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秃如其来的痛和许昌百亿假发生意 | 温哥华财税中心


秃如其来的痛和许昌百亿假发生意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来华参会的利比里亚总统乔治·维阿,到访了两处“时尚圣地”。

  一处是京城潮流地标三里屯。身为前AC米兰球星、世界足球先生的乔治·维阿,会前携保镖现身三里屯选购球鞋。

  另一处则是河南许昌——非洲人心目中的时尚圣地。


  由于基因造成的发质问题,对黑人女性而言,假发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利比里亚总统的许昌之行,瞄定的目标正是当地的假发产业。

  据统计中国供应了全球约80%的假发需求,而许昌则占据了全国发制品出口总量的60%以上。

  外行人弃之如敝屣的头发,在许昌被称之为“黑金”。2021年,许昌发制品出口总值达到151.6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0%以上。

  过往,“曹魏故都”许昌,见证三国风云变幻;现今,“世界假发之都”许昌,依靠劳动力、原材料的比较优势,从价值链底端做起,一路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与跨境电商的崛起,搅动假发市场风云,叙写着属于许昌的“黑金”传奇。

  

  十几年前,许昌收发商人李会杰,在甘肃收到过“最好的头发”。


  “长2.6米,重1斤6两,花了3万块钱”。根据人发每个月长1厘米的平均速度,这个长度,大概需要蓄发20年。

  那些年,携一把剪子、一把尺子、一杆秤,再加一面镜子,许昌收发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常年游走于各地的许昌收发人,建立了一张固定的网路,源源不断地把头发输送到许昌。

  


  上世纪70年代的宣传标语,人发原料出口是当时创汇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史宴

  许昌人把当地“黑金”生意的起源,归于一位白姓许昌商人。

  据许昌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白锡和偶然邂逅了做人发买卖的德国人亨特。两人一拍即合,瞄准西方社会日益旺盛的妆饰需求,合伙开办了“德兴义发庄”。发庄动员农村货郎走街串巷收购人发,再由其买来梳理、扎把、简单加工后销往国外。

  之后数年,“德兴义发庄”生意版图逐渐扩展,当地农民也纷纷开始从事人发收购和家庭作坊粗加工业务,最终,许昌这个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人发集散地。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经济封锁,国内政治运动频繁,加之家庭工业遭到禁止,许昌发制品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改革开放前后,部分农民才重操旧业,到全国各地收购人发,许昌“黑金”生意“死灰复燃”。

  其间,少数有一定积累的农民,开始由自己收购转变为坐庄收购,并投资兴办加工厂,对人发进行粗加工。随后,或由外贸部门代理销往国外,或运往沿海地区的工厂进行深层次加工,制成高附加值的人发制品。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