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搜索:  

 論壇通告:  轉載新聞請務必注明出處,這些媒體請不要轉,謝謝   請不要上傳第三方有版權的照片,請尊重版權,謝謝   批評商家需要注意  
 個人空間: XY | 羅蓬特機器人 | 血流成河 | 我大爺 | 亂想 | 快樂的獅子 | 客觀中立而實事求是,唯服理據而杜絕辱罵 | 忽然聽到一個墨西哥女仔唱。呐呐呐呐呐呢呐 | 顧曉軍 | 白龍王許道長 | 寬廣的未來! | 我在溫哥華 | 國際貨運海運(家具設備食品材料貨品) | nessus | 我的退休生活 | 星空 | 大溫房產和地產研究 | 花隨風 | 湖裡湖塗 | 呂洪來的個人空間
 最新求助: 請問誰知道哪裡有賣理發的電動推子?   忽然有個疑問:戰爭時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會被強制服兵役嗎?   這個銀條   如何修改會員名?
 論壇轉跳:
     發帖回帖獲取加西鎊, 兌換精彩禮物

論壇首頁 -> 溫哥華不眠夜

2016年普利策特稿獎 《紐約客》:那場即將摧毀美國西北部的超級大地震 (發表於8年前)



回復主題  圖片幻燈展示  增添帖子到書簽中  給帖子中的發貼者批量贈送獻花或者花籃    |##| -> |=|        發表新主題
閱讀上一個主題 :: 閱讀下一個主題  
作者 正文
jerry8888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6-4-21 14:29 引用回復
  【編者按】

  “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海岸大斷層 恐引發9級大地震海嘯可越洋襲日本”,這個可用不到30個字概括的新聞,《紐約客》記者Kathryn Schulz將它寫成了一篇特稿《The Really Big One》(超級大地震),並在今年首次為《紐約客》摘得普利策特稿獎。

  與我們慣常所理解的“非虛構或者講故事型”的特稿不同,這是一篇解釋性報道,闡釋了一個自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以來圍繞在美國西北海岸人民心頭的“大噩夢”: 位於美國近海50英裡(80.47千米)處的卡斯卡迪亞斷層(Cascadia Fault)線有一天可能會裂開,引發地震和海嘯。這個斷層發生裡氏8級以上的大規模地震的平均時間間隔是240年,300多年前該地發生最後一次“超級地震”。災難似乎迫在眉睫,卻又具體時限不明,人類顯得無助又脆弱。

  這個涉及了地質、科學、環境、歷史等多個領域的問題,女記者Kathryn Schulz用她令人印象深刻的時空視野交織成篇,展現了她對文字非凡的駕馭能力。普利策評獎委員會說,文章是對卡斯卡迪亞斷層帶雅致又科學的敘述,是環境報道與寫作的傑作。

  值得一提的是,普利策直到2014年才對雜志開放。2015年,以品味以及寫作著稱的《紐約客》就入圍了特稿獎;最終在普利策100周年之際,奪得特稿獎和批評獎,開創了雜志拿到普利策的先河。

  傳媒狐(微信號:media-fox)獨家編譯了這篇約1萬字的特稿,隨同公號的新欄目“長閱讀”一並推出。

  文|Kathryn Schulz 編譯|Meow

  2011年的地震與海嘯襲擊日本東北時,克裡斯•戈爾德芬格(Chris Goldfinger)正在200英裡(約321千米)外的柏市(Kashiwa)參加地震學國際會議。地面剛開始晃動,房間裡的每個人都笑了。地震在日本很平常——已經是一個禮拜裡的第三次——而且無論怎樣講,與會者參加的正是跟地震有關的會議。接著,每個人都看了看時間。

  地震學家清楚,地震持續的時間可以用來預示它的裡氏級數。1989年奪去了63人性命造成60億美元損失的加利福尼亞洛馬•普雷塔(Loma Prieta)地震持續了15秒,裡氏震級6.9級。時長30秒左右的地震通常在7.5級左右;時長1分鍾的地震規模更大,但仍處於7級;震動長達2分鍾,震級就會進入8級;持續3分鍾,標度會在8的范圍內繼續提升。到達4分鍾,地震就可達裡氏9級。

  戈爾德芬格看向他的手表時,時間是下午2點45分。會議正進入當日的尾聲。他在頭腦裡盤算起了壽司。講台上的人有些猶豫,不知是否該繼續發言。震感不算強,但超過了60秒標記線,持續時間比這周的其他幾次都要久。晃動感在增強。會議室裡用的是小型帶底輪的塑料椅子。身材高大結實的戈爾德芬格琢磨著,我才不要鑽下身避難呢。1分30秒後,會議室裡的每個人都站起身,跑向門口。

  時值三月。空氣中尚有寒意,驟然間有雪飄來,落到地面又不見了蹤跡。同樣不見了的是往常的地面,如今變得折斷、凸起,開裂。戈爾德芬格打了個比方,就像是駕著沒有緩沖裝置的汽車駛過岩石路面,而車子和岩石路又恰好處於大海的包圍中。震動已經持續了超過2分鍾。樹上還掛著上個秋天的枯葉,發出一陣沙沙的奇怪聲響。他與同事剛剛路過的大樓頂部的旗杆正以40度的幅度晃動。建築本身使用了防震技術,大樓主體建在可移動的承重體上,而非直接建在地基上。戈爾德芬格探出身子。底座正傾斜成一個角度,以前後約一英尺的幅度擺動著,在院子裡磕出了一道溝。他認為應該沒什麼大問題,收回了身子。他的手表指針已經劃過了3分鍾,還在不斷滴答往前。

  媽的,戈爾德芬格想,雖然還不至於驚慌失措,卻足夠使他詫異。幾十年來,地震學家都相信日本不可能發生超過8.4級的地震。然而2005年時,在日本北淡町(Hokudan)舉行的一次會議中,一位名叫池田安隆(Yasutaka Ikeda)的日本地震學家辯稱,日本很可能將要發生達9.0級的地震——並造成災難性後果,而日本舉世聞名的地震海嘯預防措施——包括防波堤的高度,都是基於錯誤的科學設計的。他的演講收到了一陣彬彬有禮的掌聲,很快就被人忘記了。如今,在震動持續4分鍾後,戈爾德芬格意識到,我們生活的行星本身證明了那位日本“卡珊德拉”(希臘神話人物,有預言能力)的預言是正確的。

  有一陣子,場面是相當激動人心的:這幾乎是一場實時地震科學的革命。然而很快,興奮的心情就煙消雲散了。戈爾德芬格和每一位站在北淡町空地上的地震學家都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他們中的一人拿出了手機,檢索起NHK電視台的視頻,那是晃動一開始時,由飛行至海面上空的直升機拍攝的。戈爾德芬格在室外站了30分鍾後,他在兩英寸的屏幕上看到了席卷而過的海嘯波。

  最終,超過1萬8千人在這場9.0級的東日本大地震以及隨後引發的海嘯中死亡,重創了日本東北省份,導致福島核電站停工,並造成約2200億美元損失。那周早前的幾次晃動,被證實是日本歷史上有記錄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的前震。但對戈爾德芬格而言,作為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古地震專家,世界上鮮有人問津的斷層線(fault line)研究權威,這場地震本身只是前震:是另一場地震的“前奏”。

2



  壹

  大部分美國人聽過聖安德烈亞斯(San Andreas)斷層線的名字,它幾乎與加利福尼亞州等長,還經年不休地流傳著馬上就要“大爆發”的傳言。不管聖安德烈亞斯以前發生過什麼,傳言本身很有誤導性。每條斷層線都有它的能量上限,由它的長度、寬度,以及能夠波及的距離而定。就聖安德烈亞斯——這條世界上研究最多最徹底的斷層線——而言,它的最高上限約為8.2級——的確算得上是大地震,但由於裡氏震級是由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常用對數演算而來的,這僅是2011年東日本地震強度的6%。

  然而,在聖安德烈亞斯北部還有一條斷層線,卡斯卡迪亞俯沖帶(Cascadia subduction zone),它沿太平洋西北地區分布,長約700英裡(約1126千米)。從加利福尼亞州的門多西諾角(Cape Mendocino)附近出發,一路經過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另一端位於加拿大南部的溫哥華島(Vancouver Island)。“卡斯卡迪亞”的名字,一部分來源於卡斯卡迪山脈(Cascade Range),它是貫穿同樣路徑且有數英裡蔓延至內陸的火山山脈;“俯沖帶”是指兩個板塊相遇,一個板塊插入另一個相對被動的板塊之下的部分。地殼板塊是由地幔(mantle)與地殼(crust)組成的巨大平面,經過歲月漫長的漂移,重新塑造著地球表面與海洋。大多數時間,它們的移動十分緩慢、無災無害,也不易察覺。

  伸出你的雙手,手掌向下,中指指尖相對。你的右手代表的是北美地殼板塊,在它之上,就是我們生活的整片大陸,分布著從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到西雅圖的太空針。你的左手代表的是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海洋板塊,面積約9萬平方英裡(約23萬平方千米)。它們相遇的地方,就是卡斯卡迪亞俯沖帶。現在,將你的左手在下方滑過你的右手。這就是胡安德富卡所做的運動:緩慢的,持續的,往北美地殼的下方移動著。當你嘗試這麼做,你的右手會滑過左手的胳膊,就像要捋起袖子那樣。而北美地殼卻不是這樣前進的:它會卡住,鍥入另一板塊的表面。

  現在停止移動你的雙手,將你的右手指關節曲起。在胡安德富卡板塊下方,被卡住的北美地殼就是這樣向上凸起的,在它的東邊方向受到擠壓,以每年相對3至4毫米及30至40毫米的速度發生著。這樣的過程可以經歷相當長時間。大陸是在不停生長的,它還很年輕,上面的岩石還具有彈性(岩石就像我們人類一樣,年代越久就越僵硬)。但這不可能是無期限的。它會碰到阻擋物——所謂的“穩定地塊”(craton),位於大陸中心地帶年代久遠的巨大僵硬陸地——或早或晚,北美地殼會變得像一只彈簧那樣。出現那樣的狀況,只有卡斯卡迪亞俯沖帶南部作出讓步——比方說,抬起你的前兩只手指——導致的結果是發生8.0級至8.6級地震。那可是場大地震。而如果是整個俯沖帶“妥協”,地震學家稱之為整體斷裂(full-margin rupture),造成的地震將達8.7級至9.2級。

  毫無疑問,那是超級大地震。

  將你的右手向外翻開,使些力氣,你的手掌可以倒轉平攤下來。第二次大地震在此時發生時,大陸的西北邊緣,從加利福尼亞到加拿大,從大陸架到卡斯卡迪,會下沉6英尺(約1.8米),以及向西彈出30至100英尺(9.1米到30。48米)——在僅僅幾分鍾內,釋放出幾個世紀積聚的隆起與被擠壓的巨大能量。有些移動會發生在海底,改變巨量海水的位置(留意當你翻轉手掌時手指的反應)。海水會向上形成巨大的高山般的立面,在頃刻之間又轟然崩塌。其中的一面會湧向西部,往日本的方向;另一面會湧向東部,這道長達700英裡的水牆將會抵達西北部海岸。平均來講,就在地震發生的15分鍾之後。當地面的震動平息,海嘯退去,原先的地表會變得面目全非。肯尼思•墨菲(Kenneth Murphy)是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X區塊的負責人,監督的區域包括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和阿拉斯加。墨菲表示:“我們認為,5號洲際公路以西將會被一舉摧毀。”

  在美國西北部,受影響的范圍將超過4000平方英裡(約1萬平方千米),包括西雅圖、塔科馬港(華盛頓西部城市)、波特蘭、尤金(俄勒岡西部城市)、塞勒姆(俄勒岡首府),奧林匹亞(華盛頓首府),波及700萬居民。當整體斷裂發生,那些地區會遭遇北美大陸歷史上最嚴峻的自然災害。約有3000人死於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近2000人死於卡特琳娜颶風;近300人死於桑迪颶風。FEMA估計,將會有1萬3千人死於卡斯卡迪亞地震及海嘯,另有2萬7千人受傷。他們估計,大約需要為100萬重新安置的人提供臨時住所,以及為另外220萬人提供飲用水和食物。“這一次我真的希望是科學出錯了,人類在之後的一千年都不要經歷這些。”墨菲說。

  事實上,相關的科學研究相當活躍,幕後主導的科學家就是克裡斯•戈爾德芬格。感謝他與他的同事的努力工作,我們目前得知卡斯卡迪亞地震在接下來50年爆發的機率大約是三分之一;而發生超級大地震的機率大約是十分之一。即使這些數字仍不足以全面反映它潛在的危險——或者更准確來講,整個北美西北地區在“大敵當前”時竟是如此大意。整個故事中最令人憂慮的地方在於:30年前,從沒有人知道卡斯卡迪亞俯沖帶曾發生過大地震;45年前,甚至沒有人知道這裡發生過地震。

  貳

  1804年5月,梅裡韋瑟•劉易斯(Meriwether Lewis)和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與他們的探險隊從聖路易斯出發,進行美國歷史上首次官方國情考察。18個月後,他們到達太平洋,在俄勒岡州如今靠近阿斯托利亞(Astoria)的地方駐扎下來。那時,美利堅合眾國剛成立29年,加拿大甚至還未宣布建國。這片大陸廣袤的土地對白人探險者來說幾乎一無所知。主導這次探險的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甚至認為他們可能會遇見猛犸象。印第安人已經在西北地區生活了數十個世紀,但他們沒有書面語言,早前來到這裡的歐洲人也沒有交給他們關於地震的記錄。新來的人僅憑表面的樣子決定來如何使用土地。就表面價值而言,這裡算是相當富饒:廣袤、廉價、氣溫宜人、高產,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挑不出毛病。

  近一個半世紀的時光流逝而過,沒有人留意到長久以來寧靜安詳的美國西北部有任何躁動的跡象。要再過50年後,科學家才逐漸解讀出這裡的地震歷史。地理學——就像很多地理學家會告訴你的那樣,絕不是什麼富有魅力的學科,研究隱沒於地下的塵土之中,而靚麗的榮光屬於人類及宇宙——從遺傳學,到神經系統科學,到物理學。但或早或晚,每個學科都有它的奠基之日。而對發現卡斯卡迪亞俯沖帶來說,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地理發現。

  最早的線索來自地理學。世界上最嚴重的地震幾乎都發生在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這條火山帶活動頻繁,地質極不穩定,從新西蘭往上經過印度尼西亞和日本,穿過海洋抵達阿拉斯加,再向下延伸至美國西部海岸及智利。日本,2011年,9.0級地震;印度尼西亞,2004年,9.1級地震;阿拉斯加,1964年,9.2級地震;智利1960年,9.5級地震——就算還不及1960年代提出板塊運動學說,地理學家就注意到了其中的規律。最終,環太平洋火山帶被證實就是由俯沖帶形成的環狀區域。幾乎這個地區所有地震的成因都是大陸板塊在運動中受到了海洋板塊的阻擋——就像北美板塊受到來自胡安德富卡的阻擋——在瞬間釋放出能量;幾乎所有火山爆發的成因都是海洋板塊滑入大陸板塊之下,積聚到一定溫度後,壓力達到極致,熔化了上方的岩石。

  美國西北部正好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它的海岸處,海洋板塊正滑入大陸板塊下方。在內陸,卡斯卡迪火山山脈下方,胡安德富卡板塊的溫度正不斷上升,熔化了它上方的一切。換一種說法就是,卡斯卡迪亞俯沖帶正如戈爾德芬格指出的那樣:“完美印證了所有地質結構運動上的假設”。然而,沒有任何歷史記錄下這裡曾爆發過大地震——或者說,曾發生過地震。相反,其他俯沖帶不時就爆發大地震,小地震更是不勝枚舉: 5.0級地震,4.0級地震,震感就如同困擾為什麼鄰居要在半夜挪沙發。在日本待上一周,你就會對此習以為常。而你可能在美國西北地區的好幾個城市生活了一輩子——有過幾次,事實上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都沒感受到過大地的震動。1970年代,地理學家面臨的問題是,究竟卡斯卡迪亞俯沖帶是否打破過它那吊詭的沉默?

  1980年代晚期,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布萊恩•艾特沃特(Brian Atwater)和一位名叫戴維•亞瑪古奇(David Yamaguchi)的研究生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以及卡斯卡迪拼圖的另一主要線索。他們的發現主要在一個被稱為幽靈森林的地方。華盛頓州海岸一線,科波利斯河(Copalis River)兩岸生長的一片美西紅側柏(western red cedars)。2014年夏天,當我與艾特沃特和亞瑪古奇一道漫步其中,很快就明白了它得名的原因。整片紅側柏分布在河流北部寬廣的一片低矮的沼澤地裡。樹木早已死去,但枝幹依舊摧枯拉朽地立在那裡。樹葉早就落光,枝丫折斷,樹皮也不見蹤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隱沒在一片銀灰之中,就好像它們在身體裡給自己蓋下了墳墓。

  導致幽靈森林裡紅側柏死亡的是海水浸泡。長久以來,人們都以為四周的海平面不斷上升,淹沒了它們的樹根,於是在漫長的消耗中一棵一棵死去。然而1987年時,艾特沃特在土層中找到了地面突然沉降的證據,並且在華盛頓海岸一線都有相似發現,於是他懷疑,在過去時——由於地面突然下降,樹木是在頃刻間死去的。為了得到證實,他找到了研究樹木年輪的專家亞瑪古奇。亞瑪古奇提取了紅側柏的樣本,得出了它們是同時死亡的結論:每一棵樹的最後一道年輪都中止在1699年的夏天。由於樹木不會在冬季生長,他與艾特沃特認為,在1699年8月至1700年5月間的某個時候,這裡發生的地震使土地突然下沉,並最終導致了樹木的死亡。這個時間假設把美國西北部的書面歷史整整提早了一百年——公正說來,幽靈森林這種偵探故事可以就此打住了。

  但事情並沒有完。如果你從幽靈森林出發,正對南方行進5000英裡(約8046千米),將會抵達的是日本東北沿岸。2011年的地震清楚地證明了那裡是海嘯高危區。而日本自公元599年起就有對海嘯的相關記錄。在此後的1400年中,有一件古怪的事不時引起過關注。元祿時代(Genroku era)第12年的第12個月的第8天,長達600英裡(約956千米)的海浪侵襲了海岸,夷平了房屋,漫過了護城河。日本人知道,海嘯是由地震導致的,而在元祿時代,沒有人感受到大地震動。海浪的來襲沒有任何可察覺的跡象,當科學家開始研究此現象時,將它稱作“孤立子體海嘯事件”(orphan tsunami)

  終於,在1996年的《自然》(Nature)雜志上,地震學家佐竹建治(Kenji Satake)和他的三位同事借鑒了艾特沃特和亞瑪古奇的研究,為那個“孤立子體”找到了它的“母體”——也為卡斯卡迪亞的故事填補上了細節詳實的空白。大約是1700年1月26日晚上9點時分,一場裡氏9.0級地震襲擊了美國西北部,導致了土地沉降,淹死了沿岸的森林,在大海中掀起了達整片大陸一半長度的巨型海浪;而另一半海浪用了10個小時才橫渡過大洋,大約在1700年1月27日抵達日本:按照當地的歷法,正是元祿時代第12年的第12個月的第8天。

  當科學家們重建出1700年的那場地震,以前被忽視的一些記錄突然成為了作證的線索。1964年,不列顛哥倫比亞Huu-ay-aht First Nation部落的首領路易斯•努克米斯(Louis Nookmis)講過一個故事,一直流傳了子孫七代。故事是關於生活在溫哥華島上帕赤納灣(Pachena Bay)人們的集體死亡。“我想是因為那天晚上大地的劇烈震動,”努克米斯回憶。根據另外一個部落的歷史,“他們突然沉到了海底,全都淹死了,沒有人生還。”大約100年前,Makah部落的首領比利•鮑爾奇(Billy Balch)回憶了一個相似的故事。聽說在他出生前,所有海水都從華盛頓州的尼亞灣(Neah Bay)退去,又突然倒灌回來,淹沒了整個地區。幸存者發現獨木舟掛到了樹上。2005年的研究中,彼時華盛頓大學的地震學家露絲•魯德溫(Ruth Ludwin)和9位同事一起,收集和分析了印第安人的地震與海水泛濫記錄。有些記錄包含了足夠的信息來估計地震發生的時間范圍。大體上而言,這個時間的中間值域位於1701年。

  對歐裔美國人來講,這些故事並不能成為假設的充分證據,直到假設本身得到印證。然而對1700年卡斯卡迪亞地震的還原依舊是一片稀有的自然拼圖,完美地勾勒了地殼移動說暫時無法解釋的部分。這真是令人驚歎的科學;對科學來講,這簡直是令人驚歎的發現。然而對數百萬生活在美國西北部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個噩耗,正如戈爾德芬格所說:“在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人們已經感覺到了沮喪。”

  戈爾德芬格是在他位於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實驗室裡對我說這番話的。那是一棟低矮的組合式預制房,穿過英語文學系後,很容易誤認為到了維修部門。實驗室裡有步入式冷凍櫃。進入冷凍櫃,從地面延伸至天花板的架子上擺滿了貼有各種標簽的試管,直徑4英寸(約10厘米),長5英尺(約1.5米)。每支試管裡都擺著一塊海底的岩芯樣本。每個樣本都包含了過去1萬年間銘刻在海底的歷史。俯沖帶地震爆發時,土壤如激流般從陸地的坡面一瀉而下,在海底形成永久沉積物。通過考量每個樣本的數量與體積,比較它們在卡斯卡迪亞俯沖帶的連續分布,戈爾德芬格與他的同事一起測定了整塊地區已經斷裂的面積,發生的頻率,以及激烈程度。

  得益於那項工作,我們如今知道美國西北部在過去的1萬年裡經歷了41次地震。如果你用1萬除以41,會得出243,那就是卡斯卡迪亞爆發的重復周期:每次地震爆發間歇的平均時間又會不斷削減。這樣的時間跨度顯現了它的危險性,即因為它爆發的周期很長——漫長到讓我們疏忽地在最糟糕的斷層線上建立起了整個文明——而同時它又不足夠漫長——自1700年那次地震以來,我們如今正進入243年重復周期的第315年(注:報道發表於2015年)。

  可說起來,如果要在這些數字裡挑刺並非什麼難事。重復周期取的是平均數,而平均數本身是很“狡猾”的:10是1和11的平均數,也是11和2的平均數。然而,這卻不足以回避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嚴峻性。2011年發生在日本的災難亦是矛盾導致的結果:日本擁有最先進的地震科學預報,而預報基於的卻是錯誤的當地可承受損害的預判。美國西北部也會面臨相似的現實——不過蘊藏的矛盾更是千絲萬縷。“就科學而言,這是很有意思的(研究),”戈爾德芬格說,“我很享受它。然而在我們所知與所應付諸行動之間的鴻溝卻日益擴大。我已經在世界上地震預防最完備的國家經歷了一次大地震,而如果那是在波特蘭”——戈爾德芬格在講完這句話前搖了搖頭,“這麼說吧,我還是不要在那裡的好。”

  叁

  卡斯卡迪亞大地震爆發的第一個信號將會是出現壓縮波,從斷層帶向外散發而出。壓縮波是傳播速度很快的高頻波,犬類以及一些其他動物能夠聽到,但對人類而言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顫動。它們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不過對預報來講卻十分有效。由於它們的傳播速度快,地震傳感器往往能夠在早於其他地震波30至90秒之間探測到它。這些時間已經足夠啟動地震報警系統,比如日本全境目前都在使用這種方法。它會自動激活各種救生模式:中止鐵路運行,關閉發電廠,啟動電梯及消防閘門,通報醫院停止手術,觸發警報,而使公眾能所有防備。美國西北部是沒有地震報警系統的。當卡斯卡迪亞地震爆發時,將會傳來一片刺耳的狗吠聲,在表面波到達前,人們會發出不知所以然的“究竟是怎麼回事”的疑惑。表面波的傳播速度較慢,是低頻波,會讓整個地表上下或是左右翻轉:直到這種晃動出現,才會引來人們的嚴陣以待。

  震動發生不久,卡斯卡迪亞以西甚至更廣大地區的電網就會中斷。如果地震發生在夜晚,接下來的劫難都將在一片漆黑中一一降臨。理論上地震時那些待在家裡的人是最安全的;在私人住宅加裝避震設施常常花不了多少錢,執行起來也最容易,但生活在美國西北部的人們常年被安逸的環境麻痹了風險意識,幾乎對此漠不關心。然而這種冷漠很快就會被擊破,以及房間裡所有的玻璃制品。房間裡的所有東西,只要不是固定住的,都會隨地板傾斜,或是直接摔下:書架、台燈、電腦、餐具間裡裝著各種調料的瓶瓶罐罐。冰箱會跑出廚房,自動拔掉電源,整個翻轉了身。電熱水壺掉下了台子,壓壞了室內輸氣管道。地基不穩的房子開始滑動——或者,它們會依照慣性原地不動,直到地基與下邊的地面一道,朝西邊震動。地面起伏不定,房屋即將崩塌。

  整片地區的大型設施也不會幸免於難。直到1974年,俄勒岡州才有了第一部抗震指引;直到1994年,美國西北部的少數幾個地方才制定了應對9.0級地震的規定。大量建築都是在那之前修建的。俄勒岡州地礦局(DOGAMI)負責人伊恩•馬丁(Ian Madin)估計,州內75%的設施無法應對卡斯卡迪亞大地震。FEMA的估算是,整個地區的100萬棟建築——其中超過3000棟是學校——將轟然崩塌或是在地震中毫無抵抗力。行將崩塌的還包括一半的公路橋梁;三分之二的鐵路與機場;三分之一的消防局;一半的警察局,三分之二的醫院,以及波特蘭兩條河流上17座橋梁中的15座,均無法幸存。

  災難往往發端於諸多細小的問題,從而導致致命的後果:因為少了一顆釘子,而輸了一場戰爭;因為15個各自獨立又不緊要的小錯誤,而使噴氣式客機失事。俯沖帶地震因循的卻是相反的規律:一個巨大的問題引發出成千上萬問題。卡斯卡迪亞地震會引起整個地區的土地滑坡——西雅圖的應急管理辦公室預計,本市受到影響的范圍將達3萬平方英裡(約7萬平方千米)。它還會導致液化(liquefaction)現象。看起來堅固的土地像是液體那樣“流動”起來,摧毀上方的一切建造。西雅圖有15%的面積是可液化土地,包括17座日托中心,以及34500人的房屋。俄勒岡的能源基礎設施樞紐面臨的是同樣的困境。從波特蘭方向延伸來的6英裡長的管道中輸送的是州內90%的液態能源,提供著從變電站到天然氣終端的每日所需。於此同時,搖晃、滑坡,震動會接著觸發火災、洪水、管道故障、堤壩決口,以及有害物質泄漏。以上任何一種二次災害都毫無疑問會造成損失、破壞與死傷。

  犬吠過4至6分鍾後,震動會慢慢平息。在接下來的幾分鍾,整個地區會繼續自身崩壞到四分五裂。這時,海浪就趕到了。真正的破壞才要剛剛啟幕。

  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在海嘯中生還的機率是最低的。唯一活命的方法是當海嘯來臨時,你不要出現在現場:避開海嘯高危區,或者盡快跑去高處。對生活在卡斯卡迪亞洪災區(inundation zone)的7萬1千名居民而言,兩次災難發生之間逃生的窗口期十分短暫。直到知道地震來了,人們才會明白發生了什麼——“震動-預警系統”,俄勒岡西塞德(Seaside)的城市規劃師凱文•庫普勒斯(Kevin Cupples)開玩笑說——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地震破壞了道路,人們只能依靠自己的雙腿逃生。取決於所處地點的不同,你所擁有的時間在10分鍾到30分鍾之間不等。這意味著你沒有時間找手電筒,沒有時間在毀於一旦的屋子裡茫然猶豫,不能尋找家人,或者是當個“好人”。“海嘯來時,你所能做的只有拔腿就跑,”俄勒岡地震安全政策顧問委員會(OSSPAC)主席傑•威爾森(Jay Wilson)說,“你只能保護自己,不要回頭,不要回去救任何人。你拔腿就跑,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海嘯中救人的最好時機是在它發生之前,但西北海岸的人們尚未嚴肅對待這件事。沒有人要求旅店和公司公布逃生路線,或者為雇員提供逃生訓練。在俄勒岡,自1995年起不再允許在洪災區修建醫院、學校、消防局和警察局,但已經建好的設施不會受到影響,開發商想要修建旅店、能源設施、養老院也不是沒有可能,他們只需要與DOGAMI商議逃生計劃即可。“你來到辦公室,坐下,”伊恩•馬丁說道:“我說,‘那簡直蠢透了’,但你說,‘好吧,看來我們已經討論完了。’”

  過分寬松的安全政策使洪災區內的人們無法幸免災害。俄勒岡海岸22%的人口是65歲以上的老人,州內29%的人口是殘疾人,這些數字在其他有些海邊城市只會更為可觀。“我們沒法救他們,”凱文•庫普勒斯說,“我不會講些什麼糖衣炮彈的話,比如‘啊,好吧,我們會照看老人的。’不,我們不會。”同樣,也不會有人想著要救游客。在洪災區內的華盛頓國家公園每天接待的游客平均數是1萬7千人。馬丁預計,夏日周末,5萬至10萬人會來到俄勒岡的海灘度假。“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逃生,”他說,“而海灘恰恰是最難逃生的地點。”

  那些沒能靠自身逃出洪災區的人,很快會迎來更大的威脅。一個成年人會被時速6.7英裡(約10公裡),深至腳踝的海浪擊倒。當海浪逼近時,速度會達到原來的兩倍,高度會隨海岸線的輪廓改變,由20英尺至超過100英尺不等(約6米到30米)。這根本不是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的浮世繪,海浪從海平面躍起,從高處回落。現實是,會像整個大洋被高高抬起,瞬間淹沒陸地。迎面擊來的也絕不只有海水——在美國西北部的沿海城鎮,那將會是5層樓高的巨浪,席卷著卡車、門框、捕魚船,電線杆,以及目力所及一切。

  當海嘯退去,查看受災狀況時,你需要的是國際空間站的協助。災害將從加利福尼亞蔓延至加拿大。地震對卡斯卡迪亞西部造成的浩劫,可波及加利福尼亞的薩克拉門托和印第安納州東北部的韋恩堡(Fort Wayne)這樣的重災區,亦可及至紐約。FEMA預計,搜救將在10萬平方英裡(約26萬平方千米)的范圍內進行,受災海岸線將長達453英裡(約729千米)。就傷亡人數而言:正如我之前引述的數據——2萬7千人受傷,近1萬3千人死亡——基於的是官方預設的一種狀況:假使地震發生在2月6日的上午9點41分。而如果地震爆發在夏季,海灘上擠滿了度假的人,以上遇難人數可能只是實際的一個小數點。

  玻璃酒杯、古董花瓶、髖關節骨頭、心臓:會在瞬間破碎的,修復卻往往緩慢,如果還可以被修復的話。OSSPAC預計,5號洲際公路通道上,由地震造成的電力中斷需要1個月至3個月才能恢復;需要1個月至1年才能恢復供應飲用水和啟動下水道;需要6個月至1年開通高速公路;需要18個月來重建醫院。在沿海地區,需要的時間更加漫長。任何選擇或者別無選擇滯留災區的人們,要在沒有電的情況下生活3至6個月;在沒有飲用水和下水道的情況下生活1至3年;在沒有醫院的情況下生活3年甚至更久。而且這些預計數據不適用於洪災區,之後的數年那裡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所有這些,究竟會造成多少損失?FEMA的救災與重建計劃中納入了各項數字,唯獨不包括損失金額。但無論最終的數字是多少——就像之前的其他災難一樣,美國的納稅人會負擔起其中75%的份額——美國西北部的經濟都會全面崩潰。由於基礎設施受到重創,公司要麼倒閉要麼就不得不搬遷。當地居民也會逃也般的搬走。OSSPAC預計會有大規模人口遷移以及長期的人口下滑。地震發生時,克裡斯•戈爾德芬格本人可不想在那裡。但無論出於何種考量,災害過後前往那裡或者留下的想法都實在糟糕透了。

  肆

  表面看來,地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似乎是空間問題:我們生活在斷層線上,住在磚塊蓋起的大樓裡,中意靠近海邊的度假屋,而實則隱患重重。但問題的另一面是,它也在我們面前拋出了時間問題。地球已經有45億年歷史,但我們卻是年輕的物種,相較而言,每個人不過就是這麼一輩子,人類生命之短暫,造成了一種時空感上的狹隘——相比自身而言,我們對緩慢的行星運轉是如此無知,或者說,無知無覺。

  這個問題是雙向的。我們長久以來都對卡斯卡迪亞俯沖帶一無所知,是因為我們無法窺見久遠的過去。而如今它對我們所造成的威脅,是因為我們無法預見長遠的將來。這不是資訊匱乏的問題。如今我們已經心知肚明在卡斯卡迪亞斷層線上,在某一天會發生什麼。這也不是想象力匱乏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問題出在這,可以看看今年(注:2015年)夏天上映的由布拉德•佩頓(Brad Peyton)主演的《末日崩塌》(San Andreas)——地震是如何摧毀幾乎整個西海岸的。不僅如此,整個世界都籠罩在各種末日陰影之中:病毒、機器人、資源短缺、僵屍、外星人、瘟疫。電影畫面證實了我們其實長於編寫未來的腳本,包括寫書悲劇。然而世界末日的景象透露的不過是一種逃生主義,而非道德喚醒。我們從未想過要實際做些什麼——而對嚴峻將來的預見理應要讓我們設法阻止它的出現。

  誠然,問題不單局限於地震。卡斯卡迪亞面臨的狀況——似乎觸手可及的災難,也是對這個世代生態報復的寓言。它所揭示的問題,正是我們當下所要正視的。一個社會應當如何應對毀滅性災難即將到來的危機,盡管它迫在眉睫,卻具體時限不明?而當其建立的全部文明與設施在自然災害面前將不堪一擊,它又應當如何糾正自身的所作所為?

  在美國西北部,我見的最後一個人是西塞德的學校負責人道格•多爾蒂(Doug Dougherty)。西塞德的大部分學校都在海嘯洪災區。多爾蒂負責的4間學校——學生總人數達1600名,只有一間是相對安全的,其他幾間都建在海平面以上5至15英尺(約1.5米到4.5米)的位置。一旦發生海嘯,他們將會被沒入45英尺(約13.7米)深的海底。

  多爾蒂在2009年時告訴我,他發現在洪災區以外有一些正在出售的土地,打算要蓋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校園。4年後,為了支付1億2千800萬美元賬單,該地區發行了債券。多爾蒂試圖向俄勒岡州的國會代表尋求幫助卻一無所獲。俄勒岡州在抗震升級上花費不菲,但各種措施均不適用於洪災區內的建築。目前,多爾蒂能做的就是讓他的學生了解逃生路線。

  然而,這並非對所有學生都有用。在吉爾哈特(Gearhart)社區的一間小學,學生將逃無可逃。“他們不可能從那間學校逃走,”多爾蒂說,“他們無處可去。”學校的一邊是大海,另一邊是寬闊的沼澤地。海嘯來時,吉爾哈特唯一可去的地方是學校後面的小山坡。山頂高出海平面45英尺——低於整體斷裂時的海浪高度。目前,通往山坡的路上有標識寫道:“臨時海嘯集合地點”。我向多爾蒂問起州內的長遠計劃。“沒有長遠計劃。”他說。

  多爾蒂的辦公室位於洪災區的深處,距離海灘有數個街區遠。每一天,在他看不見的地方,海浪卷起,消散,化作泡沫,沖上海灘。80英裡(約128千米)外,大海1萬英尺(3048米)深處,地質時鍾的指針緩慢但一刻不停地滑動。而地震學家都舉起了他們的手表,在地質時間趕上人類的時間之前,他們還剩多少時間,他們還有什麼可做。
 
花籃
分享
樓主 | 電梯直達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房地產私募基金—平均年化高於7%的收益!
jerry8888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6-4-21 14:35 引用回復
重災區是北加州和俄勒岡,但大溫沿海會有兩米高海嘯。
 
花籃
分享
沙發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口水直流!加西網推出大溫餐館點評!發評論就可掙加西鎊!
grandr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16-4-21 15:07 引用回復
這******要在國內會被當地政府黑死

當地人民打死啊

一個東海岸的說西海岸大地震

老美還是善良

尤其NWP地區
 
花籃
分享
板凳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請關注北美中文網每周電器促銷,優惠多多!
 
回復主題     |##| -> |=|     論壇首頁 -> 溫哥華不眠夜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注:
  • 以上論壇所有發言僅代表發帖者個人觀點, 並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 加西網對此不負任何責任。
  • 投資理財及買房賣房版面的帖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責任請自負
  • 對二手買賣中的虛假信息,買賣中的糾紛等均與本站無關。
  •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新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回復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投票
    不能在這個論壇添加附件
    可以在這個論壇下載文件

    論壇轉跳: 

    jerry8888, jerry8888, grandr
    潛力帖子 精華帖子 熱門帖子
    華裔房東要入住 租客敗訴耿耿於懷
    多房暴負:素裡鎮屋賠好慘
    終於把稅給報了
    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就剩約架!布林肯北京行 最強烈措辭...
    【上報紙】,研討會:
    油價上漲一毛一
    我看美國現在的學生示威
    加拿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暴跌4200元,...
    這個星球最不要臉的非中共政府莫屬啊!
    燕麥粥就是好
    韓式參雞湯
    納粹大屠殺倖存者撐美大學生示威 。...
    大力推薦一家柬埔寨館子
    普天同慶,恭喜中共國中共政府在202...
    The Value of Money
    再去chief peak
    這些是不是真貨?
    同號雷達鈔
    今天包粽子 兼和粉紅吵架
    熱烈恭賀錢幣小站新任版主四季豆同學
    北溫換硬幣活動取消
    加拿大唯一無國籍的硬幣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七二)
    美國印第安人1元卷今日發貨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七一)
    電視劇繁花觀後感之阿寶到底喜歡哪...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七零)
    2024 雪中即景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六九)
    在北美得了大病真是只能等死了
    國內最驕傲的兩件事外賣和快遞
    烏克蘭已經花掉了美國七百多億美元
    大家如何看待北京同仁堂汞超標5萬倍...
    身在海外,痛罵國內人不反抗挺壞的
    95個小時,這是看急診嗎
    疫情4年後,海外華人去中國的觀感
    在加做房東有罪嗎?
    坎昆比夏威夷好玩
    中國沒有恐襲
    BC省長宣布:BC將實行永久夏令時 但...
    臥槽 太貴了
    你們回國有很安全的感覺嗎
    除了中國,還有第二個國家買火車票...
    請問為啥Tylor Swift這麼火啊?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 熱評新聞
    約炮躺床休息 還沒大戰就先中毒身亡
    拜登政府將36個國家列入“高風險”名單(圖)
    英王即將恢復出席公眾活動 首場活動曝光(圖)
    據說中國近一半大城市下沉!信了,你就輸了(圖)
    別怕!美銀:這數字出現前 美股牛市不會結束(圖)
    美股開高那指勁揚200點 大型科技股領漲(圖)
    人類有可能就生活在一個超級黑洞裡面(圖)
    印尼2對夫妻慘遭鞭刑 殘忍畫面曝光(圖)
    年薪百萬的投行精英,開始找兼職了(圖)
    離開北京前,布林肯強硬說出這句話(圖)
    加國稅後收入中數位出爐!華裔貧困率高(圖)
    每天只吃自己做的菜包子 被查出胃癌(圖)
    大溫華裔N牌司機開寶馬不帶刹撞2車
    上海新冠溯源科學家遭迫害 學生長文網絡喊冤(圖)
    習說三周前...央視“罕見”釋出布林肯談話影片(圖)
    國安部推辦案程序新規 為用刑逼供提供法律依據?(圖)
    剛剛,中國造船的世界第一被奪走
    沒未來 23歲留學生來加一年喊回國
    離譜 加國月租千元只能住客廳帳篷
    松雞山著名GG登山步道本周末開放
    繼北大之後,中國大學運動會快成“洋相大會”了(圖)
    男子500萬RMB買別墅 進門驚見遺體
    今年還會嗎?BC熱穹致600多人死亡
    日本排放她痛罵日本 質疑燃氣被錘認錯求放過(圖)
    加航推付費改座位新政 令民眾不滿
    明天溫哥華這裡響槍 別慌其實是..
    溫哥華豪宅叫價4800萬 加國第三貴
    注意!大溫這天車站明起將關閉六周
    哥大見聞:到現場後我才覺得,川普可能真有戲(圖)
    頭號紅左女通緝犯,栽在了跳舞上
    華裔房東要入住 租客敗訴耿耿於懷
    重磅!不再合法BC禁止公共場所吸毒
    加航推付費改座位新政 令民眾不滿
    "我妻之死"全網爆紅:沒有深情只有
    借錢修車"誤"還款 加男汽車被拖走
    南方異動要變天 誰將取代習?(圖)
    “寧可收掉TikTok,也不會出售”
    建商糟心 購房者避開溫哥華新公寓
    最新!一半美國人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圖)
    國際人權專家:台灣人,勇敢廢死吧!
    松雞山著名GG登山步道本周末開放
    加國人承認:房子只有富人才能擁有
    就剩約架!布林肯北京行 最強烈措辭最明確警告(圖)
    加男參加這項極限比賽猝死 妻心碎
    一伙黑衣人闖入精品店 40秒擄走滿牆名牌包

    更多方式閱讀論壇:

    Android: 加西網
    [下載]

    Android: 溫哥華論壇
    [下載]

    PDA版本: 論壇

    加西網微信

    加西網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86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