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从这大佛的脸上能看出武则天面貌?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它是石窟寺艺术中国化的完成之地和集大成者


那些经历过沧海桑田却依然优美的造像身上

记载了岁月的创痛哀伤,也承载着


中原文化根脉和黄河文明的记忆

更烙下了不同文明交流、交汇又融合集成的

丝路文化印迹

1906年夏末,清廷派去日本(专题)等国考察立宪的大臣载泽刚刚回国,日本考古学家、古建筑研究奠基人关野贞此时也西渡来到中国。他在河南、陕西一带考察、拍摄古建筑,当他站在龙门石窟前,被其壮观华美震撼,与跟随着他的摄影师拍下百余张照片,记录了龙门石窟百年前的旧影。

那时,浮雕名作、曾出现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简称《帝后礼佛图》)尚在;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古阳洞中,代表北魏佛像艺术最精华的十几尊主佛像头部也大部分保存完整。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成为如今的学人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流散的文物碎片和被破坏的原址进行数据聚合的重要依据。现在正在河南洛阳博物馆进行,直至2023年5月10日结束的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上,流散的文物终于“身首合一、数字复位”。


历经盗凿磨难,又跨越岁月更迭,失落在历史中的珍宝恐难再追寻,而现存的造像,还来得及延缓它们的生命。在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眼中,考古才是对石窟寺最好的保护,因为它们终有一天将老去,只有最大程度地汲取文物的数据信息,才能以数字复位的方式将石窟永远地留给后人。



龙门石窟全景。图/视觉中国


这座开凿于山水相依之间长达1公里岩壁之上的石窟,至今仍存有编号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余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它是石窟寺艺术中国化的完成之地和集大成者,那些经历过沧海桑田却依然优美的造像身上,记载了岁月的创痛哀伤,也承载着中原文化根脉和黄河文明的记忆,更烙下了不同文明交流、交汇又融合集成的丝路文化印迹。在那里,不同文明、不同信仰(电视剧)、不同价值观的人都可以在相遇、碰撞、对话后找到自己的归所。

“中原风格”

从洛阳市区驱车向南12公里,远远就可以看到伊河两岸相对而立的龙门山和香山,两山相望,像一座天然的门阙。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被称为“伊阙”。两岸峭壁上,数千座壁龛静静矗立,大大小小的佛教造像沿河次第铺开。

站在作为龙门石窟名片、通高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脚下,再仔细端详关野贞教授当年拍摄的脸上身上伤痕累累、裂缝颇多的佛像,今天的卢舍那大佛相较一个多世纪前,不但没有增添“皱纹”,反而变“年轻”了。

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马朝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971年开始,卢舍那大佛所在的奉先寺曾首次进行过系统性加固和修复,时隔50年后,2022年7月,奉先寺再次完成了历时228天的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50年后的又一次大修,龙门石窟研究院同时借机进行考古研究和数据采集,依托脚手架,一架三用。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7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