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常挖耳朵或致癌 耳屎可防霉菌感染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愛掏耳朵的成都人小心哦!3月3日全國愛耳日,看看你有哪些用耳壞習慣。


  

  3月3日是第17個“全國愛耳日”,也是第4個國際愛耳日。然而,卻有不少人忽視了耳朵健康,有的人愛長期掏耳朵,有的人愛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有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聽力篩查……


  在耳鼻喉科醫生看來,很多我們不經意的小動作,實則隱藏著大風險。比如經常錯誤地挖耳朵,不僅不能起到清潔效果,反而可能導致聽力受損甚至發生癌變。此外,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煲電話粥等壞習慣,對聽力也是一種慢性傷害,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案例A/常掏耳 大爺患外耳道乳頭瘤

  今年70歲的丁大爺一直身體都很硬朗,但醫院的一份檢查報告,卻讓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煙又不喝酒,怎麼會得癌症?”經過對老人生活習慣的梳理,成都市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晉醫生幫他找到了原因----經常挖耳朵。

  原來,丁大爺很喜歡掏耳朵,時不時就會到公園、茶館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經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頭狀瘤,曾三次手術切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幹淨,沒經過消毒處理,很容易傳染疾病,耳道皮膚難免有損傷,易感染病毒、細菌,甚至於梅毒。”王晉說,科室1年多先後有6例以“外耳道乳頭狀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檢結果為尖銳濕疣,年齡從45歲到80歲不等,這些人大多具有喜歡挖耳朵的壞習慣。

  “很多老年人喜歡掏耳朵,掏不幹淨,反復刺激,耵聹越來越多,耵聹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壞了。”成都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劉海兵說。預防:


  減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數。“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並黏住進入耳道的灰塵等,還可防止小蟲接近。另外,“外耳道乳頭狀瘤”雖屬良性腫瘤,但術後極易復發,多次復發後,極有可能轉變為惡性腫瘤,惡變率為2%。

  案例B/常熬夜 大學生突發耳聾

  去年11月,成都一位20歲的大三學生小華就為了准備考證,在持續熬夜後出現了耳鳴和耳塞,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另一名在讀大學生也出現了類似問題。小川20歲,大學三年裡,他長期戴耳機學英語、聽音樂,後來他逐漸發現,自己焦慮不安,與別人交流時,需要對方大聲喊才能聽到。成都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劉海兵稱,“檢查發現,他的雙耳聽力損失達80分貝,屬於嚴重聽力受損”。現在,小川只能配戴助聽器了。

  成都市五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蘭艷麗表示,如果出現突發性耳聾,即使早期得到治療,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約1/3的人聽力能恢復正常,有1/3僅恢復部分聽力,還有1/3的人可能聽力基本喪失。預防:

  生活和工作要有規律,盡量減少連續熬夜或處在身心疲憊、精神緊張的時間。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接觸噪音。此外,還應積極治療可能與突發性耳聾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滯度增高的疾病。

  案例C/聽力受損 孩子暴躁成績差

  8歲的亮亮在老師、親戚的眼中是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總是全班倒數,所以經常被要求請家長。此外,他說起話來也不利索,表達不清楚的時候常常自己火冒三丈,把脾氣發泄給別人。

  一年前他被媽媽帶到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檢查耳朵,發現亮亮有重度聽力損失。醫生鄒凌說,亮亮出生時沒有做聽力篩查,長大後也沒有及時就醫,造成語言能力受限,脾氣變得暴躁。慶幸的是,在佩戴了助聽器半年後,亮亮的生活、學習都發生了變化,“成績從倒數變成了中等水平,性格也不那麼‘毛’了。”預防: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