,他們的文章和書籍主要是依靠外文發表。必須說明,“養”一批這樣子的人非常重要。我舉多年前一直反對一胎政策的學者為例,當時他們做的也是“敏感課題”,現在來看,幸虧有這些人頂著壓力一直在發聲。

澎湃新聞:您指的“中國意識”是怎樣的一種視角?您認為社會學學科發展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趙鼎新:中國問題意識這一議題可以從多方面來闡述。與我自己最近的思考相關的是,類似於西方科學的分析方法,在古代中國比比皆是。比如清朝有一位官員去黑河地區考察,他在報告裡面寫道:當地發生旱澇災害最主要的原因是森林砍伐。原來山上有很高的黑松林,二三月份天氣轉暖的時候,松林上端的雪融化成水流入當地50多條渠;到五六月份的時候,松林下的積雪消融又可以再一次灌溉田園。然而,當黑松林都被砍光後,洪水只發一次就沒有了——一次大洪水下來會太多太澇,後續再沒有雪水灌溉了就會發生旱災。這是多麼好的因果關系分析!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3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