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炮击舒红兵:建议您夫人辞职“武汉病毒所所长”
分页: 1, 2, 3 ... 10, 11, 12  下一页    :| |: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温哥华不眠夜

#1: 作者: 逸立时间: 2020-2-04 12:54

一楼留给炮击

#2: 作者: 逸立时间: 2020-2-04 12:54

饶毅泡椒舒红兵:建议您夫人辞职“武汉病毒所所长”?

[color=rgba(0, 0, 0, 0.298039)]原创[/color] [color=rgba(0, 0, 0, 0.298039)]秦鉴君[/color] 秦鉴 昨天

#3: 作者: bbsang2时间: 2020-2-04 12:55

二楼也不给你

#4: 作者: 逸立时间: 2020-2-04 12:55

双黄连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相关剧情我们在上篇文章有写。
2月3日晚,疑似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向风波中心人物,中科院院士、政协常委舒红兵写了一封信。
同时抄送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舒红兵夫人)、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饶毅曾于2007年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而王延轶曾于2000到2004年在该学院攻读本科,当时舒红兵是该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所以他们多少有些渊源,虽然不是同期。

#5: 作者: 逸立时间: 2020-2-04 12:57

这封信写的真是绵里藏针,开篇一句话“在我任职之后,禁止了师生恋,恐怕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就令人喷饭。
这封信中,饶毅直言不讳了三点:1.她专业不相关,不是病毒学,算是外行领导内行;2.她水平比较差,北大都当不上副教授,没办法匹配病毒所所长;3.年资太轻,论资排辈都到不了她。
所以就建议她辞职。
整封信写的有礼有节有凭有据,如果是真的,这下烫手山芋要到舒红兵手上了。希望那个在某爆款文公号后台留言呵斥删帖、人身攻击的ShuHB也看见,下次要投诉,得找饶校长了。
目前没有各方发声,不确定有无ps,但从写信本身来说,的确很符合饶毅性格。其实一直想写他,却无暇着笔,今天这篇文章重点就说说饶毅。
他的性格脾气,和钟南山院士属于同一类型:开朗、敢言,个性十足,是学术界有名的“老炮”。同时也都属于有干货的真科学家。
早在1994年,他就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任教并领导独立的实验室。2004年,又成为(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饶毅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发展。

#6: 作者: 逸立时间: 2020-2-04 12:58

[b][size=16]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个在美国取得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后,回国全职工作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b][/size]
有意思的是,他也成为了圈子里特立独行的另类身影:他不喜欢复杂人际,也不喜欢行政职务,更愿在科研和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
而且,饶毅对国内科研坏风气深恶痛绝。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重要。”
“在我回国前,我就亲眼目睹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脸。”
做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后,他就力行招聘职称改革。
“我们国家在很多学科上,长期以来都是贱卖职称,比如说博士后回来以后,就直接做正教授、研究员,而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从助理教授做起。……贱卖职称看上去对招聘来的人很好,但实际上对好的人缺乏鼓励,对混饭吃的人缺乏压力……”
于是他推行了新制度“回国博士后,必须从助理教授做起。”
这当然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就明枪暗箭说他坏话,但饶毅也无所谓:
“要改革,就不能怕得罪人。”
2013年他发声说:比起创新我们更缺乏的是坚持,希望科体改革能让教授不再热衷当院士。
还有一次,两位院士邀请饶毅参加大会,并让他出任神经科学分会场中方主席,可谓给足饶毅面子,但饶毅竟然一口回绝:
“我一贯认为科学家之间的会议小型才有效,这种大型、科学上低效的会议,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经费、败坏风气。”
去年11月,饶毅又发文实名举报三名科研人员学术造假。

可以注意到被举报人员的单位:[b][size=16]武汉大学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b]和此次双黄连风波中的主角均有关联。[/size]
而在推动科研教育体制改革之外,饶毅也不遗余力推动科学文化传播。他一直坚持为科学网供稿,创办移动新媒体《知识分子》。
“目的就是推广科学文化传播,让更多的人过上智识生活。”
有意思的是:[b][size=16]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原来被很多人看好的饶毅却落选了,当中排在基础生物组第一的正是舒红兵。[/b][/size]

对此,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打抱不平:
“许多科学家为了能顺利当选院士,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饶毅刚好相反,他从不回避问题,敢于质疑,敢讲真话。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投票院士,对饶毅的学术水平、学术贡献不可能不了解。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投反对票,只能说掺杂了个人好恶和私心杂念。”
而饶毅却对相关方面表达感谢,并在落选后便发文声明:从此不再参加院士评选。
他直言不讳:
[b][size=16]“宣布从此不再候选院士,就是为了证明给年轻学者看,不做院士照样可以挺起腰杆。[/b][/size][b][size=16][/b][/size]
这一年,他写了这样一篇万字长文:《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
长文里,饶毅高度推崇两个人,一个是张昌绍,一个是屠呦呦。他俩就是青蒿素的奠基人。
“张昌绍和屠呦呦做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获得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时间能够证明一切。[b][size=16]2015年10月5日,无缘院士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b][/size]
而最能令人体会饶毅其本人风骨的,或许还是他自己的文字。
且以他2015年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致辞的一段话结尾。
全文含标点535字,赢得9次满场热烈掌声,是北大毕业生典礼最经典致辞之一: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超越化学反应结果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迹;超越动物欲望总和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做自己尊重的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上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于无神论者——也就是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小难大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愿: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多么希望:饶毅所说的这些原本该作为基础教育常识的寄语,能够真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常识与常理。
作者:Linn编辑:Tomato  审核:酌月图源网络

#7: 作者: 逸立时间: 2020-2-04 13:00

bbsang2 写道:
二楼也不给你

非常调皮!非常捣蛋!

#8: 作者: 本呐比经略时间: 2020-2-04 13:02

中国的学术界是讲水平的吗?全特么是讲关系讲拍领导马P的。。。icon_rolleyes.gif

#9: 作者: bbsang2时间: 2020-2-04 13:02

逸立 写道:
这封信写的真是绵里藏针,开篇一句话“在我任职之后,禁止了师生恋,恐怕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就令人喷饭。
这封信中,饶毅直言不讳了三点:1.她专业不相关,不是病毒学,算是外行领导内行;2.她水平比较差,北大都当不上副教授,没办法匹配病毒所所长;3.年资太轻,论资排辈都到不了她。
所以就建议她辞职。
整封信写的有礼有节有凭有据,如果是真的,这下烫手山芋要到舒红兵手上了。希望那个在某爆款文公号后台留言呵斥删帖、人身攻击的ShuHB也看见,下次要投诉,得找饶校长了。
目前没有各方发声,不确定有无ps,但从写信本身来说,的确很符合饶毅性格。其实一直想写他,却无暇着笔,今天这篇文章重点就说说饶毅。
他的性格脾气,和钟南山院士属于同一类型:开朗、敢言,个性十足,是学术界有名的“老炮”。同时也都属于有干货的真科学家。
早在1994年,他就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任教并领导独立的实验室。2004年,又成为(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饶毅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发展。


@温东小兵 来给评评理吧?到底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该不该辞职

#10: 作者: 逸立时间: 2020-2-04 13:05

bbsang2 写道:
@温东小兵 来给评评理吧?到底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该不该辞职

为啥喊温东小兵?他是研究病毒的吗?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温哥华不眠夜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

分页: 1, 2, 3 ... 10, 11, 12  下一页    :| |:
1页,共12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