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对公众科学素养认识的两个误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最近,由于科技部等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发了众多讨论和争议,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所谓的“深度报道”,但这些报道误导居多,引发了更多的混淆。下面就其中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做一些辨析。


  在展开之前,先作一点说明,下文不再就“公民”、“公众”;“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区分,这完全无碍对行文的理解。

  1、科学素养基准的制定和调查到底该由谁来做?


  由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看,科技部公布的这个基准相当程度上由国内科技哲学(就是原来的自然辩证法专业)、科学社会学(国内目前可算作科技哲学一个方向,以及在部分高校中社会学的一个方向)的学者参与,而且不是一般程度的参与,基本由他们主导。

  但是国际上,并非如此!《中国科学报》昨天报道说,“按照国际惯例,科学素质调查一般由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者起草,因此,本报记者针对《基准》争论比较大的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下文引用报道均来自此报道,蓝色字体显示,不再说明)


  这哪里是什么国际惯例,明显是“中国惯例”。因为,尽管科学素养调查以及基准制定有上述学者参与,但他们参与的程度比较很低,并不像国内占主导地位。

  先谈基准制定方面,这方面美国2061计划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及《科学素养的基准》(需要说明一点,尽管美国这个基准主要针对的K1-K12的科学教育要形成的科学素养基准,但由于科学教育对公众科学素养形成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应该对我国的基准有重要参考价值,很遗憾)是两份核心文件。它们的制定者由哪些参与呢?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第一阶段科学专家组成员如下(该书中文版P198-200,不含咨询顾问等):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