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23歲成立餓了麼,33歲套現665億,張旭豪:用10年養一輩子,劃算 | 溫哥華財稅中心


maohu
maohu 於 2020-7-13 23:35 寫道:
原創:憶子成長記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某一男生宿舍。

時年23歲的研究生張旭豪,正在和室友們聚精會神地打網絡游戲,一不留神就玩到了半夜,可眼下幾個人還沒吃晚飯呢,肚子餓得咕咕叫。

張旭豪從桌上拿起幾張餐館名片,准備打電話叫餐。

但在那個沒有外賣營銷意識的年代裡,張旭豪打了好幾通電話,收到的回復不是關門了,就是根本不做外賣送餐服務。半天下來,幾個人肚子還是空空的,心情很是郁悶。

在郁悶的同時,張旭豪轉念一想:要是我弄個專門送外賣的公司,不就解決了很多人叫不到餐的煩惱嗎?

張旭豪認定,叫不到餐是很多人的痛點,得抓住。

說幹就幹,張旭豪把這一想法和伙伴們說明後,幾個人就開始著手准備,很快幹起了外賣小哥的服務。



當時,餐館基本只有堂食服務,就算要外帶,也是由本人自己去店裡點好,自己外帶走;而且餐館一關門,想吃碗白米飯也沒轍。

張旭豪幾個人看到這裡面存在的“服務斷層”的利益點,開始在學校附近挨家餐館走訪談合作。隨後,打印傳單,向學生們發傳單。一切就緒後,幾個人就在宿舍裡等訂餐電話;有了單後,再輪流去餐館取餐送餐……

可以說,高學歷知識分子張旭豪,幹起了辛苦的外賣小哥的活計,而且幹得津津有味。

有句話說的,有腦子的人,上天都眷顧著你。張旭豪腦筋一轉弄起來的外賣服務,很快在校園裡傳開,不僅學生們說方便,就連附近的餐館老板們都主動找上門求合作。

張旭豪知道自己創業的方向符合時代的需求,因此就琢磨著怎麼把外賣進一步擴大。

了解互聯網歷史的人知道,20世紀初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期,阿裡巴巴就是那幾年異軍突起的,成為中國互聯網的巨頭。而天生具有敏銳商業思維的張旭豪,便想把外賣和互聯網結合,實現線上訂餐-接單-送餐的一體化操作。



2009年,他在學校BBS論壇上找到了一位互聯網技術高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搭建好了餓了麼網上訂餐平台。就此,餓了麼正式上線。

可喜的是,餓了麼網絡訂餐系統運營沒多久,就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訂單量高達500-600單。

在外部沒有競爭對手、內部運營順暢的情況下,張旭豪將所有零花錢以及獲得的50萬創業基金全部投入到餓了麼平台開發上。短短一年時間,餓了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遍及整個上海高校,並不斷向生活小區滲透。

2010年11月,餓了麼手機網頁訂餐平台上線,訂餐業不僅覆蓋了整個上海地區,還延伸至杭州、蘇州、南京等大城市;

2011年3月,餓了麼注冊會員超2萬人,日均訂單量3000多份,吸引了很多投資人的眼光,餓了麼的融資狀況一路飄紅;

2011年至2014年,餓了麼一直走在外賣快餐的高速車上,獲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



眼看餓了麼要成為外賣領域的超級獨角獸時,美團突然殺了出來。

2011年,王興沿襲張旭豪的外賣理念,並結合了自己的創新想法,創立美團點餐平台,並只用了短短3年時間,就趕超餓了麼,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服務平台。

美團後來者居上,這證明了美團創始人王興非常善於橫向式的商業思維。在他的布局下,美團不僅是“吃”的平台,同時也是喝、玩、樂、行等多功能平台,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們想出門旅游或定酒店,只要點擊美團,都可在美團上一鍵操作。但餓了麼從始至終一直定位在“吃”上。

也許正因為在“吃”上做得太成功了,餓了麼始終沒有想到多方位發展。而明知落後一步的美團,不僅吸收了餓了麼的精華,還融入了自己的創意點子,擴大了自身的功能圈,和人們的生活無縫對接。

之後,很多人看到了外賣這一“藍海市場”,便蜂擁而入,餓了麼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被擠壓。那些年,每天都會發生餓了麼和美團或其他點餐平台搶單、搶合作餐館的事發生。



張旭豪看在眼裡,急在心頭。那時,曾經一起創業的室友們已紛紛離開了公司,只有張旭豪一人還在咬牙堅持著。

2018年,經過長時間的縝密思考,張旭豪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接受阿裡95億美元(合計665億人民幣)的全資收購邀請。

很多人說張旭豪很傻,放棄了一手創辦的餓了麼,畢竟外賣的紅利期還沒有結束。但張旭豪的考量點並不在此。他不是為了進一步的“割韭菜”,而是想在競爭白熱化的環境裡實現“破局發展”。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張旭豪動情地說:



“(最終決定接受阿裡收購請求)原因很簡單,我們覺得本地生活的市場,未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和殘酷,單單是資金已無法幫助餓了麼這個平台向更高處走了,而是需要更大的平台和生態來支撐。”



而張旭豪相信阿裡巴巴,也相信馬雲;因此,他選擇賣掉餓了麼,拿到665億元的巨額現金。



如今,雖然公司已經賣掉了,但張旭豪並沒有離開餓了麼,而是充當馬雲的特別助理,擔任餓了麼的董事長,在阿裡巴巴的整體運營理念下繼續發展和壯大餓了麼。

可以說,張旭豪在大框架裡可以繼續追尋“餓了麼”的夢,繼續將自己的創意想法落地。因此,張旭豪的創業之路並沒有切斷,相反,他僅僅只用了10年的自我努力,換來了一輩子大方向下的進取與發展,這種交易真是太值了。

也許,從張旭豪的創業故事裡,我們可以看懂個人努力和借勢發展的互補優勢以及本質區別。想要成名,離不開個人的長期努力,但當個人或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一定要在時代中找到一種“身份認同”,借助他人的力量獲得更大、更長遠的發展。

樓主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