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斯托達特講述“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新聞時評

#1: 作者: 被禁止的用戶時間: 2019-1-20 14:49

諾獎得主斯托達特講述“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

發布時間:2019-01-10

新聞網訊(通訊員 來瑞 林桂慶)1月9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托達特教授(J. Fraser Stoddart)做客珞珈講壇283講,帶來題為“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My Journey to Stockholm)的報告。校長竇賢康為其頒發武漢大學“名譽教授”證書及珞珈講壇紀念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主持。




斯托達特出生於蘇格蘭農場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對他的教育非常支持。高中階段,他遇到了兩位良師,開啟了他對化學的不懈追求之路。愛丁堡大學的學習經歷又讓他對化學更加著迷,而在加拿大皇後大學做博後期間,他偶然間讀到Charles J. Pedersen教授(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一篇論文,自此轉向超分子化學領域。

“機械鍵,就像兩個套在一起的面包圈”,斯托達特創造性地發展出“機械鍵”概念,基於非共價鍵作用的模板合成法極大地提高機械互鎖分子的合成效率,並由此成功合成分子梭、分子開關等。此後,他通過巧妙的設計,成功合成了人工分子機器,實現了分子尺度上的對外做功,將人類“機械文明”帶入全新的分子維度。

科學是全球化的,研究需要多樣性。多年的研究工作,有來自50多個國籍的人共同參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中國學生。斯托達特鼓勵年輕人要勇於嘗試新的研究領域,獨立工作,而不是跟隨導師的腳步,鼓勵年輕人要更富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害怕失敗,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他的研究組當中有許多學生與他的研究方向並不一致,而他總是給予全力支持。

25歲參加工作,48歲獲評教授,曾在英國、美國的多所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與非常有天賦的科學家進行過卓有成效的合作。正是這豐富的研究經歷、厚重的知識積累以及對超分子化學的執著探索讓他一步步靠近諾貝爾獎,走出了“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

斯托達特為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董事會教授,有機超分子化學和納米科學領域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迄今已在《自然》、《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1000 余篇學術論文,1997–2007 年科學論文引用次數世界排名第三位,目前論文引用總次數近 6 萬次,H 因子達140。斯托達特榮譽等身,是多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獎近 120 項。2016 年,因其在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的貢獻,斯托達特與讓-彼埃爾·索瓦奇(Jean-Pierre Sauvage)、本·費林加(Ben Feringa)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新聞時評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