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残障人群的日常生活体验(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2月3日,联合国定为“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障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估计,全球有大约15%的人有某种形式的残疾,即全球残障群体数量超过10亿。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障人士抽样调查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障人士总人数8502万人。官方将残障群体划分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多重障碍等。其中肢体障碍群体最大,有2472万人。


  8502万的残障人,在中国是个庞大的群体,每16个人中有一位残障人士。借国际残疾人日契机,澎湃新闻采访了三位障碍者,他们的共同点是热心公益,走近他们,听三位残障人士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

  狄雪慧:社会多一些同理性少一些同情性帮助

  1990年出生的狄雪慧,来自江苏常州溧阳,是一位视力障碍者,8岁时因为眼睛疾病导致双眼失明。目前她在上海公益组织“成为你的眼睛”全职工作,职位是培训师。

  眼疾发生在小学二年级,最初是一只眼睛看不清,“每次查视力表时候,因为害怕其他同学笑话,在捂住好眼睛时都会留一条缝,偷看。”

  但是不久,她便全部失明。“那时因为小,不知道失明意味着什么,只是到慢慢长大后,大概十多岁后,才慢慢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别。”

  失明后,狄雪慧便从家乡的普通学校转到南京的特殊学校求学,学习盲文、训练听觉、获得专业生存技巧,一直读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大专毕业。据官方数据,中国残障人群中“大专学历 ”人群的比例仅有1.1%。


  因为限制,拥有较高学历的狄雪慧,毕业后仍然只能去盲人按摩所。工作快一年时,她便辞去了按摩的工作,回家开了一家实体店。开店容易守店难,“我没法忍受自己的大好青春耗在守店上”。几经周折,狄雪慧终于找到了这份在公益组织的工作,而与她同时期一起找工作的朋友都已经回了老家。

  现在对于狄雪慧来说,出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因为总可以遇到很有趣的人和事。

  “上大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独立出行,依靠朋友帮助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但毕业前来到上海,发现很多视力障碍者都是独立出行,“我觉得那样很酷”。回校后,狄雪慧就迈出了第一步,独自一人去了离学校最近的十字路口觅食,尝试很顺利。


  狄雪慧已经习惯独立出行,她可以独立乘坐上海地铁,在徐家汇换成1号线,狄已经可以不需要地铁工作人员帮忙,她也经常挤地铁高峰。

  但独立出行也会遇到麻烦,比如,她的盲杖就被路人踩断过。“太多人边走路边看手机,还走得飞快,我真的是搞不懂呀,有时候踩到我的盲杖会让他们踉跄一下,挺危险的。”狄雪慧形容盲杖失去后的感觉是“眼前云雾缭绕,就像近视眼突然眼镜没了一个样。”

  狄雪慧希望的是,社会对于残障人士应多一些同理性帮助,而不是同情性的。“我们与正常人差别并不大,大家少一些刻板印象,少一些分别心,就好。”

  鲍洪贵:大多数残障人是封闭的,宅家里

  1987年出生的鲍洪贵,江西宜春人,今年29岁,由于先天性身体原因,出生时腿显畸形,后手术失败,十二三岁时便停止长高。鲍洪贵现在一边开网店制作工艺品售卖,以维持生计,一边做公益,担任宜春市衣加衣爱心会负责人,服务更多残障人士。

  初中毕业后,由于身体原因,他没能继续读中专。初中时,他的身体就已经停止长高,“但在学校其实没什么歧视,因为大家都是天天见,习以为常”,他说,“真正感觉到歧视还是步入社会后,社会的歧视太多了。”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