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搜索:  

 論壇通告:  轉載新聞請務必注明出處,這些媒體請不要轉,謝謝   請不要上傳第三方有版權的照片,請尊重版權,謝謝   批評商家需要注意  
 個人空間: XY | 靜觀雲卷雲舒 | 我的退休生活 | 羅蓬特機器人 | 亂想 | 快樂的獅子 | 血流成河 | 我大爺 | 客觀中立而實事求是,唯服理據而杜絕辱罵 | 忽然聽到一個墨西哥女仔唱。呐呐呐呐呐呢呐 | 顧曉軍 | 白龍王許道長 | 寬廣的未來! | 我在溫哥華 | 國際貨運海運(家具設備食品材料貨品) | nessus | 星空 | 大溫房產和地產研究 | 花隨風 | 湖裡湖塗
 最新求助: 請問誰知道哪裡有賣理發的電動推子?   忽然有個疑問:戰爭時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會被強制服兵役嗎?   這個銀條   如何修改會員名?
 論壇轉跳:
     發帖回帖獲取加西鎊, 兌換精彩禮物

論壇首頁 -> 溫哥華不眠夜

“民主和平論”,是美國戰後推廣民主的一個內在基礎,而不是虛情假意 (發表於4年前)



回復主題  圖片幻燈展示  增添帖子到書簽中  給帖子中的發貼者批量贈送獻花或者花籃    |##| -> |=|        發表新主題
閱讀上一個主題 :: 閱讀下一個主題  
作者 正文
文文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20-1-07 14:41 引用回復
事實也證明了,二戰後民主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機會極少,而專制國家則不停的戰斗如蘇聯和中國,中國和越南,越南和柬埔寨。。。而原來非常好戰的德國日本都變得溫文爾雅,成為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國家。
 
花籃
分享
樓主 | 電梯直達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振龍電器—名牌家電專營店,品種齊全,價格最優!
文文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20-1-07 14:42 引用回復
鄭安光:民主和平論及其對冷戰後美國外交戰略的影響
2001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於 05:00:00 · 鄭安光 發表在: 國際關系

  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持續40余年的冷戰告終。在冷戰後時代的世界格局中,美國一方面處於一種“沒有敵手的霸權”地位;另一方面,一度為冷戰所掩蓋和壓抑的種族沖突、宗教爭端、邊界糾紛等問題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紛紛湧出。美國視野中的世界似乎又正在“失控”(美國的這種失控感被一些學者描述為“新悲觀主義”(NewPessimism)。

  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國際政治態勢,冷戰後美國對外戰略如何定位成為近年來美國國際關系理論界用力尤勤的主題之一,各種理論和“模式”層出不窮,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霸權穩定論”、“文明沖突論”及“民主和平論”。在美國爭論最多,對其冷戰後對外戰略與世界藍圖設計影響最大的是“民主和平論”,它被認為是冷戰後世界政治研究最有意義的成果。

  一、“民主和平論”:關於國際安全模式的假說

  作為一種關於國際安全模式的假說,現代“民主和平論”的主要觀點有:(1 )國際關系中的一條經驗法則是,民主國家之間從不(或很少)發生沖突;(2 )即使它們之間發生沖突,彼此也不大會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因為這有悖於民主的原則和理性;(3 )專制國家之間或者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之間更容易發生沖突,而且更易於以武力解決爭端。更有甚者認為,與民主國家相比非民主國家更加好戰。

  雖然“民主和平論”在冷戰後才真正引起人們的矚目和探討,但作為一種安全模式的思想,它早已存在,因而它被稱作“重新發現的”理論。最早提出類似理論的是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德國大哲學家康德,他論述了被稱之為“永久和平”的安全模式: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的共和國組成的不斷擴大的共同體可以在國際法的原則下最終達到“永久和平”;因為共和政體的制約機制能阻止共和國家冒險進行戰爭,而非民主國家是否進行戰爭則全憑獨裁者不受制約的意志。康德的思想被稱作“自由主義的國際主義”,它在一戰前後得到進一步發展。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1918年提出的為規劃一戰後世界政治藍圖的“十四點計劃”中提出,“依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決定自己制度的國家”“愛好和平”,“能夠獲得正義的保證,並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公平待遇而不至遭受暴力和損人利己的侵略”〖ZW(〗1918年1 月8 日威爾遜在對國會的演講中提出“十四點計劃”,見美國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處編:《美國歷史文獻選集》,北京,1985年,第131-134頁。)。這很大程度上是康德思想的政策化,它在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界引起了很大反響。1919年J . 熊彼特進一步提出“民主的資本主義能導致和平”的命題。當代學者從70年代開始重新認識民主和平的問題,並逐步理論化系統化。1976年斯莫爾(MekvinSmall )和辛格(DavidSinger )首先把民主和平作為一種基於經驗事實的現象進行描述;1983年多伊爾(MichaelDoyle)在《康德、自由主義遺產與外交》一文中正式將“民主和平”作為一種理論提出來;冷戰結束後,“民主和平論”成為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界的研究熱點之一,有關著作層出不窮,其中,布魯斯。拉西特(BruceRussett)在其著作《把握民主和平:冷戰後世界的原則》中對它作了系統論述。

  作為一種經驗法則,“民主和平論”者的重要依據之一便是“民主國家少戰爭”的“經驗事實”(empiricalfacts)。如果說康德的“永久和平”只是一種理想的話,那麼當代“民主和平論”者則試圖通過各種統計與分析,證明這一現象在不同的時間段內普遍存在。拉西特認為民主和平自19世紀末以來就已存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民主國家數量的增加,這一現象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他在與Z . 毛茲合作的另一篇文章中,重點分析了冷戰時期(1946-1986 )的民主和平現象。通過對所有發生戰爭及軍事危機的國家“對子”(dyads )進行量化分析,他們認為民主國家之間發生軍事化國際爭端(MilitarizedInterstateDispute)和參與國際危機行動的比率相對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之間及非民主國家自身之間要小得多。斯莫爾和辛格及多伊爾則認為,自1816年以來民主國家之間幾乎就沒有真正發生過戰爭。因此“民主和平論”一個暗含的邏輯便是世界和平的穩固基礎在於擴展西方所認同的民主制度,這對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界和政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證明它的正確性。

  首先,“民主和平論”要從邏輯上解釋:盡管大多數“民主和平論”者認為民主國家同非民主國家一樣好戰,但民主國家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和在處理同非民主國家之間的關系時卻采用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其原因何在?為什麼民主國家不易對民主國家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而卻常常與非民主國家發生戰爭?對此,“民主和平論”者的理由有二:一是民主國家內部的制度約束(institutionalrestraints),二是民主國家之間共同的民主規范和文化(normandculture. 

  對於前者,“民主和平論”者認為,國內政治中發展起來的一些制度和規范影響一國對外行為模式,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在國內政治上的差異導致了雙方在對外決策上的不同。民主政體強調通過和平方式進行有規則的政治競爭,因而民主國家國內政治矛盾的解決不是通過消滅對手而實現的,這使得民主社會無論從國家、地區還是個人層面上來說,都是穩定的。而在非民主國家的政治競爭中勝者得到全部,敗者沒有機會重新崛起;非民主國家的穩定必須建立在沒有有效的政治反對派的基礎之上。

  具體來說,制度約束體現為:首先,民主國家的選舉制度決定政府要對選舉實體(electionbody)負責。戰爭需要公民付出鮮血和財富的代價,如果代價太高,政府就會失信於民,從而在連選中失利;民主國家的外交政策要公開討論,這使得決策者對戰爭的代價十分敏感,輕易不願發動戰爭,除非戰爭是必需的或戰爭目的證明為之付出代價是正當的。而在非民主國家中,只要得到關鍵集團的支持,政府不會認真考慮民眾觀點。其次,民主國家政體中的分權(PowerDivision)和制衡(CheckandBalance )原則使得外交決策責任多元化,任何外交決策都是多方妥協的結果,從而可避免作出一些極端的決定。另外,由於民主國家進行戰爭要經過公開辯論和民主政治諸環節的認可,故備戰的時間更長,也為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在時間上提供了緩沖機會。

  對於民主的規范和文化因素,“民主和平論”者認為,民主國家所共同擁有的精神氣質(ethos )也使得民主國家之間很少發生戰爭,這些精神氣質的根本特征在於和平競爭和政治妥協。一個民主國家會設想其它民主國家也會以有規則和平競爭的辦法解決爭端,並且將其運用到對外關系中,因此,民主國家對其他民主國家的印象是積極的,從而彼此認為是和平的,並會形成相互尊重的關系。民主國家從合作關系中得利並會擴大這種關系,這種合作的擴大最終會形成一個民主國家的利益共同體。

  也就是說,國家會像對手一樣行事,決策者和人民會從別國領導人解決政治爭端的方式中形成對該國的印象。如果民主國家的人民認為自己是自主、自治的人民,並且分享“自己活也讓別人活”(liveandletlive)的規范,他們也會尊重被認為是自治並因此而不易采取侵略性對外政策的人民,亦即約束一個民主國家采取侵略行動的民主規范可適用於所有民主國家。同在民主國家國內一樣,跨國民主文化決定了民主國家之間彼此認可各自所擁有的合法權利。非民主國家不是建立在民意基礎之上的,故其政府也無法代表人民的意願。非民主國家不尊重其人民的自決權,因而也不可能尊重別國的權利。“由於非民主國家‘侵略’自己的人民,其對外政策被民主國家深深懷疑。總之,自由國家伙伴得益於和睦,不自由國家伙伴受苦於敵意”。如果力量和時機允許,獨裁者就會侵略別國。因此,民主國家對非民主國家發動預防性戰爭或采取提前行動直接打擊是正當的,而對民主國家的戰爭則是“不合法的”。

  有規則的政治競爭、妥協解決政治矛盾、權利和平轉替的規范被民主國家用來對待其他國際行為主體。而非民主國家在對外關系中無法運用這些規范。因此,當兩個民主國家發生利益糾紛時,民主規范使大多數沖突避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即使它們確實發生戰爭的話,也不會發生全面戰爭。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之間的沖突則由於後者較少這種約束而更易升級或引發戰爭。當一個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發生沖突時,它不會期望對方受這些規范的制約,而可能被迫采取比後者更加強硬的國際行動,以免自己被其剝削或消滅(Russett ,GraspingtheDemocraticPeace,p.33. )。因民主國家怠於戰爭,侵略性的非民主國家領導人更可能趁機提高和解的籌碼,威脅或訛詐民主國家以使其讓步,故在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的沖突中,民主國家多是被迫應戰。“民主和平論”者以此解釋為什麼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卷入戰爭的幾率幾乎沒有區別。

  更有人考慮到經驗事實的局限性,為了把“民主和平論”置於更加“科學”的基礎之上,試圖用微觀經濟學的“國家尋租理論”(StateRentSeekingTheory)對其進行解釋。

  該理論把國家看成是尋求利潤最大化的公司,它提供服務——“保護”(防御外部威脅)以換取收益——稅收。其利潤是提供服務及收稅活動所耗費的價值與所收取稅收的差價。利潤可分成兩部分,一是正常利潤或經濟利潤,二是超常利潤或者叫“租”(supernormalorrent )。該理論認為,“保護”的消費者即公民關心“保護”的可靠性和“價格”——主要是所繳納的稅收。外部威脅越大,公民要求的“保護”的質量越高,他們所願付出的“價格”也就越高。國家所能索取的超常利潤,即“租”,也就越高。因此,為了索取更高額的“租”,國家常常通過歪曲事實來擴大或虛構外來侵略,以提高公民對“保護”的需求。對於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都是如此。

  該理論提出,對國家尋租行為可有兩種制約方法,一是通過公眾輿論、選舉制度、決策透明等方式對國家進行監督,二是公民可以“逃跑”,即從“高租”國家移民到“低租”國家。對於民主國家以上兩者都可行,而對非民主國家,前者不具備條件,可能的方法只有後者。非民主國家的統治者為了阻止這種情況,把“低租”地區變成“高租”地區,會不斷對外擴張;領土越大,“租”的收益也就越大。另外,對外擴張還可激起別國的威脅,以便在國內收取更高的“租”。

  因而非民主國家比民主國家更好戰,更傾向於采取對外擴張的政策。故只有“低租”國家,亦即民主國家之間才能和平相處。另外,由於非民主國家的“高租”使其得不到本國公民的支持,故在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的戰爭中,前者更容易獲勝。

  二、“民主和平論”評析:從概念、事實到邏輯

  “民主和平論”描繪了未來在民主制度下國家友善融洽、世界永享和平的美妙圖景,這的確是極為誘人的,也正是飽經戰禍的人類所夢寐以求的。但是,作為一種指導對外政策實踐而創立的理論,“民主和平論”的論證從概念、事實到邏輯都存在著諸多悖謬和不周之處。“民主和平論”者對於該命題所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模糊,缺乏明確的標准和尺度,隨意性很大。而概念的混亂則直接影響到事實論據的認定和取舍,進而影響到“民主和平論”作為一種經驗法則的可靠性。

  “民主和平論”中最重要概念無疑是“民主”,它的定義決定了什麼樣的國家被列入分析范疇,並直接影響著“民主和平”的效用。首先,從歷史上來看,康德總是把共和制政府同民主國家嚴格區分,他認為民主只不過是多數對少數的專政。這與當代“民主和平論”者的“自由體制”(liberalregime )有很大的不同。其次,盡管當代“民主和平論”者大都使用了格爾(TedGurr )對民主進行分析的數據(該數據的變項包括政治參與的競爭性、參與的規則、行政轉換的競爭性及行政班子的開放性和對行政班子的制約等等。但在運用這一理論判定一個國家是否是民主國家時,首先要確定具體數字界限。恰恰在這一點上,“民主和平論”者彼此標准不一,設定過於隨意。例如,毛茲判定的民主國家有2/3 與多伊爾的判定不同。在1946-1982 年的時間段內,他們只有對19個國家的判定是一致的,但同時還對某些具體年份它們是否是民主國家存在分歧,而這直接影響到對戰爭是否是發生在民主國家之間的認定。比如對1898年的美西戰爭,根據多伊爾的定義,西班牙直到1978年才成為民主國家,而萊克(Lake)認為1898年西班牙就已是民主國家了。

  由於民主概念界定困難,故有些學者對“民主和平論”進行修正,提出“正在民主化”的國家容易陷入戰爭而成熟的民主國家傾向和平的觀點(見Edward D.Mansfieldand Jack Snyder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Danger of Wa r,”InternationalSecurity,Vol.20,No.1(Summer 1995 ),以及王逸舟:《國際關系和國內體制——評“民主和平論”》,《歐洲》1995年第6 期。)。但事實上,“民主化”的界定和可操作難度不亞於“民主”,一個國家何時、有哪些特征才算是成熟的民主國家,實際上很難在時間上劃分並在標准上量化。而且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看,一個國家民主化的過程總比成熟的歷史要長,在一個較長時段裡發生戰爭的可能性自然要比短時段大,這是不言自明的,相應地民主化時期的國家戰爭較多自然也就不能算是一種有意義的結論。

  對於戰爭的定義也是如此。如拉西特將戰爭定義為“有政治組織的引起人員死亡的大規模暴力活動”,他將戰爭界定為1000人以上死亡人數的規模(Russett,Gras ping the democratic Peace ,p.12. )。他自認為這雖武斷卻不失合理。事實上,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的死亡人數便是950 人,盡管他對此作出了解釋,但其他類似情況能否完全避免值得懷疑。同時,戰爭引起的損失及其規模體現不僅是人員死亡,還有人員受傷及財產損失,只用死亡人數來衡量顯然有失偏頗。退一步說,即便1000人的標准是合理的,而如何准確地統計也是大成問題,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作戰雙方國家的數字大相徑庭,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平民的死亡則更是難以確認。

  不僅概念界定模糊,“民主和平論”在引用事實例證時的不嚴謹也是一目了然的。由於概念定義不一致,不同的研究者對於事實的認定有著很大的差別。“民主和平論”者總是有意無意地用諸多自定標准為證明自己的觀點服務,把許多可能成為民主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佐證解釋成“例外”。如多伊爾認為,1812英美戰爭之所以不是民主國家之間的戰爭是因為在1832年選舉改革前英國不是民主國家。萊克認為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德結盟對盟國作戰是害怕被蘇聯吞並。雷(Ray )則不顧芬蘭與盟國在技術上已處於戰爭狀態(已宣戰)的事實,認為芬蘭部隊沒有攻擊盟國部隊,因而不算作戰。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關於這種例外的解釋,可見Spiro ,“The Insignificance of the Liberal Peace ,”p p59-61,以及蘇長和:《駁“民主和平論”》,《歐洲》1996年第2 期,第29頁。)。

  再退一步說,即便承認民主國家之間的確少戰爭,這一現象能否用作“民主和平論”的證據也是令人置疑的。“民主和平論”者自己也承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上的民主國家是極少的(John Mearsheimer,“Back to the Future:Instability in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5,No.1(Summer,1990),pp.50-53. ),而且由於實力的差異及地緣關系使得民主國家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例如美國和瑞士,雖然都是民主國家,但它們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故把它們作為民主國家之間可能發生戰爭的對子來考慮顯然缺乏說服力。另外,根據隨機理論,在特定的時間內,數目相對少得多的民主國家之間可能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更是少之又少。例如,1980年世界上有156 個民族國家,約有40個屬“自由制度”,占26% ,當時世界上共有兩場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兩伊戰爭)。按照隨機理論,這一年兩個民主國家發生戰爭的幾率僅為2/10000 ,故1980年民主國家之間沒有發生戰爭並不出人意料(Spiro ,“The Insignificance of the Liberal Peace ,”pp.63-65. )。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冷戰時期民主國家之間戰爭較少的現象,實際上只是冷戰所造成的“虛假和平”。因為在以意識形態對峙為特征的冷戰中,出於安全和地緣政治的原因,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自願不自願地歸入到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為了對付外來的威脅,特別是核戰爭的恐怖,陣營內部的協調乃是勢所必然,而決非“民主和平”所造成(類似的觀點可見:蘇長和:《駁“民主和平論”》,第31頁。)。在邏輯上,“民主和平論”的推理也存在著諸多疏漏,使得其說服力更為有限。如關於“制度約束”,正如許多批評者所指出的,如果普選、分權制衡和公眾輿論能夠阻止民主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話,那它也能阻止民主國家與任何國家發生戰爭,因為不論戰爭對手是誰,代價都是一樣的(Layne ,

  “Kant or Cant:The Myth of Democratic Peace”,pp.12-13,以及李少軍:《評“民主和平論”》,《歐洲》1995年第4 期,第6 頁。)。事實上,民意往往並不總站在戰爭的對立面,眾所周知,1898年正是美國好戰的民意促使麥金萊政府進行了美西戰爭。不僅如此,公眾輿論等制約作用在美國外交決策中起何種作用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常規情況下,美國代表制衡的國會及代表公眾輿論的傳媒在外交決策中的作用相對大一些,而一旦面臨戰爭抉擇和危機處理,它們的作用便捉襟見肘。因為這種決策有很強的時效性和應急性,通常都是以總統為代表的行政系統直接操作,而美國公眾則“參與(例如通過選舉)而不行使權利,卷入但沒有影響”(Charles W.Keyley Jr.,Eugene R.Wittkop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att ern and Process(New York:San Martins Press ,1987),pp.305-306.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幾乎所有決策都是出自以肯尼迪總統為核心的權勢精英,公眾輿論和國會對此無所作為。而1981年美國對利比亞的空襲行動,公眾事先一無所知,影響更無從談起。況且,要對決策後果負責的是總統及其外交決策班子,而非公眾輿論和國會,這也使得所謂“制度約束”作用甚微。

  “民主的規范和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理想主義的思考范式,它預設的前提是一個國家國內政治的行為方式可以運用到對外關系中。對此,許多學者從現實主義的角度表示質疑(Layne ,“Kant or Cant:The Myth of Democratic Peace ”,pp.10-11,以及李少軍:《評“民主和平論”》,第6-7 頁。)。現實主義者認為,在沒有中央權威、各國為自己安全負責、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的世界上,一國的首要目標是生存,而生存的前提是使自己的權勢最大化。各國都追求權勢最大化的結果就是使國際關系永遠處於不穩定的競爭狀態,而合作不過是競爭的一種手段,國家間的戰爭是這一狀態失衡的表現。這種基於追求國際生存的競爭是超越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民主國家之間同樣也存在生存競爭,共同的民主規范和文化不可能完全防止民主國家之間的戰爭。另外,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也使這種競爭缺乏有效的游戲規則,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會存在像國內政治中的那種“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的准則,而只能是“得者愈得,失者愈失”,除非國際權勢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現實主義的論述可參見Layne ,“Kant or Cant:TheMyth of Democratic Peace”,p 11;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Politics(Mass:Addis ion Wesley,1929);以及漢斯。摩根索:《國際縱橫策論——爭強權,求和平》(盧明華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總之,一國對他國的設想只能從對手於己不利的角度出發。實際上,國內制度與國際環境的關系是後者影響前者,而非相反,處於嚴酷國際環境中的國家為了有效地集合資源維護國家安全更可能形成專制政體,而處於相對緩和國際環境中的國家則可能演變成民主政體。

  至於試圖給“民主和平論”以更“科學”的解釋的“國家尋租理論”,姑且不論這種用微觀經濟學解釋國家行為的方式是否可行,僅就它將國家作為社會的對立面抽象出去的做法就是不恰當的。再者,作為一個最典型的人類共同體,國家存在的目的就是對其公民提供保護和福利,即不是為了征稅才提供保護和福利,而是為了提供保護和福利才征稅。“國家尋租理論”看似嚴密,卻在這最重要的一點上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此外,誠如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所承認的,如何測算國家的正當收入與超額的“租”也是十分困難的問題(Lake,“Powerful Pacifist:Democratic States and War ”,p.28. )。

  三、“民主和平論”與冷戰後美國世界藍圖:理論和現實之間

  盡管“民主和平論”遭到許多當代學者的批評,而且如前所述,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它存在著諸多缺陷,但它卻廣為美國決策者所接受,成為對冷戰後美國對外政策和世界藍圖設計影響最大的一種理論。

  事實上,長久以來理想主義就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傳統之一。美國權勢集團也一直把推廣美國式的民主制度和經濟文化形態看作一種“天命”的責任與義務,是所謂“美國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使命感”的前提是美國“例外論”,即美國是一個有別於“腐朽的”舊世界的“新世界”,其文化是獨特的也是優越的,因而有義務把舊世界從腐朽、沒落中“拯救”出來。有關論述可參見Michael vlahos,“The End of American Postwar Ethos ,”F oreign Affairs(Summer 1988 ). )。在這種使命感的驅動下,威爾遜在“十四點計劃”中將這一傳統發揮到極致。盡管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理想主義遭受重創,而且戰後的冷戰也使其發揮光大的空間十分有限,但它總是在各個時期或強或弱地影響到美國對外決策。在歷史上,“推進民主”幾乎是歷屆美國政府自封的使命,如約翰。肯尼迪在就職演說中鼓吹的那樣,為“確保自由的存在與實現,”美國“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忍受任何重擔,應付任何艱辛,聯合任何朋友,反對任何敵人”(《肯尼迪就職演說》《美國歷史文獻選集》,第168 頁。)。

  作為一種理想主義的政治思維,“民主和平論”在政策層面的意義是明顯的。按照“民主和平論”關於民主國家不打民主國家的邏輯,人類社會要求得永久和平與福祉,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便是所有國家都變成“民主制度”;只要世界上還存在專制國家,世界便永遠會處於戰爭與苦難的危險之中。從美國方面來說,美國所認同的民主制度是其國家安全及其在全球事務中的領導地位的基石。1983年多伊爾提出,由民主國家組成的“和平區域”的不斷擴展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Doyle ,“Kant,Liberal Legacies,and Foreign Affairs ”,pp.205-235.),因此,美國用各種手段推進和擴展民主就是一種符合道義原則和國家利益的“十字軍討伐”。這也就是所謂的“幹涉主義”政策(參見Lake,“Powerful Pacifist:Domocratic States and War ”,p.31;Layne ,“Ka nt or Cant :The Mythof Democratic Peace ”,pp.46-48. )。這些政策思想十分突出地體現在美國冷戰後對外政策尤其是對冷戰後世界藍圖的設計中。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蘇聯的政治變動被西方許多人歸結為“民主制度的勝利”,甚至將它說成是“歷史的終結”(Francis Fukuyama,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 ast Man(NewYork:Free Press,1992),p.11. )。這大大增加了美國學者對“民主和平論”的信心,使它被“重新發現”出來,並給予更詳盡的論證和進一步的發展,試圖將其作為美國冷戰後世界藍圖規劃的指導思想。

  冷戰的勝利對於布什政府來說似乎有點意外,而冷戰後美國世界戰略如何定位則成為當務之急。冷戰後初期,盡管美國對世界藍圖的規劃不甚清晰,但其戰略目標卻是明確的,即鼓勵美國政府以對外幹預為手段,爭取確立歸根結底由美國控制的全球秩序(時殷弘:《冷戰後美國對外政策目標——理論分析與實際評估》,《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3 期,第161-162 頁。)。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布什政府提出了冷戰後“世界新秩序”的構想。這一構想的出發點是,運用強大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實力,確立美國在世界范圍的領導地位;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過程中,“美國的領導地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世界各國,只有美國同時具有道義上的聲望和維持這一聲望的力量”(NewYork Times,January 30,1991,A12.)。為此,布什政府把在文化和意識形態輸出中發揮“核心作用”作為四大任務之一。為實現這一構想,美國積極推行和擴展西方所認同的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布什政府認為,美國90年代的基本利益與目標是“建立一個政治經濟自由,人權與民主制度盛行的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美國的理想“不但能生存,而且還能開花結果”。為此,布什政府謀求建立一個“以構成我們共同價值觀的共同原則為基礎的新自由主義聯邦”(George Bush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S.1990-1991 〖W TBZ〗(Washington D.C. :Brassey’s Press ,1990),pp.7-11.)即北美西歐泛大西洋共同體,同時重點加強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對意識形態敏感地區實行“軟控制”。布什認為,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過程中,“把我們的意志強加給敵人是我們的目的,武力則是手段”(轉引自楊運忠:《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構想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挑戰》,《科學社會主義研究》,1992年第2 期,第58頁。)。

  克林頓政府雖然在國內政治方面與布什政府大異其趣,但在對外戰略上卻是一脈相承。“民主和平論”的思想這一時期在美國被廣為論述,許多學者對民主制度一統天下的未來十分樂觀,甚至認為因意識形態而引發人類爭斗的歷史行將“終結”。政界對“民主和平論”也頗為青睞。上任之前,克林頓就在一次競選演說《美國安全的新誓約》中提出,“在全世界保衛自由和推進民主並非僅僅反映了我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這對於我們的國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全球的民主意味著國與國之間和平相處,彼此開放思想和貿易”。他把“同盟國合作,鼓勵民主在國外的傳播和鞏固”視為美國安全應追求的三個目標之一。他認為“其他國家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應當是與我們有關系的。民主國家之間不會訴諸戰爭。民主一直都是一支穩定力量。它為解決爭端提供了非暴力的方法”。他批評布什政府在支持“民主力量向現狀進行挑戰時”,常常猶豫不決。(比爾。克林頓,“美國安全的新誓約”,轉引自《美國研究參考資料》,1993年第2 期,第22-24 頁。)克林頓政府第一任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安東尼。萊克也認為,“冷戰後美國的利益必須是擴展民主和平區域”,因為“只有其他國家都確立了完全的民主制度和市場經濟,我國才會更安全、繁榮和具有感召力”(“Remarksof Anth ony lake in Johns Hop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Washington D .C.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Press Office, September21,1993,轉引自Alexander Nacht ,“U.S.Foreign Policy Stategies,”WashingtonQuarterly (Su mmer ,1995),p.197.)。可見,“民主和平”的理念成了克林頓政府第一任期制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基於此,克林頓政府提出“把市場制民主國家的大家庭推廣到全世界”的“擴展戰略”。這清晰地體現在1994年發表的由萊克主持制定的《參與與擴展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這份報告描繪了克林頓政府對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進行了修正後的世界藍圖。該報告仍然把維護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領導地位作為出發點。在這一前提下,美國對外政策的三個支柱是“安全、經濟和民主”。三者當中,“促進美國在全世界利益的最佳途徑是擴大全世界民主國家和自由市場制度”。對此,美國的目標一方面是幫助“新興民主國家”鞏固政權和擴大他們在實行民主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使所有國家提高對基本人權的尊重程度,並在可能的條件下促進向民主制度演變”。為實現這一目標,美國要鞏固業已實行市場制民主國家的合作與團結作為實施此戰略的核心力量,從外交、經濟、技術上孤立對市場制民主持敵對態度的國家,促使那些采取市場機制的非民主國家走向民主;另外,利用非官方人權組織、私營企業、派出“和平隊”等方法,積極推行公共外交。報告特別強調,“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建立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每一個大國都是民主國家,同時還有其他許多國家加入這個實行市場經濟的民主國家共同體”。(WilliamClinton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S.1994-1995 :Enlargementand Engagement(Washington D.C. :Brassey ‘s Press,1994),pp.7-13.)

  在這種戰略的指導下,克林頓積極“推進和擴展”民主,大搞“人權外交”,幹涉索馬裡內戰,通過赫爾姆斯—伯頓法和達馬托法,在車臣問題上對俄施壓,邀請李登輝訪美等。但這些擴展戰略幾乎無一不受阻。自克林頓政府第二任期以來,美國重新回到政治現實主義的道路上來,從索馬裡撤軍,與中國全面接觸,宣布人權與最惠國待遇脫鉤,致力於建設大國戰略伙伴關系。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民主和平論”作為外交政策理論指導作用的局限。

  四、結論

  通過以上對“民主和平論”及其與冷戰後美國世界藍圖的關系的分析,我們認識到:首先,“民主和平論”實際上是西方源遠流長的理想主義傳統的一個現代版本。“民主和平論”者試圖把康德所謂的“理想共和國”的理性國家行為應用到國際關系中,以求用一種制度的優越性和感召力來消解國家之間暴力行為的根源。具體到國際政治理論領域,“民主和平論”試圖以制度范式來取代現實主義的強權和利益范式,在國際關系中的基本主體單位方面則設想由相同制度的國家共同體取代現實主義的民族國家,借以從根本上取代迄今仍居於統治地位的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理論。“民主和平論”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上來說仍是“西方對非西方”(west vs.rest),在這一點上,它同冷戰後紛起的其他理論,如“霸權穩定論”、“文明沖突論”等如出一轍。這深刻地反映了冷戰後西方尤其是美國想通過身份認同重構世界格局的願望,並與西方擴張之初的“白人的責任”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次,“民主和平論”首先在美國興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於在目前對西方和美國相對有利的世界形勢下,美國自身實力的衰退使它對維護自己的全球領導地位感到力不從心,沒有歐日等盟國支持,其領導地位無法穩固。同時,冷戰的結束使西方失去了主要的共同威脅,隨著共同敵人的消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的凝聚力大大下降,而制度認同是將以前的盟國重新凝聚起來的有效工具,因為在歐日等國認同的民主國家集團裡,美國是當然的領袖。盡管“民主和平論”存在著種種缺陷,但它提出的問題是耐人尋味的。它為我們認識冷戰後美國對外政策的走勢和世界藍圖的設計提供了恰當的視角。雖然冷戰後美國對外戰略並非一成不變,但從布什政府到克林頓政府,追求“民主和平”卻是一脈相承的。

  然而,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民主從來都是從內部“成長”出來並逐步成熟的(Thomas Carothers,“Democracy ,”Foreign Policy(Summer,1997),p.16.),而不能由外部強加。事實證明,輸出一種制度在世界歷史上鮮見成功的先例。

鄭安光:南京大學歷史系國際關系研究所

原載:《美國研究》1999年第2期

  作者:鄭安光
 
花籃
分享
沙發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Richmond Signature 馬自達精選車型利率0%, 再加$特別折扣!
文文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20-1-07 16:43 引用回復
被美國制裁或打擊的國家,如果僅僅是“專制但不好戰”,美國會“暫時”放過但並不會對它們“停止民主普及”。

如果是“專制又好戰”的,如薩達姆、伊朗,以及軍事侵略烏克蘭占領克裡米亞的俄國,美國會按捺不住的敵對它們。

事實上土共在之前“韜光養晦”階段美國也沒有怎樣,到後來“厲害了”在東海南海和台海不斷躁動,才引起了美國越來越關注的。
 
花籃
分享
板凳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部落巨人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20-1-07 16:46 引用回復
然而,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民主從來都是從內部“成長”出來並逐步成熟的(Thomas Carothers,“Democracy ,”Foreign Policy(Summer,1997),p.16.),而不能由外部強加。事實證明,輸出一種制度在世界歷史上鮮見成功的先例
 
花籃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恭喜,您獲得了一個加西鎊!
地板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請關注北美中文網每周電器促銷,優惠多多!
文文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20-1-07 16:53 引用回復
部落巨人 寫道:
然而,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民主從來都是從內部“成長”出來並逐步成熟的(Thomas Carothers,“Democracy ,”Foreign Policy(Summer,1997),p.16.),而不能由外部強加。事實證明,輸出一種制度在世界歷史上鮮見成功的先例

穆斯林國家不太行。日本韓國台灣都成功了,你來自日韓台文化圈,不要想當穆斯林。
 
花籃
分享
5 樓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房地產私募基金—平均年化高於7%的收益!
 
回復主題     |##| -> |=|     論壇首頁 -> 溫哥華不眠夜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注:
  • 以上論壇所有發言僅代表發帖者個人觀點, 並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 加西網對此不負任何責任。
  • 投資理財及買房賣房版面的帖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責任請自負
  • 對二手買賣中的虛假信息,買賣中的糾紛等均與本站無關。
  •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新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回復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投票
    不能在這個論壇添加附件
    可以在這個論壇下載文件

    論壇轉跳: 

    文文, 文文, 文文, 部落巨人, 文文
    潛力帖子 精華帖子 熱門帖子
    華裔房東要入住 租客敗訴耿耿於懷
    多房暴負:素裡鎮屋賠好慘
    布林肯赴京,告訴習近平,如果你再...
    為什麼加拿大有這麼多的老鼠
    油價上漲一毛一
    燕麥粥就是好
    羅伯特角油價1.61
    簡政研討會:中國官員數量占世界官...
    布林肯指美國已看到中國幹預總統選...
    【上報紙】,研討會:
    就剩約架!布林肯北京行 最強烈措辭...
    加人隊第三場開賽
    韓式參雞湯
    重磅!不再合法BC禁止公共場所吸毒
    加拿大是個冷酷而虛偽的社會,尤其...
    The Value of Money
    再去chief peak
    這些是不是真貨?
    同號雷達鈔
    今天包粽子 兼和粉紅吵架
    熱烈恭賀錢幣小站新任版主四季豆同學
    北溫換硬幣活動取消
    加拿大唯一無國籍的硬幣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七二)
    美國印第安人1元卷今日發貨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七一)
    電視劇繁花觀後感之阿寶到底喜歡哪...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七零)
    2024 雪中即景
    每周版主推薦,美女精選(二六九)
    在北美得了大病真是只能等死了
    國內最驕傲的兩件事外賣和快遞
    烏克蘭已經花掉了美國七百多億美元
    大家如何看待北京同仁堂汞超標5萬倍...
    身在海外,痛罵國內人不反抗挺壞的
    95個小時,這是看急診嗎
    疫情4年後,海外華人去中國的觀感
    在加做房東有罪嗎?
    坎昆比夏威夷好玩
    中國沒有恐襲
    BC省長宣布:BC將實行永久夏令時 但...
    臥槽 太貴了
    你們回國有很安全的感覺嗎
    除了中國,還有第二個國家買火車票...
    請問為啥Tylor Swift這麼火啊?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 熱評新聞
    縣城幼兒園:專供小鎮貴婦,卻困於人口紅利(圖)
    最新騙局“殺鳥盤”,盯上了中國的寶媽們(圖)
    鐵心廢除死刑?游盈隆爆粗:"大法官"把民意當狗屎(圖)
    211院校要求手抄畢業論文,最新回應來了(圖)
    81歲拜登意外現身播客,自稱婚前很純潔,第一任...
    繼咪蒙賺瘋過後,周星馳忍不住開始做微短劇了?(圖)
    43歲抗癌網紅東東去世,生前曾是醫生 ...(圖)
    字節跳動稱沒有出售TikTok計劃"寧願關閉在美業務也不賣"(圖)
    男子雨天蹚水後住進ICU,醫生:致死率高達70%(圖)
    趙長鵬妻子致信法官:一個更真實的趙長鵬是怎樣的(圖)
    女子花25萬打16支美容針容貌幾無變化:11支已過期
    哥大理事會通過決議,批評管理層阻止學生抗議
    布林肯北京買竇唯《黑夢》,還給上海拍"宣傳大片"
    義烏小商品市場開到了日本東京
    上海"扶梯卷人"傷者已轉出ICU,丈夫稱腿基本保住
    每天只吃自己做的菜包子 被查出胃癌(圖)
    中國游泳選手興奮劑事件發酵 中方表態很意外(圖)
    FDA:每五份美國牛奶樣品中發現一份含禽流感痕跡
    布林肯:證據顯示中國試圖影響甚至幹涉美國大選
    軍情五處會見英國24所大學校長警告間諜活動威脅
    重磅!不再合法BC禁止公共場所吸毒
    揭竿而起!美國多州 對抗中國(圖)
    看看馬英九 習見布林肯一幕場景 美前外交官寒心(圖)
    中印邊界19個“預設戰場”? 印加強布兵 中國 :火炮縱深打擊(圖)
    態度轉變 拜登私下裡對大選贏川普信心大增
    禽流感爆發 世衛警告牛奶要這樣喝
    美國公司開售火焰噴射機器狗,售價還不算高(圖)
    中共擬禁用電單車車載充電器 網上罵聲一片(圖)
    大陣仗!520之前,台灣“藍委團”明日進京(圖)
    火焰機器狗Thermonator上戰場 彷阿諾 美國熱賣中
    重磅!不再合法BC禁止公共場所吸毒
    加航推付費改座位新政 令民眾不滿
    松雞山著名GG登山步道本周末開放
    加國人承認:房子只有富人才能擁有
    建商糟心 購房者避開溫哥華新公寓
    借錢修車"誤"還款 加男汽車被拖走
    本那比鄉村博物館將開放 免費參觀
    等半天可能就掛了!加國女子發警告
    南方異動要變天 誰將取代習?(圖)
    布林肯:證據顯示中國試圖影響甚至幹涉美國大選
    布林肯訪華達成5點共識 學者:核心議題沒有取得突破(圖)
    加男參加這項極限比賽猝死 妻心碎
    中國科技至少倒退20年 丘成桐最新警告引關注(圖)
    王毅念稿王小洪負責通知 中美斗下月見分曉?(圖)
    就剩約架!布林肯北京行 最強烈措辭最明確警告(圖)

    更多方式閱讀論壇:

    Android: 加西網
    [下載]

    Android: 溫哥華論壇
    [下載]

    PDA版本: 論壇

    加西網微信

    加西網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28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