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多群里都混过。大家在聊美食,旅游,球赛,健身,追剧,抢红包时都是其乐融融,一片祥和。可以你爱吃米我爱吃面,你爱韩剧我爱日剧,都能相安无事。但一旦聊到政治话题,很快画风就变了。本来文质彬彬的几个人瞬间就能撕扯起来,然后就是退群,举报,踢人。。。为啥呢? 我冒着生命危险总结了三条原因,你们看有没有道理?
第一,我们很多人从小没有学过全面的客观的历史,又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很多人对历史的了解只是来自于被过滤删减甚至扭曲的宣传,或基于个体自身的感受,或基于博眼球的自媒体的片面渲染。这样的后果是大家对谁是敌,谁是友,谁有功,谁有过,有着根本的认知差异。比如大熊国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和分裂,土改时杀的那么多地主富农,国军在抗战时的作用,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革的性质,等等等等至今的评价都是遮遮掩掩,含糊不清。我们又没有系统广泛地读书求证的资源和习惯。这样会造成人们在基本事实上产生截然相反的认知。这种对立无处不在。
第二,我们从小就上政治课,国人又喜好谈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但没有什么人真的学过政治学,或真的懂得政治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政治课其实就是背诵ML主义的各种论述。但ML主义理论其实只是在人类政治哲学的长河中很晚的一个分支(当然它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政治和哲学领域是个浩瀚的海洋。有多少人读过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恐怕连听说过的都少。甚至不少人连祖国,国家,政府,执政党,和民众的关系都搞不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在党的生日时很多人会高唱《我的祖国》。这就像是在领导生日上高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样,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感到尴尬。海外的国人在大选投票时,大多对所在国的政党历史和纲领并不十分了解,大多是听风就是雨,吓唬完自己然后去吓唬别人。这样的背景下聊政治,不乱套才怪。
第三,我们从小没有受过系统的逻辑和辩论训练。所以你会发现两个现象:
1,我们经常采用错误的推理方式来思考或辩论。比如以偏概全(我被某个人冒犯了,所以我们国人都会被冒犯的),滑坡谬误(如果这样,就会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我们就都完了),动机指责(批评中国的是眼红嫉妒恨,赞美中国的是既得利益者),以及偷换概念,草人谬误,以人取言,虚假两分,等等等等。这样辩论最终变成了狡辩或文字游戏。
2,把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的辩论当作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辩论其实可以是一个很绅士的过程,如今的孩子们从小就有各种培训如何表达观点,还有辩论课和比赛。但我们的生长环境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认为,和我意见不一样的就是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你看华人圈的辩论一般不出十句话就开始互贴标签(汉奸,五毛,******粉,狗腿子。。。)
那怎么解? 我也有三个建议:
1,读书: 广泛阅读不同资源的历史和政治书籍,然后你的发言才更有营养,更有价值。
2,三思: 不要轻易转发来历不明的文章或新闻。要负责任的三思或求证再转发,因为你转发的东西不仅代表你的立场,更代表你的知识水平甚至智商。
3,包容: 不要先有立场然后找证据(多为自媒体文章)证明自己的立场,要兼听则明。很多辩论人到最后只是要证明自己是高尚的,对方是大坏蛋大SB。但有没有可能两边都有道理呢? 又有没有可能两边都错了呢?
建议大家要想改变社会环境质量,先从改变群聊质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