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攝影測量與計算機視覺 科普系列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攝影測量與計算機視覺


  (1)光與視覺

  1. 要有光


  137億年前,嬰兒宇宙僅僅存在了三分鍾。這是一個核熔爐,空間充滿了瘋狂的等離子體。電磁力已從超力中分離出來;作為電磁力的信使,光子,隨之誕生。然而,在等離子的濃湯裡,光子剛發射就被質子和電子彈射,宇宙混沌一片。時間流逝,空間擴展,宇宙漸冷。37萬年後,溫度降到3000K,質子和電子結合成中性的原子。此時光子才暢通無阻,宇宙間有了第一道光。不過,我們無須回到137億年前才可體驗不透明的宇宙。典型的等離子體近在眼前。站在6000K的太陽表面,你無法望見內部發生的離子風暴。

  這是量子場論中的光。只要人們好奇心永存,對於光的本質的研究,將一直持續下去。

  2. We come,We see

  130億年後。一顆叫太陽的恒星,此刻正照耀著它的第三顆行星——地球。淺海,一條魚在溫暖的水域徘徊。它的皮膚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變的對光更加敏感——這,就是原初之眼。然而,這雙眼睛,無法聚焦,世界模糊不清。幸好此性狀代代遺傳,並且進化出晶狀體。這是一塊凸透鏡,猶如鏡頭調焦,世界景象終於清晰。

  現在,我們將那些感光細胞,稱為“受光體”,並分成兩類。視椎細胞,對紅、綠、藍三種波段的光敏感,故定義為三原色——事實上,從那條魚進化而來的人類,只能看到這三種顏色,黃色和棕色等,是大腦用合成的方式“看”到的。雖然整個可見光波段,都屬於太陽的最強輻射區;但是人類只用三原色細胞,卻能分辨數以千計的彩色,大自然可謂大道至簡,鬼斧神工。另外一種受光體稱為視杆細胞,對所有的光都敏感,且可分辨只有幾個光子的微弱的光,故我等可夜間視物,但不能區分色彩。在眼睛中兩寸照片大小的面積裡,共有1.25億視杆細胞和600萬視錐細胞——相當於130兆像素的數碼相機,比當前普通相機的分辨率高10倍。不過,根據摩爾定律,人眼分辨率即將被數碼相機超越。

  3. 平直宇宙


  我們的宇宙一直近乎無限地保持平直(物質和能量的總和,使得空間曲率為零)。因此光,真空中的光,總是沿著直線傳播。到了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揭示了在大質量的天體附近,光線將發生彎曲——光的路徑變成了測地線。不過,這對住在地球上的人而言不用擔心。當然,生活在黑洞附近的幾何學家大概會碰到點麻煩,困在曲面魚缸裡面的魚科學家日子也不太好過。總之,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當然也是攝影測量和計算機視覺的物理基礎。

  如果硬要鑽牛角尖,考慮我們並沒有生活在真空中。此時,幾何光學的真正基礎是:最小光程原理,或者叫費馬最小光程原理。沒錯,就是那個業余數學家費馬。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光的傳播時間最短(而非路徑最短)。有了最小光程原理,我們就可計算出光是通過哪條路徑,從池塘中的魚,到達眼中的。假定空氣的折射率為n1,水的折射率為n2,真空光速為c。我們先得到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1 = c/n1,v2 = c/n2。那麼,從眼睛Q到魚P的傳播時間T就是:

  T = (x2+a2)0.5/v1+ (b2+(l-x)2)0.5/v2 (1)


  這裡x(或者說θ1和θ2)是未知數。運用微分法求極值:

  dT/dx = x/(v1(x2+a2)0.5)– (l-x)/(v2(b2+(l-x)2)0.5) = 0 (2)

  簡化得到:

  sinθ1/n1= sinθ2/n2 (3)

  顯然,我們在得到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同時,也順便推導了初中課本上的斯涅爾折射定律。最後,聯立(3)以及tgθ1 = x/a、tgθ2 = (l – x)/b,得到x和光的路徑。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0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