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云飞的童年记忆里,家门口的马路原本是两排高高的水杉,但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变成了材料一条街。
这个距离常州市中心半小时车程的小镇,被誉为中国的“刀具之乡”,到处是工厂园区,充斥着浓郁的工业气味。
孔云飞说:“我不喜欢现在的乡镇,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
孔云飞家的塑料工厂也在这条街上,在她10来岁的时候,父亲就承包了一家注塑工厂,把家安在了职工宿舍,吃饭也是简单在食堂里解决。
“每天早上醒过来,就是听父母讨论今天开哪台机器,所以塑料是我从小最讨厌的东西。”
孔云飞家的工厂车间
大学毕业后,她跑去深圳打拼,在外企一路做到高管,外派到美国总部学习。
6年里,父母对远游的女儿一直报喜不报忧。直到回家前的最后一次联系,孔云飞才得知,家里的工厂状况已经很糟糕,账面上只有2万块钱,很多机器都开不出来了。
于是在2009年,她放弃了深圳的一切,回到镇上,正式接手了家里的工厂。“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觉得孝顺不是嘴上说说,是要给父母想要的东西。”
孔家与西边的邻居共用墙基
每天和父母吃住在工厂,996的模式持续了7年的时间后,工厂终于有所好转。
这时候,老房子的邻居找到他们,建议两家一起翻新房子,因为当地都是两家共用一个墙基,一起动工在手续和工程上都方便很多。
父亲很开心,孔云飞也觉得,经济宽裕一点了,又住了那么多年工厂宿舍,是时候帮助父母一起造一栋住起来舒服的房子了。
2年后,这个翻新重建工程终于结束了。街坊们惊讶地发现,孔家的老宅不仅焕然一新,还是整个镇子上从没有过的“现代别墅”。
以下为孔云飞口述。
爸爸在A4纸上手绘图纸,
两代人PK方案
我爸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决定翻新的第二天,就递给我一张A4纸,上面寥寥几笔,清楚地画着他想象中新房的布局。
我接过来一看,发现卫生间被他安排在楼梯下,又不通风又没采光。
爸爸的图纸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布局,但他的脑海里,也只有传统农村房子的样子。我立刻想到,要找专业的设计师帮忙。
找到设计师盛昊楠后,我的第一个请求就是让他快点出图纸,不然爸爸可能随时要按照他画的A4纸开工。
改建后的房子一共有300多平米,内部的格局是跟爸妈商量后才决定的,我首先让他们列了一个需求单,他们提出的要求主要有3个:
-卫生间一定要在东面;
-老人的房间要备足;
-屋檐不能比邻居高;
我都一一反馈给设计师,希望全部满足他们。
分歧主要发生在“房间多少”这个问题上,两代人之间的想法很不一样。
父母的老观念是:建房子时,房间越多越好。但事实是,除了家人会住的卧室,多余的房间最后往往会空关着,造成空间浪费。
恰好装修的那一年春节,我们一家去巴厘岛玩,我特地选了一家有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舒适度高的度假酒店。
爸妈住过之后,都说非常喜欢,他们发现,原来把公共空间做大很舒服,房间只是睡个觉而已,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聚在客餐厅里。
回来之后,爸妈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放大客餐厅、少隔几间房”的观念。最终只在二楼做了4个房间,分别是父母、奶奶、外公,还有我的。
三层的平台主要给妈妈晾晒,我们一家人也会上去晒晒太阳。天气好的时候,还能邀请朋友一起来烧烤。
房子改完,来串门的邻居们都会问:为什么一进门要放这么大的岛台和餐桌?
爸妈听了之后反而很开心,解释说这里是家里利用率最高的地方,我们一家人总是喜欢围着这个岛台,聊天、看电视、打牌。
老一辈原本不理解“岛台”的概念,现在我奶奶就特别喜欢坐在那边,觉得洗个水果、冲一下水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